浅析“跨界主持人”核心竞争力所在
2019-09-10李宗铭
李宗铭
摘要:当下,“跨界主持人”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传统科班出身主持人就业空间再度受到挤压。在感到危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跨界主持人”在“去主持人”大潮中做出的积极贡献。所以探索研究“跨界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并加以学习借鉴是当务之急。竞争力包括扎实雄厚的专业背景、自然幽默的语言表达、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等等。
关键词:跨界主持人;核心竞争力;专业背景;个人风格
放眼当下的电视荧幕,“跨界主持人”可谓占领了主持界的半壁江山。选秀、脱口秀、真人秀、生活服务类节目等等都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可以说,跨界主持人的兴起为我们打开了播音主持的新形式,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意义甚至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跨界主持人如此流行和普遍,从结果上看,说明这些跨界人士较之于传统科班出身的主持人有其特有的竞争力,这种转型、交叉、结合是广受认可的。本文意在从具体案例入手,分析跨界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跨界”如此盛行呢?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跨界史”。其实,“跨界主持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便已经初见端倪。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四位主持人: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前两位是我们熟悉的相声演员,后两位是家喻户晓的电影演员和戏剧演员。包括后來的侯耀文、倪萍等等也都不是专职的主持人,而是被请来“客串”的。
当然,这些普遍的跨界主持现象,与那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有关。而现在“跨界”再度强势来袭也有其内在动力和现实需求。下面我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跨界主持人”的独特魅力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第一,拥有节目相关的专业认证和知识背景,会增强权威感和信服力。观众首先要信任你,才会愿意继续听你说,进而才能谈到喜欢你。并且收看电视节目也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所以信息是否准确可靠,讲解是否通俗易懂都是观众的衡量标准。比如北京卫视的《我是大医生》,节目组试图打造专家主持团的概念,四位专业医生搭配一位主持人开启医学脱口秀。专业人士+专业知识+通俗语言,这是节目组打出的组合拳。
第二,专家型主持人能够更好地促成有效交流。特别是在有嘉宾参与的节目中,主持人是观众与嘉宾沟通的桥梁。若主持人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他会更加懂得专家在讲什么,也知道观众需求什么,有效“翻译”必然需要专业背景做“后勤”。“针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节目(如财经类节目、法制类节目等)内容,即使传统主持人认真备稿,把稿件内容准确无误地播出,但是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和问题时与观众在节目中互动、解答会不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第三,一个领域的专家能够给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点,这些供给是润物细无声的,是观众喜欢的接收方式。比如浙江卫视热播的人文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主持人李晗也是全片的制作人。“制作《一本书一座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李晗的个性和所长,深入介入自己的所爱、所思、所想分享给大家,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更像是一种回归。”可以说,在这个节目中,李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主持人,她的成功不在于外部技巧运用得多么娴熟,而是作为制片人的她对节目有着精准的把控力,能够毫不费力地抓住细节进行延伸拓展,收放自如。成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会思考的学者形象,而不是一个带着职业假笑、说话满是套路的花瓶主播。这种由内而外、表里如一是观众期待看到的。
第四,专家型主持人能够更好地融入节目,获得参与感和互动感。比如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采用参赛歌手客串主持人的形式。作为参赛选手,他们是整场比赛的主体,观众能够通过他们的内心独白、情感状态直接感知整个比赛的氛围。主持人再也不是与选手对立的局外人,而是与选手们“共情”与观众们“交心”的纽带。作为歌手,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对这个比赛的理解可能比其他主持人更加深入,表达自然也会更为精准。作为同行在与其他歌手交流时,也会轻松自如许多,很多问题也更能直戳要害,让观众听得过瘾。
现在非常多的歌星、影星转行当起了主持人,甚至有了“演而优则主”的说法。一方面,是演员、歌星自己的需求。多栖发展不仅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曝光率和多维度的受众群,更是提供了别样的展示真我、主动发声的平台,这也顺应了很多明星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节目本身迫切需要这样有知名度的主持人拉动消费市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面临空前挑战,如何能赚得收视率、吸引眼球、留住观众是每个节目组考虑最多的事情。“主持人中心制”的兴起,使得主持人的价值被一次又一次地评估。
第一,明星有固定的粉丝群,当他来做一个节目的主持人时,必然会带来一批天然的消费者。比如网络综艺节目《明日之子》,杨幂、华晨宇等人担任的“星推官”角色实际也起到了主持人的引领作用。很多人最初选择这个节目就是冲着这些流量明星去的。也就是说,请来一位明星主持就如同给自己的节目多做了一个广告。
第二,跨界主持人培养期短,节省了一大部分时间和成本,并且“有条件在更短的时间内在受众心中形成知名度和接近性、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同时明星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往往也会增加节目的看点和话题度。比如黄子韬作为《创造101》的发起人给节目带来超高热度,即便被人嘲讽说了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也并不能掩盖他在舞台上的魅力释放。
第三,明星主持人有优于一般人的资源和人脉,特别是在一些访谈节目中,可以利用明星主持人自己的社会能量和知名度请到更多重量级嘉宾。而且他们与访问对象往往是朋友关系或合作伙伴,所以在交流当中也会少了一些磨合的时间,能够马上进入平等融洽的谈话场。比如东方卫视打造的《金星秀》,节目组最大的艺人统筹可能就是金星自己,甚至有些明星还主动要求来做客。且节目之所以能够做到有料有槽点、轻松又搞笑,这与主持人同嘉宾的朋友关系密不可分。打开了轻松自然的谈话场,有来有往、有问有答,甚至插科打诨、相互斗嘴,亮点、槽点、话题点才会层出不穷。相对比,很多主持人把访谈节目做成了机械的“答记者问”,甚至有种“挤牙膏”式的逼问状态,效果当然大相径庭。
第一,语言优势。现在跨界主持人的主要来源是演员,特别是相声演员和影视剧演员。他们经过专业的语言表达训练,具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且他们的语言表达往往风趣幽默、个性鲜明,会抖包袱、讲段子、埋悬念,这与现在的大众审美也十分契合。比如被封为“段子手”的薛之谦,他用他独有的扮傻、呆萌、冷幽默和层出不穷的段子让很多观众“路人转粉丝”,开辟了他的主持之路。再比如郭德纲主持的《今夜有戏》,在主持过程中加入相声语言的应用,不仅博得了笑声,而且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再者,演艺职业使得他们的主持语言更加多元,声音形式也更具可塑性。“演艺名人大多未经受专业的语言训练,因此语言自然,偏生活化,符合谈话节目的语言风格。观众渴望看到聊天式、接地气的谈话,对于嘉宾会感到主持人易于接近。”
第二,个人特色。跨界主持人往往在语言、形象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毒舌金星、光头孟非、歪嘴小崔、屌丝大鹏,他们可能没有端庄大方的相貌、悦耳的嗓音,甚至没有标准的普通话,但是观众们往往提起某个主持人就能想到他的样子,这种鲜明的个人特色和辨识度正是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需要的。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跨界主持人”如此兴盛不衰的原因和他们强有力的竞争力。虽然大批的跨界主持人挤压了科班主持人的存活空间,但是他们在“去主持人”的大潮中,为加固主持人地位和凸显主持人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些优秀的跨界主持人的涌现,对形成主持人跨界主持特色以及对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主持人中心制”也因为他们而更加普遍。这是值得我们高兴和庆幸的事情。但是“跨界主持人”也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说媒体责任意识不强、个人表现主义盛行、泛娱乐化现象加剧等等。一方面我们应该继续提升“跨界主持人”的职业素养、规范其职业行为。另一方面我们也应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进一步改进完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和教学体系。比如增加一些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尽早发现和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注重幽默、平和、生活化等多种语言风格和样态的训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