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护理
2019-09-10檀江燕赵红
檀江燕 赵红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改良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经改良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分优10例,良2例,1年后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内固定损伤断裂,无大腿麻木等神经损伤症状,无腹股沟疝,下肢不等长,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加强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快速康复有巨大帮助。
关键词:Stoppa入路 腹直肌旁入路 护理
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骨科最严重疾病之一,因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成为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护理难点。传统的髂腹股沟入路因为创伤大,血管神经损伤概率大,近年来已逐渐被改良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所取代,这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本文中笔者总结了我院2016年1月-12月经改良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治疗的12例骨盆髋臼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骨盆骨折12例,17-62岁,平均年龄38.5岁,男性8例,女性4例,根据Tile分型:B1型4例,B2型4例,B3型1例,C1型2例,C2型1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4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2例,合并颅脑损伤7例,胸腹部损伤4例,休克5例,四肢骨折2例。
1.2手术方法 患者一般全麻取平卧位,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取横切口,术中将膀胱及腹膜推开保护,显露耻骨上支,四方区及髋臼前后柱,注意结扎髂外血管及闭孔血管的吻合支“死亡之冠”。沿真骨盆缘放置塑性钢板完成内固定。
1.3结果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分优10例,良2例,1年后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内固定损伤断裂,无大腿麻木等神经损伤症状,无腹股沟疝,下肢不等长,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多为交通事故或严重意外伤害导致的骨折,且多数有其他部位损伤的合并症,且曾经历过急诊抢救等过程,心理极为恐惧,对骨折的预后以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可以产生焦虑症状,部分病人甚至对手术产生了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病人之间沟通,详细介绍手术方式,尤其对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加以说明,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使患者对手术不再恐惧,以乐观的态度接受并配合医生的手术及必要的护理措施[2]。
2.2术前常规检查
患者术前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检查等常规检查,休克者进行输血治疗,使得血红蛋白维持在100g/L以上。一般情况差及预计风险大的患者要提前联系ICU,保障手术的安全性。
2.3术前指导
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且多数行牵引治疗,护理中需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加强翻身护理,防止骶尾部压疮。加强泌尿系统护理,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防止骨盆骨折合并内出血的发生。使用抗凝药物并指导患者床上进行功能锻炼,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4术前准备
因改良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对肠道要求严格,故术前3天即需开始肠道准备。术前3天要求患者低渣饮食,并常规使用番泻叶助泄排空肠道。术前1天留置导尿,排空膀胱,术前12小时禁食、水,手术前一晚及手术当天晨各进行清洁灌肠一次,保证肠道无粪便残留。常规进行抗生素皮试,备皮,备血等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密切观察病人术前病情变化,防止有并发症突然发生。
2.5术后护理
因为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复杂,手术时间较长,且改良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术中需牵拉膀胱及腹膜,结扎死亡冠血管,故临床护理中需加强心电监护,观察切口参血,尿量及颜色,血压及心率等变化。术中长时间牵拉腹腔,可导致肠蠕动减慢,术后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腹胀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腹痛及呕吐等症状,因此术后24小时患者应暂禁食水,待患者肠道通气,腹胀减轻后指导患者先少量进食流质饮食,应避免饮用牛奶及豆浆等产气食物。可多食用蔬菜,水果等易消化食品。对于腹痛,肠道神经紊乱的患者可通过胃肠减压,延长禁食时间,肛管通气等方式环节症状。如果症状依旧不缓解且腹膜炎症状有加重趋势时应注意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发生,避免漏诊而危及生命[3]。
2.6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渗出及腹腔负压引流管的引流情况,记录引流量的变化。如果切口渗血量增加,引流管引流出不凝血,需考虑腹盆腔有血管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考虑行手术探查。术后一周应以腹带保护,但要保持松紧适宜,患者咳嗽时应教会患者家属按压腹部切口两侧,防止剧烈咳嗽引起腹壁疝的发生。
2.7皮肤护理
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应常规使用气垫床,术后要加强皮肤护理,协助家属定期翻身,应尽量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建立皮肤翻身卡,及時记录皮肤情况。保持气垫床的洁净,大小便时应学会使用送便器,避免污染床铺。骶尾部及会阴部应定时用温水洗净。
2.8静脉血栓的护理
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护理重点,骨盆及髋臼骨折下肢制动时间较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高,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主要靠护理。首先应是下肢太高,增加静脉回流。其次应及早进行腿部功能锻炼,早期可活动踝关节和小腿。近年来血管外科下肢弹力袜及间歇性分压装置的使用有效防止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最后可使用一些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及阿司匹林等,但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区分使用。护士定期巡视病房时应注意观察下肢肿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嘱咐家属注意询问病人下肢感觉及活动情况[4]。
2.9功能锻炼
应指导患者早期行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后8小时麻醉反应过后即可让患者行膝关节,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由于长期卧床牵引导致的关节功能僵硬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术后2月患者可拄拐部分负重下地,但还应避免过早的完全负重,待术后3月复查X线片,若见骨痂形成,骨折线消失,可在医生指导下完全负重。
3讨论
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是目前骨科最严重的高能量骨折,在护理工作中也是一个棘手的疾病。伴随着手术入路方式的革新,作为护理工作者,应熟练掌握骨折的症状、体征及并发症,并做好相应的护理预案,并且在医生指导下对改良stoppa入路及腹直肌旁入路有基本的了解。目前笔者认为在护理上主要是术前的肠道准备,术后的并发症预防及科学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同时耐心的心理疏导及常规护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需要注重的是这两种入路在骨科手术中较为少见,最大的风险在于膀胱的实质性脏器的损伤以及“死亡冠”血管的出血,对于术后护理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引流量,尿液情况,提早发现并发症,一旦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患者容易出现无法挽回的生命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春梅 重症骨盆骨折5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6):78-80
[2]马戈多 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5(6):113-114
[3]王英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2017,7(10):19-20
[4]牛宏 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急救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63-64
作者简介:
檀江燕,女,护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2,邮箱:8930999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