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波黑现状看中国民族政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019-09-10周鸣超

大东方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族政策波黑连贯

摘 要:波黑的民族政策是历史遗留的产物,也是当政者处理民族关系不当的产物。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为民族政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构成了今日中国的繁华和昌盛。

关键詞:波黑;民族政策;统一;连贯

波黑,全称为波斯尼亚和黑塞戈维纳,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问题,各民族之间暴力、战争不断,构成了政治的一大特点,其惨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在这个方面可谓做出了良好的榜样,在国土境内,各个民族携手互助,共同发展,反映出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之处。但是,波黑的现状仍然是值得历史爱好者研究的,前车之鉴是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一个最好的警醒和启示,本文对此浅谈下个人的认识。

一、波黑现状

波黑本是冷战时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铁托执政时期,南斯拉夫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但是,南斯拉夫民族复杂,境内有20多个民族,其中5个民族人口众多,这些民族因宗教信仰和历史渊源,彼此之间存在很深的矛盾。但在当时领袖铁托的高压政策下,这个矛盾并不突出。铁托去世之后,南联盟在民族矛盾的基础上迅速解体,如塞族、克族等人数多的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目前,这个地区已经有6个较大的共和国,分别是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克罗地亚、黑山、马其顿。但是,尽管新成立国家数目增多,民族矛盾并没有有效解决,酿成了今日巴尔干半岛的战火纷飞。

打开国际新闻等版块,波黑的现状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在南联盟时期,波黑就属于联邦内比较贫穷的地区。境内有三个大的民族,波斯尼亚族、克罗地亚族、塞尔维亚族。南斯拉夫解体后,各个民族之间因为信仰的不同及历史积累的矛盾,加上以北约为代表的国家的鼓动和挑拨离间,很快就爆发了内战。战争不但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对生存在其中的各民族造成了难以言说的痛苦。如“1992年4月至10月,波黑有近l万名塞族人被杀害,130个塞族村庄被毁。”[1]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相比起波黑,中国的民族关系可谓是个典范。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群体,其次是回族、壮族、蒙古族等。各个民族之间尽管信仰不同、饮食差别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是,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却能相安无事,和谐相处,并且民族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构成一幅融洽的局面,这样的境况让世界瞠目。与此相反的是,波黑的民族之间厮杀不断,据新闻报道,1992年7月11日,波黑塞族“新闻部长”韦利博尔·奥斯托伊奇1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波黑有20万塞族人被逐出家园,70个村庄被毁,4万名塞族人被关押在集中营里。”[2]可见波黑的民族关系之差。

知名教授张维为曾说:“南共长期的政治教育敌不过民粹主义者煽动的民族主义情绪”[3]。在这点上,中国可以自豪地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的民族关系和成就,其实都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1949年建国后,因为汉族人数占了全国人口的主体,故此,中央政府在正式的文件中,对与其他民族统一称呼为少数民族,意思是人口少,没有任何歧视色彩。在处理民族关系中,中国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民族政策,如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等,从制度上对民族关系做了保障。在具体的贯彻实行中,不但注重对少数民族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而且鼓励他们保护自己的文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信仰自由。这些政策的实施,让少数民族切身感受到了实惠和好处,也让他们忽视掉了自己身份的不同,全心全意投入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来。

三、中国民族政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继承性。这个继承就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在民族政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所致,是波黑这些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所不具备的。

1.民族政策的统一性

在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的统一是民族关系能和睦相处的根本。中华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只因黄帝统一部落时,与炎帝的部落进行了合并。作为胜利的一方,黄帝主动将名列于后,体现了其对待不同群体的大度与远见。在这之后,历代王朝都将民族关系作为一个重要治国内容对待。在处理过程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前朝的成功经验,如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信仰,在经济和文化上给予极大的帮助。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收获了各民族的爱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对西藏的帮助更是大唐民族政策的典范。康熙皇帝在在。位60年,对周边少数民族也采用了统一类似政策,不但为周边创造了安稳的环境,而且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敬仰。而波黑,本身没有悠久的历史,民族之间又不能平等待人,如克族人上台后偏袒克族,塞族人上台后偏袒塞族,波族人上台后偏袒波族,导致民族之间充满怨气,给生活在其中的无辜群众带来了沉痛的生命教训。

2.民族制度的连贯性

在我国历史上,朝代众多,更替频繁,表面看似乎打破了民族政策的的连贯性,个别时期如元代因为实现了民族分割政策,切断了民族政策与前代的联系,但从历史的主轴来看,他们都是昙花一现,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元代在短短的时间内灭亡,最大原因就是民族关系处理不当。因此,历朝历代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去掉,无一例外地遵守这种良好的制度,并形成了连贯的体系,为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了丰富的发展土壤。反观波黑,自奥匈帝国解体后,从一战到二战,从拉帮结派到成立独立联盟再到解体,民族政策从来没有连贯性,而是依据统治者的好恶任意更改,最终自食其果。

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历史可以给人带来大视野,让人产生大格局。虽然,波黑的硝烟仍然在继续,但是,硝烟背后,却让我们年轻人深感庆幸,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蓬勃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可以说,这是一个民族政策和国家发展相得益彰的时代,是中国向世界证明自己实力的时代。

参考文献

[1][2]孙云.前南内战时的悲剧:众妇女惨遭强奸最小受害者7岁.凤凰网.历史频道.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detail_2013_08/13/28569455_0.shtml.

[3]张维为.别了,南斯拉夫.观察网.https://www.guancha.cn/ZhangWeiWei/2016_06_17_364406.shtml.

作者简介:

周鸣超(2000-),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东仪中学高三文科1班,特长:英语,历史写作,足球。

(作者单位:西安东仪中学高三文科1班)

猜你喜欢

民族政策波黑连贯
波黑领导人拒见俄外长遭批
第七只鸟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地区的实践效应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
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