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引导:高效阅读教学的助力剂

2019-09-10林清堆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题目文本

林清堆

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要学会进行阅读引导,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题目,让学生感受课文内容;其次要丰富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可以深度去解读文本;再次要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情感,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这样阅读教学才可以高效进行。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平台,占据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部分时间。如何让阅读教学更高效,也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这里,提倡的是让学生从多角度来解读文本,来感受文本,来欣赏文本,但是就目前的阅读教学来看,机械式的文本解读,或者说公式化的文本解读已经逐渐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在阅读教学中,重文字的解读,缺文字的感悟,让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冷冰冰的文字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组织阅读引导,以期让学生更好感悟文本,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读文题:预设文本感知

对于一篇课文来讲,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在解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题目,那么学生就可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白这一篇课文大体讲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而通过解读课文题目,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让学生可以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课文阅读当中。因此,在阅读引导教学时,我们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解读课文题目,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读题方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入文字之中,去理解、感悟文本。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引导问题:同学们,当你们读到这篇课文的题目时,你们会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当时这一对父子在一起痛哭的情景。

生:我想到了这一对父子正在参加救援活动。

生:我想到了在地震之后,这一对父子走在被震坏的建筑物群中那失望与悲痛的表情。

生:……

生:老师,这一场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破坏力有多大,这一篇课文为什么不写救援人员,而写这一对父与子,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丰功伟绩了吗?他们是救援人员吗?

学生这一连串的问题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共鸣,纷纷问教师这一篇课文到底讲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时候,我们再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就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读资料:深度文本解读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受自己的情绪影响。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可以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来。而如果他们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是肤浅的,不具体的,或者不能真正走进课文核心去感受当时的场景。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一种浅层面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更好提升。而能够激发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拓展文本解读的最好办法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以便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达到更深层次的解读。同时,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教材编写者修改过的,其目的就是想让课文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年龄特征。当然,有一些课文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来解读课文,那么是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的,学生也不能够较好地感受文字带给自己的冲击力。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我们需要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来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他们对地震的概念还仅仅存在于一种知道的层面,而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大他们是想象不到的。如果学生不能够意识到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大,那么他们对这一篇课文的解读就会无法更深入,最终就会再一次成为生字教学、写法教学,让学生的情感得不到共鸣,让语文的人文性这一基本属性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缺失。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为学生播放我国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视频,从震前、震中、震后三个阶段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特别是学生看到在废墟中被挖掘出来的尸体与伤者时,他们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看到他们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脸部呈现出悲痛的表情时,我知道学生对地震的破壞性已经有所了解,也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情感。这时候,我再导入新课:“在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杉机也发生了一场里氏6.6级大地震,还在睡梦中的成千上万人,在四分钟不到的时间里,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灾难就降到他们的头上了。也就是在这一场灾难中,一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令我们非常敬佩的事情。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这一对父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学生由于在前面受到视频的冲击,他们的情感还沉浸在被地震摧毁的画面中,对文本的解读就不再是仅仅存在字面上了,还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字带给自己的一种信念与情感。同时,通过补充的资料,学生对地震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就会向更深处漫朔。

三、读情感:丰富文本体验

阅读教学不能仅仅从工具性的视角来开展,还要注重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性内容,以期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文情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情感往往是贯穿课文的一条线索,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阅读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从情感视角引导学生阅读,就会起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精彩,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情感上的启迪。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对父与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受到伟大的父爱与信念的作用是解读这一篇课文的关键所在。所以,我特意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以便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地震来临之后,当时人们那无助的场景。学生阅读第5自然段,交流讨论为什么许多父母匆匆赶来,痛哭之后就绝望地离开了,为什么还会有人劝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希望了。”然后再让学生阅读第6、7自然段,并交流一下,为什么这位父亲连消防队长的话都不听,甚至警察来了让他离开他都不离开,为什么警察与消防队长都不帮他呀?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他,难道他就不害怕会再来一次余震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位父亲救孩子的迫切心情。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阅读引导。我们在阅读教学时,既不能完全控制学生的阅读行为,也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解读课文。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教学可以高质量的进行,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题目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