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游职业生存状况调查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2019-09-10赵爱民陆恒芹董翰桢

度假旅游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赵爱民 陆恒芹 董翰桢

关键词:导游职业;生存状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183-02

大众化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常态,同时也是人们主要的经济活动,近几年我国旅游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中涉及旅行社、旅游景点、饭店、商场以及交通运输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人才作为旅游行业的主要人员,其培养质量同样决定着旅游行业的发展水平。

1 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我国旅游行早在2012年,各种类型的旅游景点已经达到了两万家,其中5A景点数量在200个左右,截止到2018年,旅游景点数量已经翻了三倍,全国旅游行业的直接从业人数为2000万,相关行业的旅游人数为1000万左右。通过以上数字能够看出,我国旅游行业正在迅速发展,自然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支撑旅游行业的稳定运行。目前我国旅游专业人才,虽然具备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缺乏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这已经成为旅游人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旅游行业非常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以及在专业素养的人才,而传统人才培养方式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所以需要对旅游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完善个优化,提升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

2 导游生存状况调查

2.1 导游薪资情况调查

導游指的是在旅游过程中,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人员,属于旅行社的从业人员,根据劳动合同获得相应的报酬,在上个世纪末,已经出现导游这一行业,但是由于从业人员较少,导游的薪资水平也较高。但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导游的数量大幅度提升,旅行社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截至目前,导游人员的薪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其中包括基本工资、带团工资、提成以及少部分消费,劳动保险需要自己购买或者所属单位代买。本文针对四川省的3000名导游薪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中78%的导游没有基本工资,89%的导游没有带团补助,71%的导游需要自己缴纳人头费,70%导游的收入主要是提成,提成数量为旅游人员消费数量的40%左右。这是导游人员的主要薪资来源。加上旅游有淡季以及旺季的区分,冬季为淡季,导游为了增加收入,则需要利用带团时间增加提成数量,这样才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但是提成问题是《导游管理条例》中禁止事件,所以整体上导游这一职业的稳定性较差,整体收入并不高。

2.2 导游人员社会地位情况调查

近几年,关于导游带团强制消费的情况逐渐增多,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导游甚至在部分人眼中成为贬义词,由于导游的收入主要依靠购买提成,因此旅行中导游会增加游客的购买机会,提升自费项目的数量,因此导游在多数人印象中已经成为宰客、欺骗消费者这一形象。导致游客与导游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正是由于导游行业中存在一小部分恶劣形象,造成人们对导游这一行业的整体印象大打折扣,让许多正规导游处于尴尬境地。

2.3 导游人员健康情况调查

导游人员的健康情况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身体健康方面,导游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尤其是在夏季,旅游旺季,导游需要在烈日下为旅行人员进行讲解,由于在外暴晒的时间较长,即使做了防晒工作,也经常出现晒伤等现象。为了增加收入,部分导游超出自己身体负荷的带团,这一工作方式也会严重影响导游人员的身体健康。

在心理健康方面,由于当今社会中对导游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并不高,导致导游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自信心,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导游表明这一行业无法得到媒体以及大众的支持,甚至部分人认为导游是一个骗子。这一情况表明导游对自己职业并不认同,加上游客对导游工作的不理解,增加了导游在工作中的压力。例如,导游在推荐项目的过程中,许多游客会怀疑导游的看法,甚至无端猜疑,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导游的心理会承受巨大压力,一旦压力无处释放,在某一时间点爆发,则会对社会以及旅游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1]。

3 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建议

3.1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激发学生对工作的热情,让学生在热爱岗位的前提下,从事工作。高职院校在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互结合。例如,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职业标准进行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和能力,避免学生出现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在当今时代,由于社会舆论的影响,导游这一行业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抗打击以及抗挫折能力,即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苦难,也能够自我调整自我管理,并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型人才培养作为其中的主要准则,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的目的。

3.2 将市场作为课程设置主导

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当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才,保证人才与市场发展之间的吻合性。避免在教学中出现专业理论知识单一重复的现象,保证整个教学的层次性以及针对性。例如,在设置旅游专业课程时,需要将旅游人员的培养目标与市场调查相互结合,将学生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素养培养作为重点内容,实时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定期分析旅游人员的岗位需求,并且实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这种方式能够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动态性,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教师在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侧重,同时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需要相互沟通。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除了理论知识教学之外,还需要在技能层次中进行完善,在原有技能层次中进行提升,拓展学生在社会中的就业范围,进而促进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例如,在人才培养的初期阶段,课程安排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打好基础。在中期阶段,需要适当融入社会实践技能培养,让学生适当了解实际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方式等。在后期阶段,提升实践技能培训中的所占比例,巩固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最终人才培养的技能性以及实践性,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2]。

3.3 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当今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一点在人才培养中也需要有所体现。实践学习也是学习中的一部分,但是多数学校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仅仅将课堂作为主要的教学场所,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让学生真正的走出校园,亲子感受外界社会以及职场,从思想上了解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这是组织实践学习的主要目的。例如,将校企合作融合到人才培养中的各个阶段,传统教学中校企合作仅仅存在于教学的末期,通常时间较短,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有效培养。而将其与各个阶段相互结合,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就能够将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避免学生出现遗忘知识等情况。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旅游景点亲身体会,感受到景点带来的自身感受,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

3.4 保证教师专业水平

教師队伍综合素质也是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要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建立一支综合能力较强的队伍,将实践理论与专业技能相互结合。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给予教师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多数教师已经掌握了旅游教学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知识方面仍然较为缺失,为了避免教师出现思想僵化以及思想落后的情况,则需要根据实际社会与市场的发展情况,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例如,组织教师到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互接轨,鼓励教师考取证书,不断充实自身的综合水平。将“双师型”教师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保证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提升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5 采用多维度的教学方式

多维度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出较为全面的人才,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国际交流的方式,设定“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外语水平,并开拓自己的视野。其中包括HBS实践教学、PBL实践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等方式,都可以应用在实际人才培养中。目前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因此旅游人次培养也需要与国际水平接轨,根据自身院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3]。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重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技能水平,将高职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根据当今时代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促进我国高职旅游人才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保证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质量,最终达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如何保证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导游职业生存现状以及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大大提升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楚洪涛. 当前我国导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提升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2] 彭洪明.北京地区英文导游职业技能与生存状况调查分析研究报告[J].海外英语,2017(23):79-83.

[3] 吴汉秋. 导游职业社会化背景下的导游人员管理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7.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