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帝东巡山东与曲阜祭孔

2019-09-10程晓婵

度假旅游 2019年3期
关键词:乾隆帝

程晓婵

摘要:乾隆帝是清朝统治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同时,在他统治期间十分喜好巡游。据统计,他80次巡视京畿地区,除此之外,他1次到河南,5次去山东祭孔祀岱,6次西巡五台山,4次东巡盛京谒祖陵,52次北狩,6次南巡江浙。该文主要以乾隆帝东巡山东和8次“临幸”曲阜祭孔为核心,剖析乾隆帝巡游曲阜祭孔的原因和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乾隆帝;巡游山东;祭孔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167-02

在中国久远的古代时期,帝王巡游活动就发生了。关于帝王出巡,就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离开京城到自己所管辖的其他区域内所进行的巡游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是帝王前去视察治理管辖区域的政治活动,同时还具有经济、文化意义,当然也有帝王个人赏山娱水的性情所在,在我国古代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由于帝王巡游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古代旅游活动的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旅游文化遗产。清朝皇帝的出巡活动,把我国历史上帝王出巡活动这一封建社会现象得以继承和发展。乾隆帝更是把远古时期帝王的出巡活动发展到极致。

1 乾隆帝东巡山东与曲阜祭孔的基本情况及原因

乾隆帝曾经5次直接从京城出发前往山东。此外,还有6次南巡时经过山东。其中,乾隆帝于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五十五年(1790)共8次临幸曲阜祭孔[1]。

由此表可以看出,乾隆帝出巡的季节集中在正月、二月两个月份。其中“临幸”曲阜的时间集中在二、三、四这三个月份。这是因为季节上正是春天,在寒冷的冬天过后,选择在春天进行巡游显得更加有意义,不仅可以办理政务同时还能沿途欣赏大好美景,可谓是大饱眼福。毕竟乾隆帝也是人,他也需要放松的时刻,他比凡人更渴望自然界新鲜的山水气息。

祖国大江南北,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让乾隆帝偏偏选择巡游山东?又8次临幸曲阜祭孔?

据史料记载,乾隆帝东巡山东主要就做两件事情:一是到曲阜祭孔,二是到泰山祀岱。其中5次是专门巡游山东时每一次都“临幸”曲阜阙里祭孔,此外在6次南巡中3次取道曲阜祭孔。

1)释奠先师孔子,表达了乾隆帝尊重儒道的政策,并用孔子的思想维护封建秩序。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作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时两千多年,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乾隆帝首次曲阜祭孔,是乾隆十三年(1748)第一次访问山东之时。这一年二月初四日驾出京师,二十四日驾临曲阜,驻跸曲阜县,二十五日举行祭拜活动。

2)为了庆贺战争取得的胜利,要前往山东曲阜祭孔。那么为什么要在战争取得胜利之后要巡幸山东阙里祭孔呢?乾隆帝注重文化熏陶和军事技能的结合。在当时儒家思想的统治下,治理天下不能全靠武功,文治才是治理的根本与关键。以文治为主,从而达到文治与武功的结合。也就是说,要从思想上去教化、熏陶百姓。因此,乾隆帝在每次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几乎都要临幸曲阜阙里祭孔以此表明自己的忠心。

3)饱览自己统治管辖范围内大清的壮丽美景。从乾隆帝出巡时间表可以看出,选择出巡的季节基本上为春季,春季是万物复苏,景色宜人的季节,选择在这样的季节里出巡,少不了个人游乐的因素。同时也是为了尊崇祖父康熙皇帝继续执行尊孔崇儒统治天下的政策。在现在山东曲阜“三孔”景区内,乾隆帝留下的诗文碑匾随处可见,正是因为他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为当地带来了珍贵的旅游文化遗产。由此印证了乾隆帝当时是多么偏爱这个地方。

2 乾隆帝在曲阜留下的宝贵“财富”

乾隆帝临幸此地,并为后世留下珍贵的旅游资源,或许当时乾隆帝都没有想到自己那时的“足迹”能在今天如此名声大噪。在游玩途中他以各种形式自觉或不自觉的为曲阜“三孔”打造旅游广告,明显刺激了后人在此地追随乾隆帝的脚步感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旅游性情所在。

2.1 诗文碑匾

乾隆帝在祭孔期间,为了表示对先师的崇敬之情,亲笔题写了不少碑匾和诗文。乾隆帝第一次到曲阜,在孔庙看了许久之后题写了匾联。为孔庙大成殿题匾“时中立极”,题联“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统,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如曲阜孔庙的万仞宫墙,为明代曲阜正南门,又名“仰圣门”。城门上的“仰圣门”3个大字原来是由明朝山东省巡抚胡缵宗题写的。后来乾隆帝到曲阜时,为了表示对孔子的敬意,取下胡字换上自己亲笔御写的“万仞宫墙”4个大字。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此门始建于明朝,最初是木质结构。乾隆帝为保佑曲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亲题“棂星门”3个大字,并下诏给71代衍圣公孔昭焕重修改为石制结构。另外,诗礼堂、金丝堂、圣时门、大中门、宏道门、奎文阁、同文门、杏坛等都是乾隆帝亲笔题写[2]。

乾隆帝对杏坛十分推崇,当他第一次来到曲阜时,就在这块碑的正面题刻了一首《杏坛赞》:“忆昔缁帷,诗书授受,与有荣焉,轶桃轹柳,博厚高明,亦曰悠久,万世受治,杏林何有?”这首诗回忆了孔子在杏坛讲学的情景。同时,题刻字体为楷书为主,表现了乾隆帝对孔子的尊重;乾隆帝第二次到访曲阜时,正好赶上杏花开放,他诗兴大发,于是在这块碑的另一面又题写了一首《杏坛赞》:“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还有孔庙碑文,全文约900字,也同样表达了乾隆帝对先师孔子的无比崇敬、钦佩、爱慕之情。乾隆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篇,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在巡游活动的路上所写的,为了来真实的记录巡游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也是为了增添巡游路途上的兴致。此外,乾隆帝还写了许多首记述祭孔大典的诗。在一首名为《释奠先师礼成述事》的诗中,乾隆帝这样写道:“莅止重瞻礼器遗,翕如既备协金丝。星霜倏隔八年序,日月同昭万载师。芹藻献功皇祖述,宫墙焕道素王垂。可封比户吾恒愿,教养均关惭自知。”充分赞扬了孔子有如日月同辉的伟绩。

乾隆帝来曲阜祭孔的诗文碑匾还有许多,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2.2 趣闻典故

《贬翰林》:孔林里有一对石人翁仲,传说翁仲是秦代的骁将,姓阮名翁仲,文武双全,功夫过人,威慑四方,据说匈奴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吓得丢盔卸甲。翁仲死后,为了表示对他的忠心耿耿,于是朝廷专门为他铸造了一尊铜像。后来,为了美观大方、左右对称,在墓道的两侧分别雕刻了文翁仲、武翁仲两尊,线条非常流畅,古朴浑厚。就在这两尊翁仲铜像前,乾隆帝留下了一则贬翰林的有趣故事。据说这一年,乾隆帝来孔林祭孔,穿过洙水桥,走过挡墓门,乾隆帝便到了享殿前,顿时被面前的四对石雕吸引,于是他走上前去,仔细端详了那一尊文翁仲。文翁仲虽然面带微笑,但是他的头却是向一边倾斜的,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于是乾隆帝随口问身边的翰林大学士:“这两个人叫什么名字?”谁知这位翰林大学士当场就被皇帝突如其来的问题弄蒙了,竟顺口回答道:“仲翁。”乾隆帝听完大学士的答案非常不高兴,一位堂堂的翰林大学士怎么能把翁仲说成“仲翁”呢?于是就把这位翰林大学士贬到了江南,做了个比县官还小的职务。[3]

《天下第一家》:乾隆帝在早年时期有一个非常英俊美丽的女儿,被称为“孝贤公主”。尤其是眉毛中间的那颗黑痣给公主更增添了几分魅力。话说在一年春天,有一次她去香山拜佛,遇到了一位疯癫和尚,这位疯癫和尚一见到公主就指着公主眉毛中间的那颗黑痣大声叫道:“生相大贵又大幅,黑痣主灾灭我主。若想破得此番灾,非嫁天下第一家。”这事让乾隆帝知道后整日愁眉苦脸,于是召集文武大臣一同商讨对策。中堂大人于敏中道:“山东曲阜孔家。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的家乃是天下文章第一家。”乾隆帝听后,眉毛顿时舒展开,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大臣们一一点头称赞。经过这番商议后,乾隆帝决定把女儿嫁给距离京城之外的曲阜孔家。但在清朝,有一个满汉不能通婚的祖传戒律。于是乾隆帝让于敏中作为公主的义父,让公主以于家小姐的名义嫁到孔府,成了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的夫人。据说,乾隆帝8次到访曲阜,表面看似到曲阜祭孔,但实际上是来看女儿的。[3]

3 乾隆帝巡游曲阜祭孔对当地旅游发展的影响

乾隆帝8次临幸曲阜祭孔,不仅给当地留下了宝贵的旅游遗产、资源和口碑,同时还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后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但由于乾隆帝每次临幸曲阜,都要对大大小小的建筑進行刷新美化和改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某种程度上,给山东造成了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总之,乾隆帝的巡游活动虽然耗费了清朝各个方面的开支,但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对今天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

如今,乾隆帝巡游曲阜祭孔所到之处现已是历史文化名胜之地,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旅游资源,得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孔”旅游区在曲阜旅游资源中占据核心地位,这些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此外,在中国曲阜举行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明故城的开城仪式和孔庙祭孔的表演也是一项优秀的精品文化表演。明故城开城仪式是曲阜市恢复曲阜明故城后推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每年孔子文化艺术节中最富有主题特色的活动便是祭孔大典,综合展现了“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历史盛况,现今已经成为备受海内外瞩目的文化旅游节活动形式之一。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和积累,这两大主题活动已逐渐树立起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并被更多人的去关注去学习。曲阜通过开城仪式和孔庙祭孔,将文化、娱乐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文化遗产地而言,它可以从产品功能上使得动

参考文献: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高宗实录.乾隆帝起居注(七).乾隆十三年二月二十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赵云田.大清帝国的得与失:乾隆出巡记[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3] 乾隆皇帝与曲阜三孔的故事.2017-3-22.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70322113730291.html

[4]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5] 赵秉忠.论清帝东巡[J].社会科学辑刊,1994(5).

[6] 李世龙.中国古代帝王巡游活动述论[J].齐鲁学刊,2001(4).

[7] 赵秉忠.论乾隆帝躬诣阙里祭孔[J].社会科学辑刊,1991(6).

[8] 李世龙.中国古代帝王巡游活动述论[J].齐鲁学刊,2001(4).

[9] 牛创平.乾隆皇帝的巡幸旅游与行宫[J].中国档案报,2001,11(3).

[10] 曲享文管会.曲享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七册[Z].济南:齐普书社,1983.

[11] 朱宗宙.乾隆南巡与扬州[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12] 白新良.乾隆传[Ml.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13] 周远廉.乾隆皇帝大传[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乾隆帝
《四库全书》编纂中对民族语译音纠误探析
乾隆帝书画鉴赏题识研究
乾隆帝南巡对惠山泉文化的介入干预
皇帝偷枣
清代中亚藩属体制的建立及其特点分析
乾隆帝的存在给嘉庆朝中琉交往带来的变数
紫禁城楹联中儒家思想的体现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乾隆初期对皇族内部斗争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