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2019-09-10陈爱萍

天津教育·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设习惯情境

陈爱萍

多年的语文教学告诉我们:阅读不仅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优秀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要重视小学阅读教学。那么,如何抓好小学阅读教学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一)设置悬念

只单纯跟学生讲阅读的重要性,或者给学生布置阅读的作业、强调阅读要求等等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设置悬念等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用讲故事和设置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是一些童谣和寓言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当教师讲到故事情节高潮的时候,设置请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把孩子带到一个急于要自主阅读的境界。孩子们热切地倾听往往会变成自主地阅读,期待通过阅读弄清楚故事的情节真相。

(二)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阅读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教育方法。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方式的兴奋点,构建和谐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产生一次真正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文本内容。因此,在创设情境前,教师要认真阅读文本,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作与阅读内容相关联的课件,再现真实阅读情境,使学生读起来更有趣。学生通过阅读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词句会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作品的美,从而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并联想升华到一定环境的新领域。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视频或画面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模拟声音来创设情境、通过展现场景图来创设情境等。近乎真实的阅读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文章内容所要表达的氛围中,促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篇课文时,通过网络多媒体展示电影《董存瑞》中的影像视频片段,真实的画面、震撼的场面、英雄的光辉形象带来了震撼,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董存瑞英雄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营造和谐课堂

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能优化师生的关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营造轻松学习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作品中有利于师生和谐共处的因素,及时表扬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好做法,鼓励学生阅读的信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四)及时评价,深化阅读

及时评价在阅读教学中将会起到激励的作用,促使学生有效深化阅读。一是把阅读评价与学校的其他教学评价一起作为改革的突破点,尝试班级内阅读评价,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阅读评价实行差异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阅读内容实施差别化评价,注重个性化阅读的培养,使所有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获得阅读的快乐感。差别性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基础不同学生的情感,构建和谐生动的阅读氛围,客观评估每一个学生,调动他们阅读的主动性,让他们对阅读兴趣持久不衰。

二、指导阅读的方法

其一,有選择地阅读。一是根据阅读需要选择有不同的内容的作品阅读。二是根据阅读需要选择阅读的章节。这样有选择地阅读可以节省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其二,精读法。精读是指集中精力认真阅读一些重要文章或主要的章节,特别是有些经典著作、历史名篇,这些有较高可读性价值的作品需要精读。精读需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各种感官,注重阅读的效果。其三,速读法。顾名思义就是快速阅读,如阅读一本书时快速地看它的简介,而不是细读。通过快速阅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其四,摘录注释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作品中相关的好的词句、优美的句子、重点段落摘录到阅读笔记本上,对重点进行标注和评论。将文章中有意义的语段、精彩的词语和句子摘录下来,并保存在读书笔记中。其五,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阅读的过程中写下自己读这篇文章的感受,从而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在阅读时,充分展开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发现、探讨作品中的问题,寻求与作品不一样的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写作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定时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等等。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他们自主阅读,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技能,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读到更多的课外书,这有助于开阔视野,增强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学生的积极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不断提高阅读的效果。

四、提高阅读效果的策略

(一)读写结合

读书是为了理解吸收,写作是为了交流表达。学生要把阅读中理解和吸收的东西通过交流进行表达,促进吸收能力的提高,在阅读中汲取精神营养。阅读的目的不是阅读,而是吸收和应用、丰富和发展语言,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重视阅读中的体验

新课程标准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准确把握教改的目标之一是非常准确的,阅读的真正价值是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也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在阅读中追求“体验”,将体验全方位融入开放式的阅读教学中,是当前阅读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启发,有了真实的体验,是阅读的真谛。

(三)注重小组合作阅读

“自主、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比较先进的学习理念。所以我们提倡“小组合作阅读”。在小组合作阅读活动中,独立的、个体的观点汇聚到一起,合作讨论后形成一致观点,是学生思想互相碰撞、学习交流的过程。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诱导学生的言语感知,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情感,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读懂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仔细阅读寻找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共鸣。

(四)注重阅读指导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要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学习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辩论能力,使学生在反馈信息中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经常这样训练会促使学生思维相互碰撞,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五)提倡自主阅读

传统的阅读往往限制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是封锁式的阅读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阅读观念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一是提倡开放阅读。就是在阅读内容健康的前提下开放阅读的内容和氛围,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随心所欲,这样既可以激发阅读的兴趣,还能提升阅读的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二是提倡自主阅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选书能力,选好书,读好书。要给学生推荐好书,积极搭建阅读的平台,给他们足够的阅读时间,促使学生根据内心感受自主阅读。这样有助于在阅读中与作者的真实想法产生共鸣,有利于深刻理解作品内容,品味作品意境,提高阅读效果。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创设习惯情境
习惯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上课好习惯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好习惯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