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2019-09-10曲洪岩

天津教育·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高中语文传统

曲洪岩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主要通过学习古诗文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体悟到古诗文中的一些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蕴含了伦理哲学思想,还有很多传统礼仪和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助于高中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播传统文化,我们要特别注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文化是一种血液,滋润高中生的灵魂。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一些文化经典对高中生对人生的理解和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就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教学中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凭借语文教材,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都是精心选文和编排而成的内容,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蕴藏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兼顾了文学作品的质与美,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积累知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在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文章蕴含的很多传统文化,在讲课中可以渗透一些传统文化的观念,充分挖掘课文的文学底蕴,可以深层次探求里面包含的一些思想、民族心理、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中的文化特质。

尤其是在一些古诗文教学中,里面有着广阔的学习天地,承载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很多精髓,可以更好地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良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比如《劝学》《师说》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人的勤学好问和尊师重德的美好品质;《鸿门宴》中,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内在的真正含义,让学生体会到里面蕴含的民族精神;《陈情表》讲述古人的孝道,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和他人;《出师表》展示了诸葛亮的忠等。学生通过学习接受了心灵的洗礼,促进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结合。

二、了解作者品读作品,开展名篇拓展教学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经过长期积淀和洗礼,传承至今,艺术鉴赏价值非常高。比如先秦的诸子百家散文、唐宋的游记散文等等,对高中生有很高的品读和深入思考的价值。解读和赏析文学作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知人论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全面细致地了解作者,才会让作品和作者离我们更近。

比如在教学《赤壁赋》时,作者是苏轼,我们和作者有很大的时空差距,如果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和他所处的环境,才能更深入地与作者和作品对话。如作者是什么时期写的文章、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和动机下写的文章等,在了解作者的时候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进行教学时,学生接触到的整体内容还是比较少,课本教材只是具体的一些例子,教师可以这些经典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以点带面,引导学生了解和熟读原著,并进行探讨,开展名篇拓展教学。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教师更应扩大对经典的学习范围,需要教师先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拓宽阅读视野,推荐给学生一些对他们成长有积极作用的书籍。如学习了苏轼的《赤壁赋》时,可以推荐给学生《定风波》《永遇乐》《独觉》《水龙吟》、苏辙的《东坡先生墓志铭》、最新的《苏东坡全集》等。除此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其他的文史哲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针对某作品进行经典作品交流辩论,开展作文比赛等,从中汲取积极的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灵活采取教学方式,营造氛围感受熏陶

刻板的教学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采取教学方式,用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滋养和培育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熏陶。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运用美术、音乐、影视、幻灯片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到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和美妙。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故事更明事理,还可以从一些历史笑话中得到智慧,在对联猜谜语中获得乐趣,从成语典故中积累知识。教师可通过多角度、多渠道,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遗产,比如参观历史遗迹、讓学生欣赏书法碑帖等,让学生更自觉地投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思考中,提高学生的品质和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材创设一定的文化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比如创设空间情境:在教室墙壁、学校的墙廊或黑板报开辟民族文化一角,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导语情境:先引用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典故和诗人,为导入新课做铺垫,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音乐情境:播放和课文内容匹配的音乐,烘托汉语言文字的美。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诵读文章,探究古汉语里面的词法、句法,发掘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民族风情和情结等,让学生感受到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进行诗词古典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汉语是汉民族共同的语言,是进行思维的工具和手段。在古诗文学习中,可以透过古诗文的语言把握好文章的整体思路,透过文学文本,可以更好地抓住古诗文的精髓。比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教师可以分析诗的押韵方式与平仄格式,让学生感受到律诗的严谨,引导学生学习对仗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理解古诗语言的魅力,懂得古汉语的思维方式,既学习了古汉语,又可以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古典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分门别类辑录古诗词,编成专题诗集,诗集编好后,全班相互传阅,进行“读、评、写”,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学生可以选择最喜欢的作品写赏析文字,还可以把古诗画成一幅画或者编成一段舞蹈等等,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丽和亲切。各班还可以定时开展诵读比赛,进行评比,经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

五、借助我国传统节日,领略我国民族文化

因为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语文教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要更好地渗透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精神养分。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综合性的学习,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好途径,利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结合教学实情,可以把某个传统节日作为语言和写作的实践。如端午节期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活动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端午节的相关信息:端午节是如何来的、有哪些传统习俗、屈原的一些生平事迹等,整理成资料;还可以帮助家人包粽子、吃咸鸭蛋等,感受我国的民俗文化风情,也学会关爱别人。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一些传统的节日,让学生有计划地探究和实践,更好地领略我国的民族文化。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进行辩证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可以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理解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多的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古诗文高中语文传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少年力斗传统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