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潮汐的原理及周期
2019-09-10王天誉
王天誉
摘 要:海水的竖直涨落称为潮汐。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已经观察到了潮汐现象。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才对潮汐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本文阐述了潮汐产生的原因,及其周期规律,希望对科学原理的普及作出些微的贡献。
关键词:潮汐;万有引力;引潮力;周期
人类对潮汐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东汉时期,我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余道安《海潮图序》也提到“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之”。北宋燕肃著《海潮论》,绘制《海潮图》。《海潮论》论述了海潮形成的原因。他指出,“日者众阳之母,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月者,太阳之精,水者阴,故潮依之于月也。是故随日而应月,依阴而附阳。中国古人已经意识到潮汐现象与月球有关。在古代的西方,柏拉图认为地球与人一样,也会“呼吸”,潮汐现象是地球的呼吸作用产生的。在17世纪,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引潮力解释了潮汐现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之后伯努利建立了潮汐静力学,拉普拉斯建立了潮汐的静力学。后来在达尔文和开尔文等开学家的努力下,形成了潮汐学。潮汐形成的原因还和其他因素有关,本文只考虑万有引力对海潮的影响。
一、潮汐形成的原理
我们假定地球表面全部被海水均匀覆盖。太阳和月球以及其他行星对地面的海水都有引力的作用。我们把天体对地面海水的引力称为引潮力。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月球质量虽然比太阳质量小的多,但是月球与地面海水的距离比较近,实际上月球对海水的引力最大,大约是太阳对海水引力的2倍。其他行星的引潮力要小得多,几乎可以忽略。
1.月引潮力对潮汐的影响
海水主要受到地球引力、月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在这三种引力的作用下,地面海水的高度出现不同。在地球的近月点,月引潮力与海水惯性离心力同向,海水的涨幅最高。在地球的远月点,惯性离心力方向与月引潮力方向相反,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大于月引潮力的作用,海水还是会出现一个较大涨幅。我们把海潮的涨落的高度差称为潮差。地球远月点的潮差低,近月点潮差高。在地球近月点和远月点海水形成高潮。在垂直于地心月心连线的方向上,海水所受引力的合力几乎指向地心,海水被拉低,形成低潮。整个地球上的海水,形状类似纺锤体。
2.日引潮力对潮汐的影响
日引潮力大约是月引潮力的二分之一。日引潮力對海水的影响与月引潮力相似,但效果没有那么明显。海水受到太阳的引潮力指向太阳。在日地连线上,地球靠近太阳的一点,以及远离太阳的一点,海水在日引潮力的作用下会有两个凸起。而在日地连线的中垂线上海水比较低。在地球绕太阳运动过程中,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日引潮力的大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近日点潮差比较大,远日点潮差比较小。
二、大潮与小潮
当日月地三者共线,月球位于日地之间时,日引潮力与月引潮力方向相同,合力较大,形成大潮,潮差最大;地球位于日月之间时,日引潮力与月引潮力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形成小潮,潮差较小。
1.潮汐的周期
潮汐的周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与引潮力、流体阻力、水波震动、地形特点等因素有关。本文主要考虑潮汐周期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2.半日潮
有些港口,海水每天涨落两次。早上称为“潮”,晚上称为“汐”。在月引潮力作用下,地球海水形成纺锤体状。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绕月一昼夜经过两次高潮两次低潮。一次涨落经理的时间约为12小时25分钟。半日潮港口一般分布在低纬度地区。我国黄海、渤海、东海的多数港口为半日潮型,如青岛、厦门、大沽等。还有一些地区具备半日潮属性,但是周期不等,相差较大,我们称之为不正规半日潮。
3.全日潮
全日潮是指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起潮水的涨落。在半个月内,有连续7天出现全日潮,就可以成为全日潮型港口。全日潮的成因与共振有关,我国的北部湾地区是典型的全日潮区。还有一些地区,半个月内不足7天会出现全日潮,其余几天为半日潮,我们称之为不正规全日潮混合潮。
4.月潮
月球绕地公转的周期为27.3天,由于公转,地日月三者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月球在一个自然月里面会经过一次大潮区,一次小潮区,形成月潮。
5.年潮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是一个椭圆,周期为一年。地球每年经过一次近日点,经过一次远日点。这样在近日点则会出现机大潮。例如我国钱塘江的怒潮。苏轼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结束语:潮汐作为一种循环往复的涨落现象,是太阳和月亮引潮力作用下的周期性运动,蕴含着丰富的能量,并与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探索潮汐现象的成因以及周期规律,对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充分服务航务交通、渔业、盐业、水产、军事等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深入专研社会生活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为推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维康,周兴华,冯义楷,付延光.山东沿海潮汐的时空特征分析[J].海洋技术学报,2018,37(04):68-75.
[2]刘凯.潮汐原理极其潮汐能的利用[J].智库时代,2018(29):202+209.
[3]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