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探索历程

2019-09-10姜素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姜素兰

[摘要]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联合大学扎根京华大地,主动适应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全国较早提出了“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并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应用型大学办学之路,为北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城市型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北京联合大学;大学分校

[中图分类号]G 64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9)02-0001-05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its 40 years of development,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 local university, has taken root in Beijing and taken the initiative to meet the needs of Beijing'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took the lead in coming up with the idea of “Building a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nationwid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persists in reform and innovation, keeps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further clarifies its positioning of “city-based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t has gradually blazed its own path of building a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Beijing.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ity-based universities;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branches

2018年是我國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北京联合大学成立40周年。40年前,北京联合大学不负使命,勇于担当,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应运而生;40年来,北京联合大学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发展壮大。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联合大学始终坚守“立足北京、融入北京、服务北京、发展北京”的使命担当,秉承“学以致用”的校训,坚持办学为民的价值选择,深入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的发展战略,高举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旗帜,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成为全国同类高校中的一面旗帜。本文按照学校成长发展的5个阶段,简要回顾北京联合大学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探索历程。

1改革开放之初分校创办(1978—1984年)

1978年北京地区大学分校建立之时,在专业设置上是“老大学”(分校所属大学)有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各分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方面与所属大学的同类同专业基本相同。在师资上,大学分校聘请所属大学的教师上课,很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从1982年起,北京市委、市政府开始对大学分校进行调整。一方面,是调整分校的设置布局,根据情况,有的停办、有的保留、有的合并,以便集中办好一批分校,并注意地区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是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各分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方向。

到1984年底,分校调整基本完成,1978年创办的36所分校剩余18所。

回顾分校期间的创办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学分校的诞生解决了“文革”结束之后大批返城知识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更是顺应北京城市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可以说是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不负使命、勇于担当的一大壮举,为北京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2应用型大学的提出和初探 (1985—1993年)

在完成了时代使命之后,1985年1月11日,在调整大学分校的基础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北京联合大学的请示获得教育部批复,同意组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应运而生。因此,北京联合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怀揣着服务北京的初心,就被赋予了这样的使命:为北京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提供最直接的服务。

1985年2月,由首任校长谭元堃起草的《北京联合大学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联大要继续依靠有基础的大学指导帮助,坚持一切从北京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专业设置、培养层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大胆探索,加快改革,以求适应北京建设发展的需要,并支持和帮助各学院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1]也就是说,“要从过去大学分校时期大学能办什么办什么,转变到北京建设需要什么办什么。”[2]

随后,北京联合大学对各学院的专业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在专业设置上,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发展北京市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学科和与第三产业有关的学科,加强短线专业,如发展应用文科、应用理科、政法和管理学科;同时改造老专业,尽可能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逐步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各学院互有分工、各有重点,实行“专业化大协作”。“经过调整,13所 北京联合大学当时有15所学院,中央在京单位自办的有2所,市属的有13所。学院所设专业从原来的90多个调整为现在60多个”[2],在北京市属高等院校体系中,北京联合大学各学院在专业设置上起了拾遗补阙的作用,偏重实际应用。期间,学校还发展了食品、服装、秘书、图书、档案、城镇区域规划、城市行政管理,以及电子精密机械、管理信息系统等新兴专业。1987年,第二任校长李恩元同志曾说:“北京联合大学1985年初成立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从适应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大幅度调整了专业设置,着重发展应用学科、新的综合学科和第三产业有关的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3]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北京联合大学按照北京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总要求,再一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对照北京市的人才需要来设置学科、培养人才。时任校长李煌果指出:“北京联合大学作为市属院校,特别要注意满足和适应北京地区对高级人才的需要。我们的科类全不全,层次是否合理,都要以此为根据。”[4]

从1985年到1993年,新生的北京联合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应用型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并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从而在名校林立的北京高等教育界谋得了发展空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奠定了北京联合大学未来长远发展的根基,北京联合大学将沿着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3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1994—2002年)

1994年是北京联合大学发展历史上关键的一年。当年1月,学校召开了北京联合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提出:“立足首都,面向城乡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力争把我校办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一流水平的现代化新型的综合性地方大学。”[5]当年8月,时任北京市市长李其炎在北京市教育工作会上提出将北京联合大学建设成为北京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中心。时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大白在高校领导干部会上要求:“进一步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紧缺人才的培养,为北京市提前三年实现小康服务。”[6]

从1994年起,北京联合大学根据北京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对全校依托本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做了统一规划,构建出了高职专业的“一个目标两个基础三条主线”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夯实素质和能力两个基础,贯穿素质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三条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高职教育试点成效显著,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的重视。1996年3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专门到北京联合大学视察。

1999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时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熊家华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化改革发挥优势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实现跨世纪的发展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面向21世纪,北京联合大学的发展目标是:‘立足北京,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坚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

此文章的纸质稿现存于北京联合大学档案馆,编号:1999-党办-11,“足迹——北京联合大学文库”第十本《熊家华文选》收录了该篇文章。《熊家华文选》一书将由北京出版社2019年上半年出版。。1999年12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工作会上,北京联合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20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之一。到2000年,经过北京联合大学多年来对应用型目标追求的不懈努力,全校评出11个校级高职重点建设专业、8个市级(含)以上高职重点建设专业,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机电应用技术、广告4个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的高职专业。从1996年至2003年,全国有上百所高职高专院校到北京联合大学交流经验,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40多所高校教育代表团到北京联合大学考察高等职业教育。

这一时期,北京联合大学在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些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和成绩,诸如:在专业设置上,坚持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师资队伍上,走专兼结合的路子,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发挥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的作用;在与社会的关系上,

积极依托行业、企业,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双向受益的关系,为学校今后繼续走应用型办学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建设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2003—2015年)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家和北京市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而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的大学扩招,开启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的迈进,让子女接受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成为北京市民最热切的期盼。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学校审时度势,把握方向,积极探寻新的发展思路。2003年12月,中共北京联合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任学校党委书记席文启向大会

作了题为《增进团结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建设应用性大学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了“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性大学”的办学宗旨;坚持“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三教’统筹,高职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7]

这是北京联合大学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对办学类型进行定位,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什么类型的大学。随后,围绕“应用性”大学建设,学校组织师生进行了大讨论。经过大家的深入研究和讨论,并结合校内外专家的意见,2004年12月28日,学校党委第38次常委会研究决定,将学校办学宗旨中“建设应用性大学”改为“建设应用型大学”。从“应用性大学”到“应用型大学”一字之差,反映的是学校对办学定位、办学目标认识的深化。从“性”和“型”的字义上分析,“性”指性质,是人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能力、作用等特征;“型”指样式、类型。显然,“应用性”表示的是一种性质,并不代表一种大学类型,它可以包含在多种大学类型之中,从研究型大学到高职院校都可以发展应用性教育。在大学的分类中,我国一般用“型”而不是“性”表示大学的类型。从这个意义上讲,用“应用型大学”来代替“应用性大学”,使学校的办学定位更加清晰和准确。

大学的类型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定位。在明确了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以后,这一时期,学校通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丰富办学层次、突出应用型科学研究等方式,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进一步取得了丰硕成果。2012年12月,学校召开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时任学校党委书记徐永利向大会作了题为《解放思想乘势而上为建设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坚守“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是建设首都人民满意的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即“学科优势更加突出,教学质量更加优质,科研基础更加扎实,大学文化更加浓郁,服务社会能力更加增强,体制机制更加顺畅,一体化办学思想更加坚定,校区、学院、学科和专业布局更加合理,现代大学制度初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在首都高校中的地位更加凸显”[8]。

5建设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20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北京的建设和发展,先后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为北京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以北京生源为主的市属高等院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北京市的决策部署是北京联合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北京联合大学自觉从国家和北京市需要的高度审视和把握学校的工作,深化应用型大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瞄准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进一步聚焦,明确服务面向。2016年学校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在原来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型”的新表述,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从“首都人民满意”到“北京人民满意”,从“首都”这个政治概念,到“北京”这个城市地域概念,一个词的变化,展现了北京联合大学师生主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主动适应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调整的使命自觉和行动自觉。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不是一种独立的大学类型,而是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的丰富、深化和拓展。在这一概念里,“城市型”和“应用型”不是简单叠加和并列的关系,而是一种偏正关系。“城市型”是用来修饰和限定“应用型”的,目的是进一步凸显应用型大学的地方性和服务面向。这是对应用型大学建设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2017年12月,中共北京联合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学校党委书记韩宪洲向大会作了题为《凝心聚力顺势而为为加快建设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不懈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在新时代坐标中,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是:在40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奋进,保持和扩大学校在全国应用型高校中的领先优势,巩固和提升学校在北京市属高校中的影响力。到203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社会高度认可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9]。

光阴荏苒,转眼间,北京联合大学已走过40年艰辛而又多彩的风雨历程。40年前,在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历史关头,北京联合大学响应国家号召,勇挑历史重担,因服务北京而生。40年来,北京联合大学以服务北京为责,扎根京华大地,艰苦创业,锐意改革,与时代变革同频共振,与北京城市发展相融共进。在探索自己办学道路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和艰辛,但服务北京建设和发展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坚持办应用型大学的方向始终没有偏离,坚持为国育才、为民办学的追求始终没有动摇,为北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0年风雨沧桑,从迎难而上、勇担使命到蓬勃发展、名满京华,是扎根北京的坚实力量,支撑着一代代联大人开拓进取、不懈奋斗;40年春华秋实,从星火拓荒、艰苦创业到桃李芬芳、人才辈出,是服务北京的执着追求,激励着一代代联大人矢志不渝、攻坚克难;40年峥嵘岁月,从源于北京、融入北京到建设北京、繁荣北京,是奉献北京的坚定信念,鼓舞着一代代联大人奋勇向前、再创辉煌。面向未来,联大人将重整行装再出发,扬帆鼓风再起航,努力谱写出北京市高等教育事业的联大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联大力量。

[参考文献]

[1]谭元堃.北京联合大学规划纲要[G]//北京联合大学.谭元堃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97-99.

[2]谭元堃.学校能为首都“四化”建设作哪些贡献[G]//北京联合大学.谭元堃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150-151.

[3]李恩元.关于教育自我评估[G]//北京联合大学.李恩元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35-42.

[4]李煌果.在全校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G]//北京联合大学.李煌果文选.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3-9.

[5]张玉如.在北京联合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G]//北京联合大学.张玉如文选.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117-135.

[6]陈大白.解放思想,紧抓机遇,加快北京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北京高等教育,1994(1):4-5.

[7]席文启.增进团结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建设应用性大学的新局面[G]//席文启.求真集.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48-52.

[8]徐永利.为建设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徐永利书记在我校第四次党代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摘登[EB/OL].(2012-12-30)[2018-12-01]. http://bu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744236.

[9]韩宪洲. 凝心聚力 顺势而为 为加快建设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不懈奋斗[EB/OL].(2017-12-30)[2018-12-01]. http://buu.cuepa.cn/show_more.php?bkey&doc_id=2420982&tkey.

(責任编辑李亚青)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试论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之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导向模式
面向应用能力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