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太上皇”
2019-09-10王润清
王润清
封建社会中,当朝皇帝称自己的父亲为“太卜皇”。退位在世的皇帝,也被称为“太卜皇”。那么,我国历史卜有过哪些太上皇呢?
迟到的“太上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来他为自己发明了“皇帝”头衔,还为父亲异人发明了“太上皇”这一称号。
当年,秦国为了和赵国建立同盟关系,还在当王子的异人被爷爷“送”到赵国去做人质。赵王对他很不友好,不但提供的居住条件差,连出门也没有像样的车马,这一切被一个精明的大商人吕不韦知道了。他认为异人是奇货可居。如果现在帮他一下,将来从他身上可以赚取比做生意多得多的利润。在吕不韦的活动下,异人终于被立为太子。别小看“王子”与“太子”一字之差,太子可是王位继承人哦!
异人被立为太子不久,秦王就去世了,他顺利地继承了王位,就是秦庄襄王。可惜他在位仅三年就去世了,由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这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亲政后,忽然想起去世已久的父亲来了。想到他当人质的艰辛,想到他做太子的不易,想到他英年早逝……秦始皇心中一阵酸楚。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思念,秦始皇追尊他为“太上皇”,意思是他比皇帝还要至高无上。
秦庄襄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也是一位迟到的“太上皇”。
没有当过皇帝的“太上皇”
刘邦参加过秦末的农民起义。秦朝被推翻后,他和项羽又经历了楚汉相争(项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做了皇帝,他就是汉高祖。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也想起远在家乡的父亲刘太公等亲人来了。过去刘邦常年在外,顾不上田里的农活,顾不上在父母跟前尽孝。因为受到刘邦的牵连,他的家人为了躲避秦政府的追捕,离乡背井,四处逃亡,吃了不少苦。特别是楚汉相争期间,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 zhì),还被项羽抓去做了人质,差点儿被烹(pēng,用水或油煮,古代的一种刑法)。于是刘邦立即派人到家乡,把亲人接到都城,共享荣华富贵。
为了弥补以往的亏欠,并表达对父亲的孝敬,刘邦选定一个黄道吉日,率领文武百官,举行隆重大典,尊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
刘太公当上了太上皇,但是并不快活。原来皇宫里规矩多,还没有朋友。他想回家乡,想坐在门前的大槐树下,与乡亲们一起喝茶、聊天。刘邦看出父亲的心思,于是就派人在皇宫附近盖上草房,围上篱笆,还开辟了一大片农田,又找来了许多老百姓,让他们在这里居住,在这里干活,空闲时与刘太公聊天。就这样,刘太公又找到了“农家乐”的感觉。
在我国历史上,刘太公是唯一一位没有当过皇帝的“太上皇”。
无奈的“太上皇”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做了皇帝,他就是唐高祖。此后,他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心里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过去攻城掠地、冲锋陷阵,功劳比太子大。于是他和太子两人常常明争暗斗。
一天,李世民与太子在皇宫的玄武门外遇上了。李世民不由分说,张弓搭箭,一箭把太子射死了。消息传进皇宫,李渊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让位给李世民,自动地成了“太上皇”。
李世民当了皇帝,他就是唐太宗。他为唐朝的兴盛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每当他想起当年争夺皇位的不光彩的往事,心里就既内疚又害怕,于是他就派大将秦琼和尉迟(Yùchí,“尉迟”是复姓)恭守卫宫门。后来这两位大将年老体迈,李世民就把他们的画像贴在门上。再后来,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民间的“门神”。这些是后话。
宋徽宗赵佶( jí),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那時候,北宋经常受到北方金兵的侵略。可是赵佶不关心国家的安危,只图个人享乐。他在宫里养了许多工匠,专门制作各种工艺品供他把玩。他还派人到各地去搜集奇花异石,用来欣赏。他自己还特别喜欢舞文弄墨,平时和大臣们谈论的不是珍玩就是书画,把国事撇在一边。朝政一天天腐败,金兵一天天逼近。后来,赵佶听从大臣的建议,颁布了《罪己诏》进行自我检讨。他说:“我不行啊!没有把国家治理好,让老百姓受苦了。”随后他把皇位让给太子赵桓( huán),自己就成了“太上皇”。
赵桓当了皇帝,就是宋钦宗。可惜他还没来得及把国家治理好,金兵就攻进了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徽、钦两帝都成了俘虏,被押到金兵的老家(今黑龙江一带),最后死在那里。
唐朝的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顺宗李诵,宋朝的高宗赵构、光宗赵惇( dūn)等皇帝,都曾“让”位给儿子,自己成了“太上皇”。他们都是被迫无奈成为“太上皇”的。
历史上无奇不有,还有人把自己的哥哥称为“太上皇”。明代宗朱祁钰趁哥哥明英宗被敌军俘虏之际,乘机坐了皇位。后来,明英宗被放回来,这可怎么办?于是,不肯让位的明代宗,竟然尊称哥哥明英宗为“太上皇”!可是,明英宗并不买账,最后还是发动政变,夺回了皇位。
最后一位“太上皇”
爱新觉罗·弘历25岁当皇帝,他就是乾隆。乾隆在位60年后,遵守诺言把皇位禅让给太子颙琰(Yóngyǎn,即嘉庆),自称“太上皇”。不过,虽然名义上放权,实际上所有大事还是乾隆这个太上皇说了算。嘉庆倒也十分乖觉,事事向父亲请示汇报。四年后,乾隆与世长辞,享年89岁。
乾隆在位期间将“康乾盛世”推向了最高峰,他是我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也是最后一位“太上皇”。大多数的“太上皇”,或者是皇帝无奈退位后的称号,或者是儿子当了皇帝后赠给父亲的“荣誉称号”,没有实权的意义。只有乾隆,真正享受到了“太上皇”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