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肾上腺常见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
2019-09-10郁金惠
郁金惠
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肾上腺常见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诊治的9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根据不同诊断方法纳入CT组与MRI组各48例,分别行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CT组检出41例,诊断准确率为85.4%;MRI组检出47例,诊断准确率为96.4%;MRI组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常见肿瘤运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值得推行。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CT;磁共振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2-091-02
肾上腺肿瘤主要分为主质细胞肿瘤与间质细胞肿瘤两类,以前者较为常见[1]。大多数肾上腺肿瘤无需手术治疗,但部分肿瘤单纯予以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甚至会导致病情进展而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2]。因此,临床准确进行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诊断肾上腺常见肿瘤的有效手段,就本院9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对比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诊治的9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满足临床诊断规定。根据不同诊断方法将患者纳入CT组与MRI组各48例。CT组:男25例,女23例;年齡21~73岁,平均(42.5±3.7)岁;疾病类型中,醛固酮瘤13例,嗜铬细胞瘤10例,无功能性腺瘤8例,肾上腺皮脂腺癌7例,肾上腺皮脂腺癌伴腔静脉癌栓5例,转移瘤5例。MRI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1~75岁,平均(42.3±3.8)岁;疾病类型中,醛固酮瘤14例,嗜铬细胞瘤10例,无功能性腺瘤8例,肾上腺皮脂腺癌7例,肾上腺皮脂腺癌伴腔静脉癌栓5例,转移瘤4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CT组:行CT检查。运用GE 16排螺旋CT诊断仪对肾上腺区进行平扫与增强扫描。检出前30min,患者口服2%泛影葡胺500ml,层厚3mm,间距3mm;增强扫描时以33ml/s的速度向肘静脉高压注入300mg I/ml优维显100ml,50s后行动静脉期扫描。
MRI组: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运用GE公司的HDx1.5T MRI诊断仪,层厚3mm,间距1mm;扫描序列为常规横断位及冠状位SE T1WI、TSE T2WI,加扫脂肪抑制序列,部位患者加扫化学位移成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统计诊断的准确率。
1.4 数据统计
运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²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组检出41例,诊断准确率为85.4%;MRI组检出47例,诊断准确率为96.4%;MRI组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T和磁共振成像均是当前临床诊断肾上腺肿瘤的常用手段。CT主要根据形态学对病灶性质进行鉴别诊断,以病灶大小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作为诊断依据[3]。磁共振成像可同时从形态学及信号特征两方面进行诊断,腺瘤信号均一,与肝脏信号强度相似,而转移瘤信号不均一,T2WI呈高信号,与脂肪信号强度相似[4]。
临床实践表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多维化扫描等优势,能够清晰反映病理组织与正常组织的特征[5]。本研究结果显示,MRI组检出47例,诊断准确率(96.4%)高于CT组(85.4%),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肾上腺常见肿瘤运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陆舜钦,管竹春,鲍丽娟. 1.5 T MRI与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09):78-80.
[2]王东,孟利民,毕永民,等.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 空军医学杂志, 2017, 33(3):207-209.
[3]明道红.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异位嗜铬细胞瘤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3(9):110-114.
[4]邹飞,胡利平,方常练,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 2017, 32(12):2002-2005.
[5]李丹菲,杨钦,陈自谦,等.肾上腺髓质脂肪瘤CT和MRI表现与其病理特点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11):2154-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