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果甘桑石刻文字体的特点及审美艺术价值研究

2019-09-10李志强李新建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美感书法

李志强 李新建

摘 要:平果县甘桑石刻文的发现、考古情况以及研究现状是,多位专家都基本认同平果石刻文是先秦前古骆越民族创造的文字。甘桑石刻文作为中国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自有其独特的魅力。线条是书法的基本元素,不同形状的线条会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甘桑石刻文的书写者已经不只是在纪实,而是在自发不自发地寻求别的美的感受,甘桑石刻文已离开了它本身的象形意义,已经具有了书法最原始的抽象美。

关键词:甘桑石刻文;书法;美感;艺术价值

平果县甘桑遗址上发现的石刻文字,若最终被证实是先秦前的骆越古文字,必将改写中国古文字史和壮民族史。虽然甘桑石刻文是先秦文字,但我们用现代的审美眼光来欣赏甘桑石刻文字所独有的艺术和章法布局上的特点,目前专家对平果甘桑石刻文的密切关注和研究,它的书法艺术审美价值越来越值得大家考究。

一、平果甘桑石刻文的字体特点

(一)以长方形为主,结构对称,字形变化丰富

平果甘桑石刻文的外形特征主要是以长方形居多,而这种形体刚好又合乎了黄金率的原则。在中国书法史所有的字体当中,如小篆给人以纵势的感觉,隶书横向波磔取势,左波右磔。从平果出土的甘桑石刻文来看,呈现出了纵横错乱的现象,各有大小。从整体来说,这种文字还是以纵势为主的,时而带有扁势,文字兼具长扁、大小,自然书写,形象生动,直率天真,又显示出古朴爽劲的感觉。

平果甘桑石刻文字形布局章法较为错落并且是变化丰富的,从整块石片来看,它又是和谐统一的。从现存的甘桑石刻文石片中可以看出,其中是以长方形为特点的字较多。

距现在大约有三千多年历史之久的甘桑石刻文,由于是在不成熟的时期形成的一种古文字,因此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即结体上的规范化和准确化并没有那么的讲究,最突出的的特点就是结体没有被规范和定型下来。

(二)结体虽有随意性,但总体是较为定型的,可供发挥想象

甘桑石刻文的结体定型较为突出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笔画的多少较为确定;二是位置也是定型的,偏旁部首的位置也是较为固定的;总之,甘桑石刻文结体是较为定型的,虽然它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但是它的中心稳定,端庄缜密,为后世篆书系文字的结体提供了典范,也正是因为甘桑石刻文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艺术的欣赏者就可以借用这种具有天真稚拙特点的文字来进行充分的想象。

(三)字形基本上呈方块状,整体匀称,字符较小,细腻

平果甘桑石刻文从字的外形上来分析是呈现为方块状的。每一个文字所占的比例大体上是一个小方块。标点符号在平果甘桑石刻文上是没有体现的。甘桑石刻文字体的布局较为整齐、均匀,在石片上篆刻,通常是一笔完成的。这充分说明这种文字的成长已经相当完美,刻写文字的记录者的手艺也是相当纯熟的。

(四)大多数是以均衡为主,采取对称的结构,富较强的艺术特点

这些字符的造型原则基本以均衡为主。另外,利用几何图形来体现字形的美,是很巧妙地艺术创造手法。各个笔画之间的合理布置以及组合的和谐,符合了多样统一的美学原理。转变多样的文字,疏密对比的结构,使这种石刻文字极其富有艺术想象空间,可供我们大家去挖掘,不断的去体验美的感受。都充分的表明了平果出土的石刻文是一种发展演变的文字,其系统也是相当的完善。又因刻写工具与用材的特点,使人觉得刚劲又古朴、天真率意、稚拙。如图:

二、平果甘桑石刻文与甲骨文对比研究

广西平果县出土的甘桑石刻文是这几年来新挖的少数民族的先秦古文字,专家和学者经过多种途径和办法尝试解读这种字符所蕴含的具体意义,最后因意见不统一,内部出现了歧义,最后也就没有一致的观点。掌握平果出土的石刻文寓意和读音,是目前专家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笔者计划将这两种古文字的外在形式的异同作一個全面的对比分析,但愿能够通过分析得出一些有价值意义的观点,以供大家参考。

(一)物质载体之分析比较

本文要阐述的物质载体是指两种文字刻写的物质。比方中国的楔形文字符号是使用芦苇棒划在易于刻画的土壤上面的,土壤就是这种字符承载的物质。在广西平果县的甘桑石刻文这类文字,刻写所用的材质即石片较为单一,均为页岩石片,也有其它的各种类型的适合篆刻的石头,这些石片的边不但有打造成直线形状的,也有没有经过加工打造而保持原来形状的。有些石片左右对称,极其富有和谐性,这可能是记录具有身份地位的人或者是事迹,或者说是起到某种装饰性的效果,但大多数的石片是形状各异。这些石片的大小各异,面积最大的石片大约有1米*0.5米,200个符号左右。最小的石片也有几厘米,所刻写的字符2至3个。文字大多数是在较为平整润滑的石片上进行刻画,但也有少数是刻在粗糙的面上,如下图所示:

甲骨文则是以龟甲等动物的甲骨为承载的材料,这些甲骨整体是完好的,动物身上的其它位置在刻写中也是常见的。动物骨骼平滑平整的特性为刻写篆刻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很多都是没有经过加工制作的,但是依据占卜的程序需要,常常是要火烧和加热这道工序的。如图所示:

甘桑石刻文与甲骨文基本上都是使用锐利的石器在较为平坦、完整的材质上雕镂最后而形成的阴文,同属于刻画文字。

(二)行文章法之比较

要研究和解读平果甘桑石刻文这类先秦少数民族的古文字,文字的章法布局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障碍。本文所要讨论的章法,指的是在一件书法作品当中,字与字,行与行及整幅字之间的布局规律。我们第一次看这些石刻文的时候,并不清楚上下左右,从哪里开始阅读,我们也很是模糊。这个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章法问题。这个疑点,笔者在这之前还没有遇见过,但这一疑点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我们接下来得研究工作的展开,必须马上解除,不然对于这种字符的讨论,就不知到从何处说起。

1.上下左右的关系,参差错落,协调一致,自然灵活,天趣率真

第一,分析石刻文的章法。观察下面字符:

上面的字符可以当作是某一动物。按照先写头部、先上后下的认知法则和人体工程原理,甘桑石刻文的书写方式是往下进行的,尽管行款不固定,左右皆有,但是多数的形式是上下布局成行的。从现有的石片中,一些章法布局是竖成行、横成列,这类章法的布局特点主要是整齐,庄重大方;但是很多是呈现出这样的章法:竖成行,横是不成列。章法布局显得意趣横生,在出土的甘桑石刻文中是比较多见的;还有部分石片中的字符是自由布白式的,犹如乱石扑街,散星密布,疏密错落,自然成文。对于平果甘桑石刻文一行字上、下(前后)的这种关系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推理出来了。

这几样石片中,有的石片寥寥几个字,有的就只有一行,更多的是两行或者以上的多行布局。石片上的字符独立观念较为牢固,字符的结体也是较为固定,在甘桑石刻文的书写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是适中和谐的,虽然看着密密麻麻的感觉,但并不显得乱,造成了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比较于字与字上下之间的距离较远的章法特点。然而像这类结构特色的布局,在平果的甘桑石刻文中是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

将上面二者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咱们初步得出了平果甘桑石刻文的布局章法是上下左右关系的这个结果,它的章法布置,协调有致,参差错落,彼此顾盼,自然灵活,不拘一格,天趣直率。一些字符较为密集,部分疏疏落落,体现出一种威严的气息或是一种较为闲散心境。

2.一块石片即为一篇,自然止笔和完成,内容完整

根据有两个方面: 第一,就一个石片的字符来说,是持续刻写完成的,不能明确的看出显著的分段、分篇的遗迹,这类章法的结构布局应该是一事一议所造成的。第二,从部分残存的石片来看,结尾部分有较大的空出来的地方,说明刻写者把内容记录完成所造成的,这可以看作是一篇完成之后而造成的。从下图可以方便直观地呈现出以上的两个特点,如图:

根据字符的刻写顺序以及从石片所空的地方来看,可以清楚的得出字符的刻写方向是自上而下书写而成列的,每一列是从左往右进行篆写的,根据我们的正常书写文字的习惯和方式,可以肯定这是合理的。通过观察甘桑石刻文字,可以得出石片上每个字符是独立的,没有出现重叠冲突的现象,字符的篆写也是比较的端庄,字符大小和谐,字符间距较为均匀,每一行列都具有较好的条理性,不显得杂乱无章,非常的清晰。然而在每一片石片上却没有显著的标点符号进行标记。单个字符意义还没有被破译之前,是不能辨别词句的。仔细的观察甘桑石刻文的每一个符号的形体,平果县出土的甘桑石刻文字与方块汉字具有很强的联系,即相同的成分较突出。

甲骨文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甲骨文的刻写顺序规则是不确定的,甲骨上的字的大小也是比较自由的。卜辞的刻写常常也要沿着烧裂的纹理来进行的,这样的刻写是比较容易轻松的。甲骨文的字符大小自由,长短不一,凡是笔画较多的符号要比笔画少的符号大。行距的均匀水平也比平果县出土的甘桑石刻文字差。如下图所示:

(三)笔法之比较

1.直线较多,曲线微现,折线和交织线相互组合

甘桑石刻文字与甲骨文对比的突出的考查点是字符的外表与笔划的特征。大概的原因是石刻文刻写的材料造成的,由于页岩本身不易篆刻,弯曲的线条很难形成。极少的修饰笔划的起笔和收笔,基本上都是一笔到底,一步完成,书写是迅速的,以尖收笔。考查甘桑石刻文的大量符号之后,便可清楚认出其独立的部件,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协调统一,组成了上下、左右等各式各样的布局。一些部件在不一样的文字中屡次呈现,极有可能是用来表意的,然而到现在还不知道关于这类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图:

由上图可以明显的得出,甘桑石刻文字的笔划很是简洁明了,对于象形、指事,尽管我们可以清楚的辨别,然而这些特点已不是尤为的显著,导致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辨认出书写的字符的意义。它的这种抽象的性质充分的解释了甘桑石刻文是一种成长水平比较高级的字符,是已经离开了象形文字發展的最初时期,相对甲骨文来讲,到达了更为成熟和完善的地步。

下面我们分析甲骨文,甲骨文亦是直线较多,曲线居少数,但是其曲线的折笔字所占的比重超过平果出土的甘桑石刻文,甲骨文的笔划结尾常常以勾或者顿来收笔。甲骨文还存在着显著的笔划搭配和组合布局,有关专家解释道,在甲骨文问世以来,较多的形声字也逐渐被专家认出,甲骨文的象形水平远远大于平果县出土的石刻文字,最具有代表性的形旁我们可以轻松的容易识别。如下图所示:

上图为甲骨文临摹图片。

2.用笔具有很强的刀笔韵味,爽劲奔放

甲骨文的篆刻顺序不但有先书写后刻,也有直接在甲骨上刻写的。而从现有出土的平果甘桑石刻文来看,还没有发现用毛笔书写的甘桑石刻文或者先书后刻的证据,因为平果出土的甘桑石刻文的字迹小,部分达到了微雕得效果,如果是先书写后篆刻,那么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对于它自身来说。如果用刀直接在石片上篆刻,则很方便且非常的容易。而这类篆刻在小字的甲骨文中可以发现。从平果县挖掘出来的甘桑石刻文石片中,咱们不能辨认出是否有涂朱,如果涂有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是很难进行考究了。

甘桑石刻文刻写的技法主要取决于契刻使用的工具。从平果县挖掘出土的甘桑石刻石片的契刻刀锋来看,爽劲旷达,淋漓利落,优于甲骨文。当为平口刀或斜口刀所为,中央的刻槽比较深,两侧较浅,这样就造成了槽的两边变化丰富。当使用锥形刻刀时,因为金文这种元素圆笔的参加,因此不但提高了书写速度,线条还带有一定的流动性。形成这样的线条,锥形刻刀比平口刀、斜口刀容易刻写是主要原因之一,且圆转的线质和微刻艺术的产生也依赖于锥形刻刀。

3.用笔镌刻较浅,笔画较为圆转

为了方便剖析其刀法,简单的从甘桑石刻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石片进行放大研究。从给出字符的刀法可以清晰的看出,多数是运用单刀法进行镌刻。刻画线条的深度大多没有甲骨文深,中锋用刀的特点较明显。用刀刻写的线条两边是粗糙的,充满了迟涩势及斑驳感,笔划的圆转程度比起甲骨文来说是比较高,较为圆融并且具备些许动感。这类线质的取得只有锥形刻刀才能够做到和完成。如图所示:

觀察以下字符:

石片经放大后可以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线条直笔的起笔位置较深且较为粗大,收笔的位置则较浅和较尖。这与书法和篆刻的规律相当的吻合。相同地,按照人体工程原理可判定字的上下之间的联系。

平果甘桑石刻文的书法艺术价值十分有意义。其特征具有三点:一是字形与甲骨文相对照,不但有所继承,还发展了原来的部分特征。体现为结体较为方整和端正,线条圆转。平果甘桑出土的石刻文字,与先秦的甲骨文相比,是相对独立比较成熟的不同的文字系统。如部分字的书写方法不同于甲骨文,与先秦时期的毛公鼎一类金文接近,二是线条也比较成熟,挺进有力。刻写的刀笔味道很浓,明显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三是甘桑石刻文的字迹有些部分都非常的细小,大部分是细若游丝的线条,是少见的微雕艺术品。

经由以上的对照阐释,可以作出判断,平果甘桑石刻文的成熟与完善水平敢于甲骨文相媲美,只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更多的石片等待出土和研究罢了。

总的来讲,平果甘桑石刻文是我国文字发展历史上的一块不可多得的珍宝,其用笔已经具有粗细轻重等重要特点,下笔有轻有重,收笔迅速,具备了节奏,笔划转折的地方,方圆皆施,笔法丰富多变。从发现的石片文字来看,可能是因为篆刻或者是随着时间久远,泥土和水侵蚀等,笔画的边缘较为粗糙,殊不知这样更增加了线条的美感,多了些韵味。这种石刻文线条的美,与彩陶纹饰相比,虽自由较为的抽象,但显得更加的统一流畅,奠定了线这一艺术的基调。甘桑石刻文结体主要是呈现出长方的特点,按黄金分割率来分析这种石刻文字,大体协调统一,这样的字形是合宜的,这就是汉字的形体数千年来从未变异的重要原因。字的结体顺其自然,稳中带险,疏密相间,收放自如,妍丽多姿。错落有致,穿插避让,倚斜照应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甘桑石刻文中已大体具备。大小配合,方圆共存,形状不同的字符组合,错落多姿而又显得统一和谐、立法款式不拘一格,上下竖行。正中有斜,放中有收,脆实相间,天真烂漫,现在来看,都难以到达。罗曼罗兰曾说到:“最高的艺术,名符其实的艺术,决不受一朝一夕的规则限制;它是一颗向无垠的太空飞射出去的彗星。”

三、甘桑石刻文的审美艺术价值初探

汉字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是中国的专属。它不单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珍宝,也是全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主要分布传播于东亚,具有3500年历史的中国书法艺术最具特色,历久弥新而不衰,与民族文化深深地联系在一起,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书法艺术都有它的身影。平果县出土的甘桑石刻文,作为中国文字系统中的一部分和一门古老的艺术,魅力独特,引人注意。

中国文字属象形文字这一类,产生时间较早,在东汉后期它已经进入书法艺术的自觉阶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和汉字的出现是同时的。研究考察得出,在先秦伏羲氏时期中国就有了文字这一符号,但是中国的这门书法艺术应该是在汉字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时产生的。书法在商和西周时期主要是甲骨文、金文这两种书体。根据出土的文物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这两个阶段的字符已大体具有了书法艺术要素,即用笔、结体和章法。换言之,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在这段时期已初步形成。最有代表性的书法艺术即是甲骨文书法艺术。而广西平果县出土的甘桑石刻文就是在这前后已存在了的。

(一)有书法艺术的线条美感

线条是汉字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汉字中各种各样的线条,我们的感受也会因之不同。李泽厚在其著作《美的历程》中提出:“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即是说,汉字形体获得了独立于符号意义(字义)的发展途径。以后,它更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和更为多样的线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由李老师的结论可见,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是线的艺术,它充满着线条美的强大艺术魅力。

单纯线条的美感,美国库克曾经说过: 明显的横向线,通常表示安闲、和平和宁静;斜线包含运动;锯齿线包括痛苦与紧张,圆弧线体现圆满和完美。 但这些只是限于单纯线条的观点,而在甘桑石刻文之中常常能体现出线条本身的力度、厚度、节奏等更深层次的美。如图所示:

(二)具有较强的抽象美

1.有着独特的形式美感,具有书法的艺术美

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与实践主要来源于自然、生活。广西平果甘桑石刻文的刻写者不仅仅是在记录事情那么简单,还在不自觉地追求另外的艺术审美。“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甲骨文开始了这个美的历程。 ”李泽厚先生说到。甲骨文主要是用来表达其本身的象形意义,平果出土的甘桑石刻文类似,甘桑石刻文刻写者的重要目的最初是记录,到了盛期,甘桑石刻文的象形意义就慢慢的减少,文字的意义到最后也就比较复杂和理性,具有了书法艺术原始的美。书法艺术“离象而求”的抽象性,早期的刻写者已在不自觉的追求着,即离天地万物之象,又取世间万物之意。

平果甘桑石刻文的书法艺术美,就不只是限于以追求具象为美的目的,而是逐渐的离象而求,囊括了世间万物,提升了人格境界。神似是中国所有艺术的重要特征,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所有艺术中的领头羊,甘桑石刻文也是如此。在目前来说,即便我们不能识别它的具体意思,但我们还是因为它有着不一样的的形式美感而深深的折服。

2.审美自觉性及审美特点多样性,风格萧散、简远、烂漫

甘桑石刻文在旷达、严整硬挺类的审美范式这一方面是与甲骨文接近的,不是毫无新意。因为写意化的行草书韵味和金圆笔的渗透,甘桑石刻文表现出了草意流便新奇的审美艺术特点来,在中国书法艺术审美领域方面出现了一个新高度,在技法与审美艺术这一块史无前例的。关于个人审美的自发,咱们不应该只是根据文献的文字记录作为我们艺术审美的来源。艺术是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有了艺术的实践,之后才会产生有关于艺术的理论知识。只是先秦对于这类艺术的自觉尚未采用文献记录或有文献记录,但因为未被发现而被历史所吞没了。但从所刻写的甘桑石刻文的审美特点来分析,已能足以证实先秦审美的定势与自觉。以此得出,对于把先秦定作是中国美学的奠基时期以及中国书法的奠基时期,这个结果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商讨的。

平果甘桑石刻文的出土發现,不仅使人们了解到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还使人们鉴赏到其审美艺术价值。从甘桑石刻文的线条、布局、内容等,都无不体现着刻写者的传统书学的思想。艺术是供人们欣赏和享受的,文化内容的美与刻写的形式的美达到了一定的统一是平果县出土的石刻文的重要美学价值,最后使文化美与书法美相互交融在一起,给审美者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思索。甘桑石刻文拥有了原始时期赋予的自然美,它具备了许多的美的特征。现在以不同于古代的审美尺度来鉴赏平果的甘桑石刻文,随着时间得推移,现代人心目中的甘桑石刻文在其书法艺术审美的涵义上必定会增添新的一笔。一方面,我们要试图感悟古人刻写之时的情感与文化。另一方面,咱们又要以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甘桑石刻文,以此加深咱们对石刻文化艺术理解和感悟。

甘桑石刻文书法同甲骨文一样,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支,再者,它又具有着特别的美感。书法,它是无声的音乐,无言的诗,无形的画,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中的精品,甘桑石刻文书法的艺术美更是我们的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无价珍宝 。

甘桑石刻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组成中特有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甘桑石刻文记录了我们人类文明时期的发展的历史过程,表现了祖先的伟大智慧,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可欣赏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人类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然而在其书法艺术美学这一重要角度却鲜有人说起。出于这样的原因,本文试图对平果甘桑石刻文的书法艺术美学思想做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目前,学术界对平果县新出土的甘桑石刻文字书法的研讨甚少,很多的新成果还未公布出来。由于平果的甘桑石刻文的字迹太小,传拓更是不容易,所以本文根据有关对甘桑石刻文考古的研究新成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甘桑石刻文,进行放大,供大家学习参考及研究使用。

自从甘桑石刻文发现以来,其研究还处于萌芽期,尚不成熟,还缺乏对甘桑石刻文从书法审美艺术这一方面的思考。文章是通过与甲骨文的对照分析,试从书法审美艺术的这一层面,展示一些有关于平果甘桑石刻文的书法艺术特点,给当下一些新的艺术审美追求与技法的参考。

甘桑石刻文是在广西平果出土的少数民族的先秦古骆越文字,这在中国古文字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而有意义的发现,是我祖先留给后人的重要的文字遗产,有助于我们充分了解和认识壮族先民的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它可与商代甲骨文相媲美,不仅具有历史文化这一层面的研究价值,从书法美学这一角度来讲,还有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审美价值,它已经具有了书法的要素,即章法,笔法,结体,具有书法的美的艺术特点,甘桑石刻文字体主要是以长方形为主,属方块字,结体较为规范和理性,呈现出较好的对称性;用笔不拘一格,刻写的速度较为迅速,笔画既有刚劲,也有圆润类型的;章法为上下左右的特点,布局合理,接近篆隶的书写特征。天真,古朴,直率的风格特点,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恰到好处。人们可以从中体验到美。对于现代书家来说,更是一个可供学习和参考的契机。

参考文献

[1]班弨,肖荣钦.甘桑石刻文初步研究[J].文化遗产,2013,(5).

[2]罗长山.骆越人创造过自己的文字[J].广西社会科学,1992,(5).

[3]何光岳.骆越的来源和迁徒[J]. 学术论坛,1988,(2).

[4]叶浓新.武鸣马头古骆越墓地的发现与窥实[J].广西民族研究,1989,(4).

[5]张莺.广西大明山古祭祀坛验证骆越文化传奇[N].西部时报,2010-11-30.

[6]黎国荣,谢中国.广西大明山“天书”疑为古骆越人文字[N].中国文化报,2011-12-25.

[7] 曾祥旺.《广西田东县定模洞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J].考古与文物,1989,(4).

[8] 李炎贤,尤玉柱.《广西百色发现的旧石器》[J].古脊椎动物学报,1975, (4) .

[9]覃乃昌.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3 ,(3).

[10]骆越文化网:ttp://www.luoyue.net/show.aspx?tid=702.

[11]李沅和.甲骨文书法艺术浅析[J].怀化师专学报,1993,(8).

[12]班玄.甘桑石刻文与甲骨文之对比研究[J].语文学刊.2014,(9).

[13]郭昊.甲骨文书法艺术美初探[J].美术.2004,(6).

[14]朱志荣.商代甲骨文书法的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9).

[15]傅永强.甲骨文及其书法艺术[N].艺术一家言.

[16]李志强.甘桑石刻文的图像叙事及其文化传统考察[J].民族文学研究.2016,(4).

[17]杨索强.周原甲骨文的书法艺术[N].中国书法报.2012,(6).

[18]欧阳中石.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2.

[19]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79.

[20]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9页。

[21]库克语录

[22]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0页。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美感书法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诗书画苑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自然美感的桌子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