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9-09-10黄洁
黄洁
摘要: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与现在企业对岗位技能及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脱节,本文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分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以及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和内容,提出了校企合作中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的途径和方向。
关键词:校企合作;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3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0-0074-02
1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搭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的时候,主要以提高职业素质,培养核心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知识为主线来设置课程,教学目标以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为主,辅以素质教育目标。多门专业课程和教材均以岗位任务和岗位能力为开发前提,以岗定能,按岗培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均能在相关岗位上体现优势,能够比较符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但是从企业访谈调研中发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1 人际拓展能力的缺乏
当学生面对岗位轮值、岗位迁移、环境变化、多岗位任务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不适应。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在销售市场第一线,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客户和相对复杂的团队,在与非同一圈层的合作伙伴共事时,会产生很多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冲突,在面对顾客的维护和开发的时候又会存在沟通偏差,在面对领导的时候缺乏耐心、沟通和服从态度。在学校里,关系相对简单,从前面对的仅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母子(女)关系,缺乏有意识地搭建自己客户关系网络的意识。而这个恰是现在企业营销关系里很重要的基础。这势必会给学生在市场开发、客户维护等方面带来阻碍。
1.2 抗压力的缺乏
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环境不差,无论男女父母都珍之如宝,生活环境也很单一。没有很多负担和压力,即使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参与了社会实践、企业营销实训,但操作简单、小打小闹,只是作为体验而不注重结果和业绩。而入社会之后,企业是以业绩为导向的,无经验无人脉的毕业生压力倍增,面对顾客手忙脚乱,得不到理解焦虑烦躁,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便会陡生负面情绪。导致三观扭曲、恶性循环,以致无法融入职场或无法较好地完成工作。
1.3 敏捷力的缺乏
商场如战场,波诡云谲。慢一步,便被他人捷足先登。市场营销同学必须要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营销高职毕业生在敏捷力上相对落后,在校期间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国际国内大环境和商品市场环境、政策法律环境主动接触较少,造成对市场触觉不够,缺少预判,造成了营销行为滞后。
1.4 执行力不够
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能否有效地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对个人而言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就是战斗力。营销毕业生现在最多只是能达到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但在协助团队,激发集体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缺乏把团队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满意度、精确度和速度的结果。
还包括其他一些诸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其他企业认为高职生应该具备的就业能力。
2 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基于管理协同理论的思想,企业在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摒弃了传统企业一味从自身资源高效组织的角度,而更多地考虑了环境的变化,通过协同后各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优势互补,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达到1+1>2的协同效应。目前校企合作中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基础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
(2)深入合作。校企共同投资,建立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
(3)融入合作。形成校企联盟,共享成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学校提供科研技术攻关。
但是校企合作中还出现了很多问题:(1)政府的角色未能发挥积极作用,配套政策缺失;(2)校企培养目标的不一致,这体现在两者的文化、制度中;(3)缺乏长效合作机制。大部分合作都是建立在短期尝试的基础之上,前瞻性不够,大局观不够。
3 企业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培养中承担的作用分析
在高职院校校本位模式下,企业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但作者认为,企业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培养中承担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高职的办学定位是以市场经济和社会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市场营销教育活动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密切联系,熟悉行业发展趋势,掌握经济周期规律,了解职业岗位需求,才能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而企业具有人、财、物等要素上的绝对优势,能提供学生培养路径中的真实场景、管理技能、实操环境。这是学校提供不了的。也是高职学生就业必须掌握的。这些作用不是校内简单的实训室和模拟实训项目就可以替代的。犹如盲人摸象,闭门造车。只有真实的企业环境才能让人有感性的认识。而企业所承担的作用也可以有如下方面:(1)通过校企互聘的方式提供管理和技术人员到校授课,接收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学习;(2)通过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方式完成校企共同培養;(3)通过项目分包的形式给予教师和学生实践、创业的机会。(4)通过投资参股的形式建立校企合作公司,共同管理,共享成果。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的校企合作的主体企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终端人才,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企业一般会从两个需求端进行培养。一个是从当下业务的需求角度,包括商品、陈列、营销店长等;另一方面从未来业务需求角度,主要是培养综合性零售管理者。从培养周期看,一般包括店铺体验阶段(实习导购、收银、仓管岗位),专业岗位轮岗阶段(店助、营销)和店长岗位轮岗(店长岗位带教学习)阶段。在第一阶段,学生侧重学习的内容是企业文化、导购初级课程,学习产品知识、服务标准、销售技巧;在第二阶段,侧重学习收银流程、收银操作系统、收银英语、店铺账务,仓库账务、仓库货品管理、仓库盘点、以及仓库5S管理等;第三阶段学习店铺管理、人员管理、目标管理以及商品、陈列、培训专业岗的相关培训。
例:某高职院校与某某企业在学徒制班合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培训计划,如表1所示。
5 基于校企合作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
充分考虑到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变化,基于社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校企合作过程中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按层级培养能力:沟通能力、敏捷力、抗压力、影响力等。营销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免会经历岗位迁移变化,按照企业对人员的培养途径,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会有级别的递增。不同层级的业务及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不同程度的管理和销售能力。在面对不同等级的客户,面对不同的压力,面对不同的市场,应该具备深度和广度不同的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和敏捷力。因此,我们在培养的时候也应该按层级培养能力,从大一到大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由浅入深,进行能力的递进式培养。(2)培养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能力、人际拓展能力、应变力、个人与团队执行力。互联网对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新渠道、新思维、新方法,对市场营销在理念、环境、策略、战略、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变革。互联网顾客、众包、众筹、P2P、分享经济等模式都要求营销人能精准定位、快速响应、迅速参与、准确执行,能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行流量导入,能维持及拓展流量圈。1)学校可以提供环境和土壤。比如创业基金、创业空间、创就业一体化扶持及奖励制度、创业与学分抵扣制度等等。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允许试错成本。2)合作企业可以项目外包。校、企、生三方参与,共同投资,场景由模拟变得更真实化。3)学校给出行动方案,帮助引入天使投资,学生完成执行角色等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校企合作,共同育心、育人、育能。
参考文献
[1]祝春.高职校企合作协同机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2]李旭芳.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28-129.
(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