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高中学习的基础性和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性
2019-09-10王朝旭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愈发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作为高中生,我认为,创新性学习需要认真研究学习的基础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性。基于此,本文首先从预习管理、听课管理、复习管理等方面论述了高中学习基础性的把握,其次,从学习方式的创新、学习内容的创新、学习过程的创新等方面论述了高中学习中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性应用。
关键词:高中学习;基础性;计算机技术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计算机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在日常学习中,需要牢牢把握高中学习的基础性,并且还要合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主要在于创新自身的学习策略。在高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中學习中,是提高我们学习成绩的最佳途径。
1.高中学习基础性的把握
1.1预习管理
在日常学习中,有很多学生上课时,感觉非常累,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理解不透彻。经过分析之后,我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了解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标注自己不了解的地方,从而找到思维断点。课前预习过程中,首先要学会“读”,利用3-4分钟读一遍新知识,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以前学习的知识,将这些知识与新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做到温故而知新。其次,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使之形成问题,在上课时,着重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便是“练”,在练习过程中,不用做太多的题,只需要两道便可。其中一道是与已经明白的内容有关,便于巩固;另外一道是自己不懂的,如果没有做出来,在上课过程中,认真听教师的剖析。这样学生上课有了目标,了解到该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1]。
1.2听课管理
我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听课是最为重要的,紧跟教师的思路,在预习的基础上,抓住学习重点,力求做到当堂懂。首先,在听课过程中,要抓住知识的“公共重点”。公共重点便是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有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便已经将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同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学习,即自己哪方面比较薄弱,在上课过程中便要着重解决这方面问题。其次,在日常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普遍存在:喜欢任课教师便学的好,不喜欢便会丧失学习兴趣。这时学生要与教师勤加沟通,争取做到不偏科。
1.3复习管理
复习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成绩。首先,复习的第一步是回想,回想相当于在自己脑海中“放电影”。回想的内容是教师今天所讲的课堂内容。每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在上完课之后,及时回想这些知识,我们能够回想起来的知识,记忆会格外的深刻。如果有知识没想起来,那么需要重新学习。其次,是“查”,查的意思是查缺补漏,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漏掉的或者是存在缺陷的地方要及时弥补回来。最后,是“复述”,复述就是用语言将知识描述出来,如找一面镜子或者是对着自己的影子进行复述,这样既可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2.高中学习中计算机技术创新性应用
2.1学习方式的创新
计算机技术在高中日常学习中的应用,是近年来教育行业的一大突破。对于高中生来说,计算机技术已经不算陌生。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可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例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webquest对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反复观摩,通过这个工具提供的实物文件、书籍以及数据库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定位,在观看过程中,解决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此软件不仅能够为学生定位所讲知识,还能够对知识进行扩展,促使我们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在预习时,不必再照本宣科,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资源对知识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网络资源中有很多知识都是可以共享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点。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在快速解决自己学习知识的薄弱环节[2]。
2.2学习内容的创新
对于高中生来说,一直以来,学习的主要内容都来自于教材和教师的拓展。但是在课堂中,只有四十五分钟,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再进行拓展,不仅教师感觉累,也严重削弱了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拓展知识。例如:在上课过程中,认真汲取教师所讲内容,将教师讲解的内容记录在笔记中。在课下,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与教师上课所讲知识相关的习题,进行自主学习,并与网络答案进行一一比对,这样可以迅速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够充分满足我们的学习需求。这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以教师讲解的内容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教学内容为核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
2.3学习过程的创新
我们在学习时,一直以来都是遵从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记录错题和难题等步骤。在我们日常学习中,引入计算机技术时,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好自己的规划,并设定提醒程序,督促自己按照进程进行学习。其次,在预习、听课、复习以及作业等环节中,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资料,查询资料过程中,要利用相应的学习软件查找各类知识,如英语单词,数据习题解决方法、语文文章的释义等等,以此帮助自己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自己的错题和难题进行分门别类,在分门别类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薄弱点,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学习过程中,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经过上文分析可得,把握高中学习的基础性,预习、听课、复习是最为关键的三个环节。而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性应用,需要对其学习方式、内容以及过程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曹涵宇.高中计算机学习的创新性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8,20(04):178.
[2]陈金晶.“6选3”模式下高中物理教育的基础性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王朝旭(2001.09.18——),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菏泽市,学校:曹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