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杨育旺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4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应用

杨育旺

摘要:海绵城市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资源管理模式,已逐渐渗透到各建设领域中,并取得显著效应。本文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角度,阐述海绵城市理论的实际应用,以期对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海绵城市的内涵

所谓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将城市赋予海绵的特征,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或者城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海绵城市表现出该有的“弹性”。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即构建一个具有“弹性”能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的城市:下雨时,城市地下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像一块海绵一样,国际上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的各个环节,并同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目前,海制城市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下沉式绿地、透水路面、植草沟、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湿地湿塘、生物滞留设施、蓄水池调节池、生态驳岸等。

2海绵城市的功能

海绵城市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几类问题:

1.能够实现对原有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城市范围内的自然河流、湖泊、草地、林地等均可以称为海绵体,通过对海绵体的保护,能够促进城市涵养水源能力的提升,为维持开发前的水文循环做出贡献。

2.能够修复城市生态环境。传统方式的城市建设都是以牺牲资源为前提的城市建设,给海绵体带来了诸多破坏。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海绵体的修复,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3.能够实现对新海绵体的构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借助 LID 技术(低影响开发技术)实现对新海绵体的构建,并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有效降低城市不透水面积,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原有水环境的最低扰动。

3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风景园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城市与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着积极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活动场地,具有降低城市烟尘与污染气体的作用,并且还能够为城市提供充足水分与氧气,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风景园林的规划,在传统规划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全面地应用生态学理论,重视生态学对风景园林的影响,渐渐突显出植物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园林植物与生态功能关系的全面处理上,越来越着眼于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有效发挥风景园林规划在生态层面上的作用。基于此,海绵城市建设在风景园林中的合理性、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在此基础上发挥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贡献,能够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平衡,能够较大程度地抵御外界干扰。

4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4.1 园林水景规划

园林水景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吸收与保湿,传统的水景规划主要是通过混凝土水塘周围进行封闭,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发挥其交换功能,与大自然无法进行有效的物质交换。此种水景规划已不能满足当今城市建设的需求。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水景园林规划需要密切结合海绵城市理论进行,水景位置可以尽量选择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通过地形优势使雨水进行自动蓄积,让雨水自然的流向水池。故可以把水景位置设置在坑洼处,根据地形进行水池的修建,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充分对水资源进行利用。若水景规划需要进行大型水池的建设,需要在水池周围保留一定的区域,主要是能够避免水池的封闭性,以此可使自然界物质与水池进行有效的交换。与此同时,应该将池底设计成具备渗水功能的形式,能够实现与外界的水交换。

4.2 园林道路的规划

在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园林道路的规划在其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需要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实施全面规划。在对道路规划的过程中,路面材料的选择需要与海绵城市里面进行有效的结合,一般采用可渗透材料,这在较程度上能够改善雨水流量。在铺装过程中,可以通过地被植物对缝隙实施填充,以此达到规划要求。

4.3园林绿地设计

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对原有地形的起伏进行灵活运用和处理,将低洼之处设计成小型蓄水池或者排水区域。比如,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根系分布,合理规划设计集水坑塘,并围绕集水坑塘进行乔木、灌木、草植等的合理配置。因此,在风景園林绿地规划的实践中需要对地下管网以及对应排水口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并结合景观设计合理规划低洼地的流水通道。在这样的设计下,园林绿地的基本排水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同时,还保留了绿地的起伏变化,增加了绿地景观的趣味性和观赏价值。在具体实践中,植被种类、人工湿地都是强效的水质净化因子,能达到水质自我净化的效果。

4.4人工湿地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离不开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存在,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均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在生物圈,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对于调节环境、净化水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强化人工湿地的设计,从而改善局部的水体环境,净化水源,为人们提供宜居的生态城市环境。

4.5湿塘植物应用

湿塘已成为海绵城市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形式。湿塘为常年保持一定水域面积且具有拦截、临时蓄存径流雨水,并通过限制最大流量的排水口慢慢将其引入雨水排放系统或收纳水体的低洼区。湿塘通常采用水陆两生植物,在南方城市多用石菖蒲、千屈菜、翠芦莉、水葱、肾蕨、细叶雪茄花、银边沿阶草等。翠芦莉耐污能力佳,对污水净化能力极强,能通过植株吸附降解作用净化收集的雨水,应用极广。肾蕨喜湿、耐淹,能适应因滞留而增多的雨水,细叶雪茄花耐淹喜湿,多季节开花,在湿塘中更增生机。湿塘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能有效去除径流中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排,还能为昆虫及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其丰富的生态功能显露无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越发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蓄积、净化与渗透雨水的作用,循环利用雨水资源,对保护生态资源、有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着重要功能。此外,海绵城市具有减少雾霾、缓解热岛效应等优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建设海绵城市引起了人们较大的关注,这就需要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发挥海绵作用,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万美程.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24):92.

[2] 白钊义.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7(23):117-118.

[3] 史传泽.论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居舍,2017(34):85.

[4] 汤敏.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30):160-161.

[5] 赵栩.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64.

[6] 田凌云.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2):149.

(作者单位: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风景园林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