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羊口蹄疫病防治措施
2019-09-10顾笑天
顾笑天
摘要:该文主要描述养殖中猪牛羊感染口蹄疫病的特点,并做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牛羊养殖;口蹄疫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93
0引言
由于口蹄疫病传染性强、危害较大的特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口蹄疫病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该病能在猪、牛、羊等主要家畜中傳播,据不完全统计容易感染该病的动物大概达到70多种,动物一旦发病,很快会在大范围内传播感染,对养殖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损害养殖户利益。
1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不仅在圈养家畜中传播,也在其他的偶蹄动物中传播,其拥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发病急的特性,严重危害家畜健康。在1999年,我国猪牛羊曾发生过大规模口蹄疫病,在这次传染病中,猪最容易感染,动物之间互相传播,互为传染源,病原大多潜伏在患病动物的粪便、唾液等物质中。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也可能通过空气和受损坏的皮肤等传播。天气气候变化会影响病毒传播速度,遇上气温较低或大风天气,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口蹄疫病没有明显发病期,一年四季均有可能传染动物,春秋季节的发病率相对更加频繁[1]。
2典型症状
2.1猪口蹄疫病
患病的猪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的症状,体温逐渐上升,可达40C左右,蹄部位置、胃部的皮肤等处均肿大,甚者蹄部变形,行走不畅,无法维持站立姿势。患病猪仔还会出现心肌炎的症状,皮肤表面水疱性疹不明显,但一旦确诊,死亡率较高[2]。经解剖后的病猪,可发现其咽喉部、胃部等多处皮肤溃烂,心包内部出现大量液体,浑浊且粘稠。
2.2牛口蹄疫病
口蹄疫病在牛身上的潜伏期为2~4d,患病后的牛群体温上升,先是出现流口水、难以吞咽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在病牛口腔内会出现含有透明或黄色液体的水泡。水泡破裂后,病牛食欲越加下降,难以进食,水泡表面出现糜烂现象,此时患病牛群体温会下降到正常体温,病牛也会出现蹄部肿胀及脱落的症状。患口蹄疫病的牛死亡率不高,在患病后的2周左右就会恢复,小牛犊心肌可能会受到损伤,进而导致死亡。
2.3羊口蹄疫病
感染口蹄疫病的羊群食欲下降,全身发抖,皮肤表皮出现水泡的症状,体温逐渐上升达到40C左右,病毒通常有1~7d潜伏期。患病母羊可以通过乳汁将病毒传染至幼羊,幼羊死亡率较高。
3诊断
口蹄疫病可通过实验室进行诊断,该病与口炎和水疱病临床症状相似,容易混肴。
3.1血清保护实验
通常选用乳鼠进行血清保护实验,在实验中,鉴定已知病毒,可以利用未知病毒;鉴定未知病毒,可以利用已知病毒。
3.2抗酸性实验
通过口蹄疫病与水疱病比较分析,口蹄疫病对pH=5.0敏感性较强,实验上可以利用这种差异性区分。
3.3血清中和实验
血清中和实验针对已康复的猪牛羊,利用细胞或者乳鼠均可进行中和实验,此外检测是病毒还是抗体,还可以采用补体结合实验区分,进而确认诊断结果[3]。
4防治措施
4.1预防
口蹄疫病容易在养殖户栏圈大规模爆发,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让猪牛羊保持健康的状态,养殖户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猪牛羊发病的风险。
首先,养殖户应利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口蹄疫病。养殖户应保持圈舍清洁,定期对圈舍消毒,还要对及时清理养殖场中的粪便等垃圾,降低细菌传播。此外,需对养殖场内的排风做好管理,加强空气的流通速度,避免养殖场内空气污浊,影响家畜健康。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养殖户可以做一些保温措施,使养殖场内保持固定温度。
其次,养殖户可以提前做好家畜的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对猪牛羊等动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提前做好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家畜感染率。养殖户可以定期对家畜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工作,通常在春秋季节进行疫苗注射,根据家畜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注射,保证注射防疫的密度能达到100%,有效杜绝传染病的传播感染。养殖户还应保持水源清洁,选择清洁的饲料喂食猪牛羊。前期的预防工作能从根本上降低猪牛羊感染口蹄疫病的可能性,只有针对性地选择预防方案,才能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4]。
4.2早期治疗
猪牛羊出现早期感染症状时,养殖户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定期消毒并注射疫苗,还要及时对家畜隔离,进行大规模的消毒,避免病毒传播,将病情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在消毒时,应采用酸性或者碱性溶液冲洗,才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只是用清水清洗,消毒并没有效果。对于患病家畜,必要时应及时扑杀、深埋或者焚烧,不能因为怕受损失而选择隐瞒病情,进而得不偿失,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可将安乃近溶液或者黄芪多糖溶液混合青霉素注射给患病症状较轻的猪牛羊,针对患病家畜的伤口处应及时用清水清理,并用碘甘油涂抹伤口,将伤口处包扎,避免伤口处与细菌过多接触加重病情,在喂食家畜时,可在饲料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可以加强免疫力的药物,如防败毒散等[5]。
4.3清洗患处
在家畜患病中期,养殖户应重视对患病家畜伤口处的清洁工作,定期采用食用醋消毒,并加入浓度为1%~2%的明矾液、0.1%的高锰酸钾等药物对伤口处进行消毒,这样可以防止伤口扩散,加重家畜病情。此外,养殖户还要增加患病家畜的清洁频率,用苏尔和3%的克辽林对患病家畜蹄部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及时烘干湿润处,避免滋生细菌,随后用药片涂抹伤口处,如松馏油或者鱼石脂软膏等药物,最后再对伤口进行包扎。
4.4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口蹄疫病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有3种,第一,药物涂抹,这种方法只是适用于患病较轻的猪牛羊,口蹄疫病通常可以自愈,对于一些患病较重的猪牛羊,可以全身涂抹5号药液。第二,利用中药进行治疗,选取花粉、甘草等中草药,将其碾压成粉状,再加入一些蜂蜜,热水冲泡后喂给患病家畜就可以有效治疗。第三,给患病家畜注射药物,通常是梯炎瘟毒康、汉草精华和汉草金方的混合液,猪和牛羊的注射浓度不同,对猪可注射0.15mL/kg体重的药物,对牛羊可注射0.10mL/kg体重的药物,注射频率是1天1次,通常在连续注射3d后,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
5结束语
口蹄疫疾病是一种常见疫病,只有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防治,才能保证猪牛羊的健康状态。做好病情防疫,才能切实维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避免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贵彪,简述猪牛羊养殖中口蹄疫病的防治方案[J].农业与技术,2017,37(22):121
[2]张婷,猪牛羊养殖中口蹄疫病的防治措施初探[J].时代农机,2018,45(11):10.
[3]詹树荣.提高农村散养户猪口蹄疫病免疫抗体的措施[].今日畜牧兽医,2019,35(3):98-99.
[4]陈汉秋.猪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的处置及预防初探[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5):48.
[5]张爱霞,莫梅鲜,梁仕增,银少华.猪口蹄疫病的预防措施[J].畜禽业,2018,29(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