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渗出性皮炎防治

2019-09-10林萍梁妍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防治影响

林萍 梁妍

摘要:感染渗出性皮炎的病猪在治愈后会出现生长减缓,育肥差及生理期滞缓等情况,降低了猪场饲料投入与育肥比,损害了经济效益。因此,对猪渗出性皮炎进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从病理、流行病学、诊断、影响和防治等方面介绍猪渗出性皮炎的危害与防治意义。

关键词:猪渗出性皮炎;影响;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90

0引言

猪渗出性皮炎别名仔猪油皮症,是根据感染后病猪表面皮肤出现油脂样渗出而命名的皮肤性传染病。猪渗出性皮炎是由于猪感染葡萄球菌而造成的一类炎症。猪渗出性皮炎具有特异性,主要高发于哺乳期仔猪和断奶仔猪,导致仔猪出现生长发育延缓以及死亡,造成了经济损害。

1流行病学

1.1病原体

猪渗出性皮炎是猪皮炎葡萄球菌感染所致[1]。猪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部分具有致病性,在猪粘膜、耳鼻喉及生殖道中常见。葡萄球菌在猪免疫正常条件下被抑制,当猪饲养条件或者免疫力下降,会造成猪感染皮炎葡萄球菌。此外,当猪受到外伤损害时,也会从环境中感染皮炎葡萄球菌,最终发展成猪渗出性皮炎。猪皮炎葡萄球菌主要通过产生表皮脱落素造成猪表皮炎症。表皮脱落素是葡萄球菌所释放的外毒素,分子质量小,为金属蛋白的一类,具有热不稳定性。由于猪皮炎葡萄球菌释放的外毒素抗原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鉴定指标。

1.2传播途径

猪渗出性皮炎的传染方式为接触传染。猪表皮层受到损伤后,被皮炎葡萄球菌侵人,随后皮炎葡萄球菌进一步通过粘膜和血液传染,最终导致局部溢脂性皮炎发展为全身皮肤感染。猪渗出性皮炎传播速度快,发病后1~2d内,可导致猪全身感染,并且会对其他仔猪产生威胁。

1.3易感动物

猪渗出性皮炎能够感染全年龄段猪群,主要对哺乳期仔猪和断奶仔猪具有高感染率,并且具有致死性,对于发育成熟的猪群则不具有致死性。哺乳仔猪在3~10日龄时容易感染猪皮炎葡萄球菌。猪渗出性皮炎通常表现为发散性,发病率为30%~35%,仔猪致死率为75%~80%。

1.4感染方式

猪渗出性皮炎的感染方式主要为2种方式。第1种是仔猪或者成年猪发生争斗、撕咬情况时,导致皮肤受损,造成感染;也或者是仔猪与成年猪被猪栅栏或者围墙等不干净物体发生刮擦,进而发生感染。第2种是猪舍环境脏乱差,通风状况较差及圈养密度较高,导致仔猪或断奶猪免疫力下降,进而引起感染。

2临床症状

2.1生理症状

猪渗出性皮炎对不同年龄段感染后的猪具有不同生理影响。感染猪渗出性皮炎的仔猪在发病初期,首先表现为精神菱靡不振,随后哺乳期仔猪出现哺乳异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停止吮乳,断奶期仔猪则出现进食异常。随后,仔猪体表会发生可观察的病变。主要为眼部、口腔周围、眼角等部位出现皮肤组织异常,在1~2d内,局部病变发展为全身病变。腹部、腋下部位出现皮肤表层增殖异常,皮肤层变厚,形成堆积褶皱,可观察到油脂样分泌物的溢出。病程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病猪表皮出现大面积红斑,并伴有皮脂溢出和溃疡的症状。此外,由于表皮渗出物过多,会导致病猪表皮粘有大量的灰尘与杂质,导致病猪表皮形成黑色结痂硬壳[2]。

患病仔猪在后期会出现皮肤表皮温度升高,体温正常的现象,由于皮肤受损,导致病猪其他部位也会发生感染化脓现象,通常为眼部、耳部、口腔部位出现溃烂化脓的症状。部分患病仔猪也会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病猪在短时间内会出现皮肤炎症,皮肤表皮受损,病猪会在接触皮肤时发生惨叫。急性病猪发病时间短,发病致死率较高,通常3~5d发生死亡,慢性病猪通常6~10d发生死亡。在发病期间对病猪进行有效治疗,能避免死亡,治愈后病猪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成年猪感染猪渗出性皮炎后,症状不具有显著性,通常为局部病变,通常在背腹部出现皮炎症状,产生棕色皮肤,部分病猪皮肤会出现溃疡症状。

2.2组织解剖

对死亡仔猪进行组织解剖,病猪皮肤层出现大量粘液胶体物渗出,渗出物伴有恶臭。将病猪表皮黑色结痂物剥离后,皮肤呈现桃红色,表皮层受损严重,真皮层露出。解剖病猪器官,会发现病猪体表淋巴结出现肿大或结节,泌尿系统出现损伤,肾脏及输尿管内含有大量粘液。

3诊断

3.1组织涂片检验

对病猪进行组织液采集后进行镜检,是诊断猪渗出性皮炎的方式之一。在无菌环境下用采集棒采集病猪表皮的皮肤渗出液或者采集解剖后的肝脏组织中采集组织液,在载玻片上进行涂布。涂布后对采集物进行革兰氏染色。染色结果中可发现大量的紫色菌体,菌体大小均等,呈现成串排列或者成对排列,部分为单一陈列,符合葡萄球菌的菌体形态,随后对菌株进行特异性生理生化检验,即可确诊。

3.2培养基培养鉴定

对病猪进行组织液采集,对采集后的菌株進行培养基培养,随后进行菌株鉴定,即可对猪渗出性皮炎进行诊断。可将采集的组织液在营养琼脂培养基或者绵羊血培养基中进行涂布,在肉汤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培养。37°C恒温箱中培养或37°C600r摇床培养24h。随后对菌落进行挑菌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即可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

肉汤培养基会在培养24h后出现浑浊和菌沉淀,并在进一步培养后形成大小不等的菌环。平板培养基中对菌落进行观察,发现菌落呈现圆形隆起状,菌落光滑,边缘线整齐,菌落呈现乳白色,并最终变为乳黄色。挑取单菌落进行镜检,可发现菌落呈现葡萄球菌典型的排布方式。

3.3生化检验和致病性检验

对培养基中获取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生化检验和致病性检验,能进一步确认和诊断猪渗出性皮炎。将菌株接种于生化微量反应鉴定管中,可以发现菌株特异性生化指标。该菌能使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果糖发酵,不可使甘露醇发酵,液化明胶试验、VP试验、MR试验、尿素酶试验均呈阳性,凝固酶试验、硫化氢试验呈阴性[3]。在致病性检验中,对试验组动物进行菌株培养物皮下注射,对照组动物皮下注射灭活培养物,试验动物自然死亡后,提取组织液,即可检验出皮炎葡萄球菌。

4防治

4.1预防

对猪渗出性皮炎的预防措施主要分为疫苗接种和饲养管理2种途径。目前市场上并未出现商品化预防猪渗出性皮炎的疫苗。主要通过对仔猪注射从病猪体内分离的灭活致病葡萄球菌来达到免疫预防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提取皮炎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脱落毒素,随后进行灭活,制成特定的疫苗对仔猪进行接种,具有一定的免疫效果。

饲养管理则是对生产后的母猪进行清洗和仔猪脐带断裂区域进行消毒清洗。并且避免仔猪和母猪所处猪舍环境不清洁,对仔猪铺设洁净干燥的垫草,并且确保饮用水和饲料干净,减少猪舍中过多的尖锐物品。

4.2治疗

感染猪渗出性皮炎的病猪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对病猪所处猪舍进行消毒。可采取消毒液喷洒消毒,或者熏蒸消毒液,提高猪舍温度,进而灭活病原微生物。随后对病猪注射青霉素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及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此外,在注射治疗期间,可使用维生素C进行辅助治疗。对于病猪表皮结痂,轻柔刮取后,对暴露后的真皮浸泡消毒水,浸泡后用软布对消毒液擦干后在表皮涂抹红霉素软膏,直到皮肤痊愈。

5结束语

在日常养殖中,养殖户应掌握猪渗出性皮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并做好该病的防治措施,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关春雷,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9(6):85-86.

[2]李满珍,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9(5):22.

[3]王昊.猪渗出性皮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9(10):83-84.

猜你喜欢

防治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牛有机磷中毒的诊疗与防治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及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药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应用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