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方法和治疗手段

2019-09-10王明江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王明江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致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该种疾病是国家三类动物传染性疾病。消化道症状是该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对该种病毒均具有易感性,哺乳仔猪感染该种病毒后临床症状最为严重,造成的死亡率最高,发病过程最短,危害严重时,死亡率高达100%。该文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80

0引言

近年,我国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如果不能做好猪群的妥善管理工作,很容易给多种致病原的传播蔓延提供条件。尤其是进入冬春季节后,由于外界应激因素较多,一旦养殖场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播蔓延,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是生猪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该种病毒性疾病的传播流行,通常和养殖场的整体养殖管理有很大联系。如果养殖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很容易造成病毒在猪群中快速传播流行。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以受到病毒的侵袭而造成感染,但不同年龄的猪感染该种病毒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对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临床症状最明显,发病过程最短,致死率最高。粪便是该种病毒传播蔓延的主要途径,患病猪通过和健康猪直接接触,或者健康猪接触被患病猪粪便污染的各种环境,就会导致病毒快速传播蔓延。通常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潜伏期为5~8d,通常在潜伏28h后,会导致整个养殖场的猪群全部感染。近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该种疾病传播流行出现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常发生于每年的冬春季节,年龄越小的猪发病率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

2临床表现

该种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5~8d,人工感染的潜伏期在8~24h发病后,患病猪先是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采食欲望下降,并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呈现酸性,有特殊的酸臭气味,患病猪先是排出粥样稀便,随后呈现水样稀便,粪便喷薄而出。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和年龄有大小有很大关系,年龄越小,临床症状越严重,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常在腹泻2~4d后因为机体严重脱水衰竭而死,病死率高达50%。哺乳仔猪发病后临床症状最为明显,体温正常或者稍微升高,表现为呕吐腹泻症状,患病猪不能正常行走,运动失调,呕吐多发生在每次吃乳后。呕吐腹泻症状出现后,还会伴随精神沉郁、厌食、身体消瘦、精力衰竭等现象。哺乳母猪感染该种病毒后,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并出现腹泻现象,腹泻物呈现粥样,在腹泻物中夹杂很多未消化的饲料,患病猪体温稍微升高,泌乳量显著~下降或者停止泌乳,但经过1~2周护理,能恢复健康。

3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典型的病理学变化主要集中在胃肠道,从胃部到直肠中能发现炎症病变。在胃部充满大量未消化的凝乳块,颜色呈现黄白色。整个小肠管严重扩张,内部充满大量气体,肠管呈现半透明状,肠粘膜有的存在脱落现象,内容物稀薄,呈现黄色泡沫状。肠壁扩张失去弹性。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明显。采集病死猪的肠粘膜,充分漂洗后,放置在载波片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能发现肠粘膜绒毛显著萎缩,变短脱落,变短的绒毛呈现融合状[1],并会出现发育不良的刷状边缘。病死猪的胃底粘膜潮红出血,并附着大量的粘液,有的病死猪的胃底黏膜,还会出现点状或者斑块状出血[2]。胃肠道内部呈现鲜黄色并伴随大量的乳白色凝乳块。个别病死猪的幽门区域还能看到大面积坏死。

4实验室诊断

在进行实验室诊断前,应将该种疾病和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鉴别诊断。由于上述2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大致相同,所以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鉴别诊断,明确病情差异性。猪流行性腹泻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死亡率低,整个病程传播速度相对较为缓慢。鉴别诊断后进行细菌学检查,采集病料后,进行常规涂片染色镜检和致病原分离培养,没有发现.被染色的致病菌,在常见的培养基上也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情况。采集病死猪的肠粘膜组织选擇使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进行荧光免疫试验,经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荧光抗体染色的肠粘膜细胞呈现特异性的荧光染色变化[3],其他2种病毒没有出现上述变化,因此可以判定致病原因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5治疗

目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上主要根据患病猪的实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缩短发病周期,提高治疗效果。通常治疗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采用抗病毒、预防激发感染的原则治疗,在患病猪的饮用水中添加98%盐酸吗啉胍粉剂,添加量为100g/100kg饮用水,连续使用1周。同时患病猪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分2次肌肉注射,使用剂量分别为2mL/kg体重和2mg/kg体重,上述药物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对于脱水较为明显的患病猪让其口服补液盐,连续使用3d,加速体内矿物质平衡。通常采用上述对症措施治疗5~7d后,患病猪临床症状即可得到有效改善。对于恢复健康的患病猪应加强临床观察,对于生长发育不良,存在明显生长滞后的猪应立即淘汰处理,避免增加养殖成本。

6预防

为进一步做好该种疾病的防控工作,应做好养殖场的科学管理和卫生消毒,仔猪出生后应保证其在短时间内吃足初乳,控制好养殖环境,温度不能低于20C,产房内的温度通常控制为25°C左右。注意保证整个产房、产床和保暖箱的清洁干燥,适当通风换气。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对提高身体抵抗能力,降低病毒性腹泻的传播流行有很大帮助。妊娠母猪在进人产房前,应做好乳房和后躯肢体的卫生消毒工作,并做好产房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养殖场还应始终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仔猪断奶后,应将产房和仔猪猪舍彻底冲洗、熏蒸消毒,晾干后下一批次的猪才能进入。养殖场还应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引种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确保引进的猪群身体健康,不存在发病情况,同时到达养殖场的猪群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并免疫接种本养殖场的疫苗,确保抗体水平达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做好疫苗免疫接种是防范该种疾病传播流行最有效措施,母猪在产前5~6周和10~15d分别肌肉注射1次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每头猪肌肉注射1头份,这样仔猪通过吃乳能获得相应的免疫抗体,提高身体抵抗能力。

7结束语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脱水、呕吐、采食欲望下降。猪流行性腹泻在猪群中发生后,病情会迅速传播蔓延,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作为饲养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该种疾病在辖区范围内的具体流行情况,然后为养殖户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疾病传播蔓延,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史彩虹、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对策[J].中兽医学杂志,2018(5):44.

[2]周宏良,袁伟华,曾国荣、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8(22):199.

 [3]张春熙,王扬伟,蒋增海,等.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控[J].现代牧业,2018,2(4):55-57.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