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10聂满堂
摘 要:伴随社会逐渐发展,各界对于人才整体需求在逐渐提高,同时在对人才的具体培养模式加以分析以及探究期间,教学人员必须要将对学生个性发展加以适应当作前提。因为学生具有的基本素质以及思考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进行人才培养期间,教学人员需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本文旨在探究在对学生个性发展加以适应的基础上卓越人才的具体培养模式,以期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卓越人才;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
前言:当前,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模式已经渐渐走入大众化这一时代,所以学生全都为独立个体,不管在成绩方面还是思维方式全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对高素质的人才加以培养是当前高效主要的发展目标。就过去教学方式来看,对人才加以培养不能采取模式化的教育,应当张扬个性,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而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这一模式。
一、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学期间,教师需把学生当作中心,并且着重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个性发展加以重视。进行人才培养期间,教师需按照学生具有的个性化的特征对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加以确定,因材施教,采用多维的教学模式。实际授课期间,教师需引导学生朝着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同时给学生预留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及时间,让学生对自身想法加以自由表达,以此来对学生个性发展加以适应,对卓越人才加以培养。
二、建立多元化的培养基地
在以往培养模式之下,学生生活以及学习场所都是相对固定的,基本上都是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行动路线。而且考评机制比较单一,大多都是应试考试。此种模式使得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具有的雇佣关系变得非常紧张。为对此种尴尬局面加以改变,让学生可以对社会生活加以快速适应,学校需建立多样化的培养基地,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并且构建水平较高的科研平台,构建师生共同管理的社团模式,以此来引导学生展开学术研究。在和企业当中的领导、学长以及导师进行互动交流期间,要让学生对适合自身的个性发展具体学习方向加以挖掘,确立其与自身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并且围绕这个目标来强化理论学习以及实践训练。
三、对培养内容加以丰富
伴随多样化的培养基地的构建,培养内容随之发生变化。教育期间,很多学校所用教材实际更新速度比较慢,教材知识通常无法跟上时代整体发展步伐,进而使得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存在矛盾。但对学生个性发展加以适应的卓越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对此矛盾加以缓解。学校可以对课程加以个性化的设置,对一些基础课程加以有效整合,并且设置一些对學生发展有利的,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的选修课。同时,教师也可在实际授课期间融入自身的科研成果,以此来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进行激发。而且,学校还需强化和企业间的人才培养以及课程共建。在对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加以运用方面,可在课下引导学生借助慕课平台以及微信平台展开自主学习,并且在课上采取兴趣激发、自主学习为主的授课方法,进而对学生能力加以有效培养。
四、设置灵活性的考核机制
由于培养基地以及培养内容发生变化,所以必然会使得考核方式发生变化。以往考评机制对学生个性发展造成一定制约,难以对学生能力加以充分体现。对于此,学校需要构建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的灵活性的考核机制。
第一,对常规课程现有考核方式加以改变。单一笔试难以对学生课程实际掌握程度加以考核。学校需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比如阶段性的面试、考核、小论文以及课程设计,以此来把素质教育和学生进行的个性发展进行结合,对学生加以科学以及全面考核,从而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第二,添加个人能力的辅助考核。教师需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比赛,并且参加行业资格的考试。按照比赛性质、作品整体难以程度、比赛级别以及行业资格实际认证等级给予学生相应分值,从多方面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加以衡量。
第三,构建校政企三方深度融合的考评体系。一般来说,校政企开展联合培养模式是给在校学生创造一些岗位实习以及挂职锻炼的机会,这与常规考核有所区分,而校政企三方深度融合这一考评体系和企业内部所用考评机制类似。进行综合评定期间,主要把政企当中校外的指导教师当作主体,把校内的指导教师当作辅助,并且对学生自评进行兼顾。一般有校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期间的态度、成果以及能力加以考评,由校内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期间的思想动态以及知识成长加以考评。而学生则要对自身进行评价[1]。如此一来,可让学生对自身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加以明确,便于其系统的、全面的进行自我认知。
五、重视团体和榜样力量
对卓越人才加以培养期间,学校需重视团体和榜样力量。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及自行组建学习社团[2-3]。在高校之中,多数学习社团都是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社团通过长期发展早已形成一种“传承”,会通过传帮带以及老带新这种形式展开集体学习。第二,提倡导师模式,其中导师多是学校教师,同时也可选择政企之中的导师,以此来给学生树立生活以及学习榜样,经过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及沟通,引导学生朝着适合自身个性这一方向进行发展。
结论:综上可知,地方高校乃是对卓越人才加以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除了要提升专业人才具有的基础知识之外,同时还需对学生个性发展加以尊重,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的实践能力。教学期间,学校需建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多元化的培养基地,对培养内容加以丰富,设置灵活性的考核机制,并且重视团体和榜样力量,进而对具备个性化这一特征的卓越人才加以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金懋,张皓博,黄睿,张宁,于大全,刘锋,秦佳.浅析新工科背景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展望——基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J].湖北农机化,2019(01):35-36.
[2]张亚玲,林志伟,郑雯,靳学慧,王丽艳,金永玲,张海燕,台莲梅,李海燕,孔祥清.农业院校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卓越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探索[J].当代畜牧,2018(06):42-44.
[3]张福琴,史洁,田云.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赤子(上中旬),2015(19):151.
作者简介:姓名:聂满堂;出生年月:1992.10.02;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陕西西乡;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毕业院校: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毕业专业:教育领导力与管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