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本科劳动法课程中比较法教学方法的运用

2019-09-10侯海军

高教学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劳动法

(南京师范大学 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在大学法学本科教学中,要注意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在涉及劳动争议处理法的教学中,可以加强比较法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介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外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模式及特点;通过分组讨论、专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共性特征;在检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于改革、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出建设化、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法学本科教育;劳动法;比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1-0117-03

Abstract: In the undergraduate law teach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broaden students' academic vision,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hance the learn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of labor dispute handling method, the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 can be strengthened. By introducing the labor dispute handling system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students can be guided to understand the system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labor dispute handling. Teachers should lead the students to conclude and summarize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labor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through group discussion and topic discussion.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inadequacy of China's labor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this paper guides students to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labor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Keywords: law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Labor law; 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

大学本科法学专业劳动法课程的教学中,劳动争议处理法是其中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向本科生讲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及方法等内容。劳动争议处理法是劳动法律制度中与劳动实务联系紧密的部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在教学中要注重比较法教学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比较法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于我国“一调一裁二审”处理模式的掌握,加深了学生对于世界各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共性特点的把握,引导学生对完善我国劳动处理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介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国外勞动争议处理的制度模式及特点

劳动争议是发生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及利益争议。当劳动关系双方发生纠纷且双方无法通过协商一致解决纠纷的情况下,往往国家就不得不界入纠纷的处理,通过特定机构、运用特定程序去解决纠纷,避免劳动关系的紧张与恶化。由此产生的劳动争议处理规则和程序,即是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这种机制因劳动关系的特殊性,而往往有别于其他普通民事纠纷处理模式、商事纠纷处理模式。各国对于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设计与选择,也往往与其政治体制、法律传统、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密切联系,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注意较为全面地向学生讲述世界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模式,归纳不同模式的特点,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讲授劳动争议产生的根源,向学生介绍世界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主要模式及其特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劳动关系,特别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矛盾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资本的逐利性与劳动者靠出卖自身劳动力维持本人及其家人的有保障的生产,劳动关系的对立性就不会消除,劳动争议的产生也不可避免。但是如果采用适合各自国家国情,特别是劳动关系状况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机制,则可以通过较为妥善地处理好劳动争议,缓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世界上建立了劳动法律制度的国家及地区,基本上都充分认识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功能与作用,建立并不断完善各自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这些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尽管制度目、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但也可以根据共性特点作一些分类:

1. 以国家分类,有四种典型模式。(1)美国制度模式。特点是分散性、任意性、民间性,侧重于通过仲裁机构的仲裁解决纠纷。(2)德国制度模式。特点是程序多元化,对于劳动者一方提供的法律救济比较到位。(3)瑞士制度模式。特点是强调绝对和平主义,尽最大可能通过协商解决劳资纠纷。(4)日本制度模式。特点是程序单轨但阶段最多,力求不激化矛盾。

2. 以国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介入程度分类,可以分为三类,即自主放任模式、引导调协模式和国家主导模式。(1)自主放任模式。以英国、美国为代表,对于发生的劳动争议,政府往往并不主动介入与干涉,而是积极倡导劳资双方协商处理,同时提供仲裁、政府调停、民间组织调解等多种非官方途径和方式解决纷争。劳动仲裁是国家力推的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2)引导协调模式。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这种模式下,国家及政府对于劳动争议采取一种轻度介入的方式,以争议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纷争为主要处理方式,在双方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国家以中间人身份平衡双方地位和力量。其中,法国的工会力量十分强大,国家也助推工会采取罢工等必要的手段与雇主方力量进行对抗与制衡,而德国,国家推进劳动者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方式来制衡资本家对企业的控制权。(3)国家主导模式。以日本、瑞典等国家为代表。国家在处理劳动争议中处于主导地位,强调行政与司法机关对于劳动争议处理的介入。即使是调解阶段,国家也设立专门的劳动调解机构(如日本劳动委员会、瑞典劳动调解委员会等)与调解程序,参与并主持调解,尽可能促成双方的调解,调解结果一经官方确认,双方必须执行。

3. 以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地位与作用分类,可分为四类:行政主导模式、司法主导模式、准司法模式以及行政司法并重模式。

4. 以劳动调解是否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分类,可以将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分为:调解前置模式、调解优先模式与调解自由选择模式。

5. 以劳动仲裁与劳动审判程序的衔接关系分类,可以将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分为先裁后审模式、或裁或审、只裁不审、只审不裁等模式。我国采用的是“一调一裁二审的”处理模式,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模式,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创造。

通过对上述模式的划分,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对于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作出的不同设计,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模式的划分只是相对的,不同模式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且也都在不断的总结、完善,甚至相互学习,共同融通之中。要缓和劳动关系双方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各国的目标是趋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劳动关系也呈现出外向性、国际化的趋势,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机制也面临趋同性的要求,总结各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共性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成为应对这种挑战的基础。

二、通过分组讨论、专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共性特征

在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域外的典型模式进行讲授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于国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共性特点进行专题讨论。为此,一是安排课后准备。将班级40名同学分为八个组,每组5名学生,分别负责收集整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日本、新加坡、韩国8个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特点。二是用两个课时组织课堂专题发言,分别由各个组推举的一名同学汇报各组的研究成果。三是用两个课时组织课堂讨论,对世界其他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共性特点进行讨论和归纳。

經过学生共同的努力,总结出世界其他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对于劳资争议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认同

各国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和法律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对于劳动争议的性质和发生原因等的认识并不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实质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之间的关系。劳资争议发生的原因在于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他们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思想文化竭力否认和掩盖劳动争议所体现的阶级矛盾,尽管如此,各国也都普遍认识到,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冲突不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要努力克服的首要问题。劳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冲突也具有社会整合功能,可以通过解决冲突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劳资冲突也是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建立有效地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通过对劳资双方合法权利的救济,抑制冲突的负面效应,减少冲突的发生和防止恶化,从而引导劳资关系向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因此,各国劳动法劳动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都明确把化解劳资矛盾,避免和减少劳资关系恶化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虽然西方各国回避了劳资争议的性质和发生的根源,但是认识到劳资争议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对于各国重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劳动争议制度得以逐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二)建立有效运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

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双方作为利益对立的两方,当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意见难以一致的时候,就可能发展为对抗。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劳动争议的处理,使劳动争议发生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是西方各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项基本政策。二次大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劳动法,包括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法律制度的建设,如前所述,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制定劳动关系调整法、工会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涉及劳动争议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制度的建立中,不少国家能够尊重和体现“劳资力量平衡”“三方协商”和“集体谈判”等基本原则和处理方法,倾斜保护劳工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劳动争议能够以稳妥和平的方式解决。同时,各国纷纷建立相应的官方、半官方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及时处理劳资双方的申诉,争议组织调解和仲裁,监督劳动法律的实施,较为有效地化解了大量劳动争议。

(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上的三方性原则成为妥善解决劳动争议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处理规则

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双方是雇主、雇主团体和雇员、雇员团体,双方的利益是对立的,这就需要一个代表公共利益的参与者,居中引导、调和他们的矛盾,以有利于缩小利益差距,达到利益平衡。国际劳工组织对于处理劳动争议提出了组织机构上的三方参与原则,要求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要由雇主组织代表、工人组织代表和政府三方组成,致力于通过当事双方的沟通、协商和调解解决争议。随后,各国劳动关系立法中均引进了这一原则,并成为本国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机制。如美国的仲裁机构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机构,其仲裁庭的组成,不管是常设机构还是临时仲裁庭,都由三方代表组成。法国的一审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设立的劳工法庭,均由职业法官和工会、雇主组织各自推荐的兼职法官组成。

(四)调解、调停工作贯穿于劳动争议处理的全过程

西方国家在劳动争议的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视并强调运用调解、调停等手段促成劳资争议双方过成一致,解决争议。一些国家甚至把调解作为仲裁、诉讼的前置程序或者作为仲裁、诉讼开始后的必经程序。在英国,调解是处理个体劳动争议的主要形式,个体争议发生后必须首先由国家特别设立的劳动调解机构——劳动咨询调解仲裁委员会组织争议双方进行调解,调解最终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双方必须履行。对案件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才可以提起诉讼。在美国,劳动争议发生后,联邦调停调解局(FMCS)及其地区办公室不仅应双方的同意参与企业内部劳动争议的调解,而且开展预防性调解,即在劳资双方集体谈判过程中提前介入,协助双方达成协议;或者在双方出现争端时应邀介入调解,促成争议化解。对于邮政和铁路、航空等大型行业发生的劳动争议,美国国会专门制订单项法规,规定调解是前置程序。法国在全国和各省设立劳动调解委员会,对于发生的集体劳动争议,由调解委员会组织调停。对于个体劳动争议,德国、瑞典等不少国家专门设立劳动调解机构或在劳动争议法律中专门设立了调解程序。

(五)加强劳动立法,建立专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是及时化解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具有对立性,当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矛盾难以化解的时候,就可能发展为对抗。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劳动争议的处理,使劳动争议发生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是西方各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项基本政策。二次大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劳动法,包括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法律制度的建设,如前所述,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制定劳动关系调整法、工会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涉及劳动争议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各国纷纷建立相应的官方、半官方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及时处理劳资双方的申诉,争议组织调解和仲裁,监督劳动法律的实施。

三、通过对比我国劳动争议“一调一裁二审”处理机制与国外其他国家制度模式的运行状况,引导学生对于改革、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出建设化建议

在对我国劳动争议“一调一裁二审”处理机制的制度规定进行讲解的基础上,对于中外劳动争议处理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充分认识到:1. 我国劳动争议的性质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劳资矛盾。我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人民内部矛盾,从本质上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矛盾,我国劳动关系双方矛盾的对立性、激烈性远远小于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符合我国劳动关系各方主体的利益。2.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设计的“一调一裁二审”的模式,充分强调企业调解、民間调解机构调解劳动争议的职能;劳动仲裁机构经过多年的建设,劳动仲裁的中立性、公正性不断增高,在仲裁程序中妥善解决了相当数量的劳动争议;人民法院的劳动审判,以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为司法裁判的价值追求,对于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争议呈现出数量增多,争议的形式多样等新特点,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调解非必经程序,且调解结果没有法律强制效力;仲裁机构独立性不到位,仲裁没有实现“一裁结局”,权威性不够;劳动审判适用普通民事案件程序,简单的案件也要经过一审、二审程序,效率不高。需要借鉴国外的好的经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完善。

学生们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对于改革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有代表性的有:1. 改革现有“一调一裁二审”的处理模式,将调解设定了必经程序,赋予调解协议以法律效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在仲裁中落实“三方机制”原则,提升仲裁公正性;改革仲裁与司法的关系,变“一裁二审”为“或裁或审,各自终局”,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2. 努力探索建立和实施更加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和社会政策,从根本上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并有利于劳动争议的解决。国家要从宏观上,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完善全民社会保障制度。用税收政策对高收入者征收累进税,开征遗产税,缩小社会成员收入上的悬殊。制订最低工资法、反歧视法等到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改善劳动条件,设定较高标准的劳动条件。3. 促进经济发展,落实企业民主管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企业的微观上,探索建立企业实行职工入股、建立劳动者选派代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经营参与制”以及让劳动者在董事会及股东会担任代表,在企业层级的决策过程中拥有发言权等民主管理制度,让职工分享权利、分享利润,积极缓解劳动矛盾,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88.

[2]王益英,黎建飞.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4]常恺.劳动权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5]孙寿涛.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工力量演变趋势[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10):73-78.

[6]穆随心.劳动争议的本质、处理模式及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07(6):69-74.

[7]刘晨男.不同国家劳动争议处理模式[J].中国劳动,2009(6):26-27.

作者简介:侯海军(1972-),男,汉族,江苏宿迁人,法学博士,副教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猜你喜欢

比较教学法劳动法
【马克龙公布法国劳动法改革计划】
大班幼儿版画比较教学法的尝试
“比较”与“类比”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在“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公司法与劳动法竞业禁止比较问题研究
泰勒公式与泰勒级数的比较教学
预算会计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劳动法中的工会角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