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饰凤头 巧设由头 打造看头

2019-09-10袁晓东

高考·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议论文

袁晓东

摘 要:考场议论文,因其文本特性与阅读情境,对开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开头贵在以美激趣,以巧启思,因“凤头”“由头”而具“看头”。就具体实施而言,笔者提出“引用式”“物象式”“描绘式”等操作技巧,并援引实例,分析利弊,阐述主张。

关键词:议论文;开头;引用式;物象式;描绘式

一、问题的提出:开头究竟有多重要?

一篇文章,其开头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和标题一样,开头率先进入读者视线,第一印象,攸关生死。

议论文,作为说理性文字,如果把握不当,极易流于空洞和乏味,其实更有必要强调文字的生动形象、直观可感(当然,最宜蜻蜓點水、偶一为之)。开头,无疑是平衡文风的理想区域。

考场议论文,写作、阅读皆具时空上的规定性。对于作文的受众兼裁判——阅卷老师——来说,能不能被迅速吸引,且在第一时间把握题旨?文章开头,能够发挥重大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头是开关,打开的是阅卷者的“心门”,它决定了老师对文章是仰视、凝视、审视、轻视还是无视。

二、标准的界定:理想的开头长成什么样?

理想的开头首先必须是“凤头”,旨在引发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冲动。

明陶宗仪《辍耕录》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要而言之:开头要美。

人类具有审美天性。标准固然因人而异,然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都有着“耳有同声,目有同色”的通性,以及“恶恶嗅,好好色”的共欲。

因此,精饰凤头,应成为文章开篇的当务之急、不二之选。

理想的开头还必须是“由头”,旨在为下文铺垫、蓄势、张本,其主要功能在于“导引”,引入话题或观点。

这就意味着:议论文的开篇文字可能会因为“美的诉求”而貌似随性散淡,却必须暗合题旨,或在收束处实现巧转。

当然,还有一条要求:不要太长,否则,会因为“审美疲劳”而使兴奋度受到抑制。

精饰凤头,巧设由头,这样的开头才有看头,也才能真正打开阅卷者的“心门”。

三、策略的制定:究竟应该怎么做?

具体到操作层面,此方面的提法和做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基于个人思考及教学实践,并通过参阅文献资料,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引用式

【例1】

唐刘禹锡有言曰:“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剑刃方可顺势造就,人亦知借物聚力,于逆境中沉寂,待机缘臻于完美,拔得生命头筹。

【例2】

偷得浮生半日悠闲,我信手翻阅一本《林泉高致》,上言:“砚中隔宿之墨,含水旁渖,笔痕犹存,自有一种烟雨氤氲之气。”

古人诚不余欺也,人生亦如一宿迟墨……

“引用式”是最为常见的议论文开头方式,其优势主要在于:方便调动积累,也容易实现与主题的挂靠。

不足之处在于,此方式对所引素材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但要考量真实性(反对虚假)与相关性(拒绝游离),还应强调文化味、高冷度与陌生化。做到这几点其实并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引用式”在风格上也存在差异,例1是属于单刀直入型,呈短平快风格;例2属于曲径通幽型,有园林式意趣。前者是勾勒,后者是渲染。

“引用式”的熟练运用,离不开平时学习尤其是阅读过程中扎实而有效的积累,厚积而能薄发,博观而能约取。此外,在调用积累时还要注意:“惟陈言之务去”,在材料选取上力求避熟就生,平中见奇;当然,也不要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将文章写得云山雾罩,让人不明就里。

(二)物象式

【例1】

做一把油纸伞,选竹、刮青、沥干、曝晒、制成骨架、上覆油纸,千百年来都是一样的步骤。工匠们在纸布绘以不同的图案,才有雨天里的美好绽放。

【例2】

舟,是木头放空内心,方能悠悠荡荡,浮于水上,方能承载更多,飘然不沉。

当一段木头,被放空内心,定是痛苦万分,不忍放下,然而正是放下,它才是舟,它才可以负载更多,行得更快。

不独是舟,人亦是如此。

【例3】

曾听得日本茶道中有一步,曰“候茶”,便是品茶者在完成所有的茶艺后将茶静置一旁。不解,询问茶社中的品茶师,方豁然开朗:

将茶放下,是为了给茶叶以时间充分在茶水舒展开来,氤氲出茶所独有的清香,让品茶者也能放下心头的焦躁,达到“茶人合一”的境界,方才揭示茶道的真谛。

在茫茫尘世中……

物象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因为有形状、颜色、声音、味道而具体可感。

比物象更高一个层次的是意象。意象是有意义的物象,是对物象的主观情感投射。在古人看来,“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王弼《易略例·明象篇》)

“物象式”开头重在缘物求意,或以意赋物。例文中出现的伞、舟、茶即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意蕴或情感,取得了“意以象尽,象以言著”的效果。

“物象式”的优势在于直观、鲜明,能够予以人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不足之处在于,不易调动积累,如处理不当,可能会有接凑之嫌、生硬之感。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物象都适宜表现,一般说来,充满意趣的、相对小众的,承载民族心理的、富含文化气息的,此类物象更宜加工、升华为意象。为便于行文,姑将此类意象称为“文化因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文化传承与理解”纳入学科核心素养,并明确提出: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

精研“文化因子”,无疑是对上述教育思想的贯彻与落实。

兹举数例:

说明:图示文化因子,在呈现形态上饰以圆形,且大小不一、分布随机,意在表明:各因子之间并非毫无关联,完全能够因碰撞而生成、因交互而鲜活。

明确方向后,還应关注具体要素,以上述文化因子为例,列表总结如下:

具体操作时,可根据个人兴趣或专长,选取三至五则文化因子,进行“有意积累”。

当然,这样的积累如果扎实到位,不但可以让开头有看头,对后续的行文同样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三)描绘式

【例1】

“哒、哒、哒”。

那是比利牛斯山的高处,一汪清泉滴落在下方岩石上的声音。充满节奏,清脆悦耳。

听,这天赐的节奏,多么有力,多么神奇,一下一下,恍若敲击心灵。

【例2】

鲜红的膏,点缀白色的肉,似美人红唇,惊鸿一瞥。

汕头干腌,应和海鲜,“鲜”的本味,不如一滴水,这是其自身的节奏,应和海盐的绵长,四周的时间,焕发新的美味,这是应和了海盐的节奏。

【例3】

他还在唱着末日繁华时一个人的独角戏。

程蝶衣秋瞳似水捧袂而来,若不是时代更替太快,他将永远做着乌江畔霸王别姬的美梦,只是他没有选择拥抱新世界,而是以虞姬的方式永生诀别。

时至今日……

“描绘式”开头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描写,有效激活或唤醒读者的感觉器官,从而有效促成注意力的吸引与保持。如果说注意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感觉器官就是注意力的窗户。

“描绘式”开头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同时克服“引用式”和“物象式”的缺陷,既不必过分依赖积累,也可以避免生硬拼凑之嫌。

难点在于文笔,对遣词、造句、修辞、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描绘实际上是一种“空间上的聚焦”,有点像“近景特写”,将笔力集中于某一细节、场景、瞬间,而后不遗余力地加以表现。

聚焦什么?个人建议:1、影视镜头(许多经典画面耐人寻味),如例1;2、餐饮文化(方便调动多重感官),如例2;3、自然风光,如例3;4、生活场景(适合作为时评类文章开头)

描绘同时又是一种“时间上的延展”,有点像“慢镜头”,明明是瞬间发生的事情,却刻意延长,着力渲染,以此动人心旌、摄人心魄。这种技法,和叙事类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极为相似。

四、结语(附补充说明)

议论性文本,开头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精饰凤头、巧设由头,是文章开篇的基本准则。引用式、物象式、描绘式,三式各有利弊,宜根据实际灵活选用。

此外,还需要强调:

一、多关注原则,少纠结技巧。可以这么理解:开头,只要既能抓人(具“凤头”之美),又能扣题(具“由头”之妙),都是好的,因此,本文所提供的所谓技巧,只能算一孔之见、引玉之言。

二、写作,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艺术贵在参悟,技术强调训练,两者缺一不可。迷恋“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种虚无主义;陷入题海战术、机械训练,这是一种功利主义,两者皆不可取。道术一体,是为至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房萌.高中议论文开头创新写作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10)

[3]刘青文.高考满分作文特辑.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指导初中议论文写作的点滴体会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
例文悟法 得法为文——议论文“图式”的建构与应用指导策略
初中作文中议论文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议论文教与学暇思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