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

2019-09-10林珊

高考·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林珊

摘 要:在中學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文言文阅读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紧抓思维发展与品质的提升,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推进文化传承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文言文阅读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意义重大。在当前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如何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这是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所谓“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这四个方面。现以《诫子书》为例,试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较少接触到文言文,加之年龄小,社会体验不足,难免觉得文章晦涩,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难以对文言文产生兴趣。而在中学语文程标准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在进行教学时,第一要义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把理解词语的意思,句子的意思放在首位。只有更好地疏通文意,让学生看懂文本,落实好基础,才能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如笔者在进行《诫子书》教学时,为了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设计时结合“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即在课前制作好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完成“给加点字注音”“划分句子停顿”“借助注释理解文意”这三部分内容。并在课上进行核对检查。以下是截取部分课片段。

师:“明志”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课下注解,是明确志向。

师:这是哪种翻译方法?

生: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师: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翻译?

生:致远、广才、淫慢……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文言文翻译普遍规律,即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这一方法,并在课堂日常教学中加以运用,给学生一个梯子,让学生顺势而上,在做翻译的时候,就显得不难了。再加上课前导学案的运用,令学生能够充分进行语言建构,夯实基础,从而进一步进行文本内容的解读。

二、紧抓思维发展与品质的提升

“人类的本质力量在于人的思维能力,知识、经验、思想和技能的形成、传承,都离不开思维能力”。[2]心理学家认为,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师有效教学方法的引导下,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建构思维发展体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如笔者在设计时,分别定立三个学习目标:目标一,训练整体思维能力,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程度。目标二,疑难质疑,训练思维的深度,目标三:拓展发散,提高思维广度。分别设计成三个环节,第一,整体感知,把握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作者行文思路。在本环节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出观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基本把握住从两个方面“修身”和“做人”进行回答。

第二,把握情感,诸葛亮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产生疑惑,令他们的思维能够不局限于一般层面,向更深处发展。在此部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告诫儿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用它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第三,拓展延伸。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此环节需要学生联系已学的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拓宽自己的视野,令学生基于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又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品质的提升。本环节学生畅所欲言,思维活跃,同时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

三、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涵是指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以及在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以主观爱好体现出来的对美的客观认知与创造。“所谓审美能力,是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进行审美判断和形成美的形象的心理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力、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3]作为语文教师,在新时代里拥有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感,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具有引导作用。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将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加强与学生的审美互动,努力启发学生思想,并在教学中渗透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为了渗透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分发掘课文中与审美有关的内容,并结合中学学生的认识水平,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在《诫子书》的教学中,首先,注重视觉上的审美,在课件制作方面,将其设计成中国水墨画的风格,符合课文整体基调,同时吸引学生的关注。在板书设计上,本着简洁明了的原则,围绕着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设计。着重体现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修身”和“做人”这两点。其次,激发学生的想象。在思考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先进行背景介绍。让学生明白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中前夕,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当时才54岁,而他的儿子才8岁。介绍到这学生不难体会到这篇文章就是一位老父亲对幼子的殷殷期盼,能够更快更准确理解文章的思路情感,真正能够发现美,认识美。最后,在小组互动环节,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小组比赛,努力打造智慧课堂。

四、推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拨打,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背景,提高文化品味”。[4]这就表明在新时代里,要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理解文化的多样性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领悟,逐渐养成。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中认为,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哲学、公共机构,国家、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等等,以及个人和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5]而一般所说的文化多指狭义的文化,即只包括精神财富,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其次,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选文进行设计,让学生认同本民族文化。《诫子书》本就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家书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割舍的血脉渊源。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信家书,以及透过家书,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拓展阅读,围绕“家书”这个话题,让学生查找有关家书的知识,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还可以自己学写家书。既能丰富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推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总之,新时代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方法,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紧抓思维发展與品质的提升,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推进文化传承与理解。正如林清玄曾说过“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成功,这就是快乐”。学生也是如此,只要通过语文课堂,学生某一方面能够有所收获,比昨天的自己有所进步,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9).

[2]罗晓晖.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3]范铮.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5]林芳.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7).

猜你喜欢

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因“体”而读整体观照
畅游文言王国,感受古文神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