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互译中强弱动词翻译策略探讨

2019-09-10李腊贾晓庆

关键词:翻译策略

李腊 贾晓庆

摘要:中英文之间的差别决定了翻译应采取的策略,了解中英文不同的行文习惯,能更巧妙地处理词汇乃至句子的翻译。英文喜静不喜动的特点除了体现为英文较多使用名词,还表现为英文能用弱势动词就不用强势动词,而中文则相反。鉴于此,以CATTI(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Ⅱ级考试题目为例,从强弱动词的角度探讨中英互译,希望为广大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准备参加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学生提供可以借鉴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强势动词;弱势动词;静态与动态;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H 31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95X(2019)02-0132-05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2.006

A Study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Strong Verbs and Weak Verbs

LI La,JIA Xiaoq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determined b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It is more skillful for us to deal with translation of vocabulary and sentences,if we master the writing habi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In English,preference for static feature to dynamic feature is reflected not only in its preference of nouns,but also in its preference of-strong verbs to weak ones.However,Chinese language is quite the opposit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ong and weak verbs.Meanwhile,it will provide some efficient translation skills for English learners,particularly those students who will participate in 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

Keywords:strong verbs;weak verbs;static vs.dynamic;translation strategies

筆者在研究CATTIⅡ级考试的历年真题及相关资料时发现,一个英文句子中,有时候会连续出现多种动词形式(即谓语动词加其他动词的变体形式),如果直译为汉语会不通顺,因此给翻译造成很大困难。笔者通过对大量原文译文进行研究并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了这类语言的一些翻译策略。

武峰[1]在其《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一书中写道:“英文是静态语言,擅长使用名词等;中文是动态语言,擅长使用动词等。英文中有强弱动词之分,并且英文喜欢用弱势动词。”那么强弱动词的定义是什么?强势动词是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或较强的感情色彩,用以描述具体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比如reform,reverse,organize等。弱势动词是感情色彩较弱,行为上看起来比较抽象的动词,比如make,have,take,work,give等[1]。

关于中英文的动静差别,早有专家学者进行过研究和探索。具有代表性的如:连淑能对英汉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时专门对英语静态和汉语动态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归纳和总结[2]。此外,大批翻译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例如:包彩霞专门对汉译英中动词的处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3];喻家楼、胡开宝对汉英中的有灵、无灵以及动态和静态句进行了详细的剖析[4];施维对英汉句子静态、动态对比与翻译做出详细的探讨[5],等等。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从更小范畴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如:孙海琳在《上海科技翻译》上发文讨论科技英语静态结构和被动结构及其翻译问题[6];田臻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发表的《英语静态存在句中动词语义特征的对比研究》[7],等等。

以上是语言学和翻译学界对于中英文动静差别的相关研究,皆强调英文“喜静不喜动”,“能用弱势动词就不用强势动词”等特点。但是关于强弱动词对翻译的影响,自李长栓在《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8]与武峰在《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1]中探索之后,至今,相关的研究论著寥寥无几。本研究讨论如何在翻译中处理中英文的差异,并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提出更有效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一、汉英互译中强弱动词转换

英语中很多名词从动词变化而来,具有动态的含义,且形态变化相对简单,常常用来表示动词含有的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感等概念。因此,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使得英文具有静态特征的一个主要原因。与英语形成对照的是,汉语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而且使用较多的动词,除了大量的动宾结构外,还有两个以上动词连用的连动式、兼语式,形成了明显的动态特征。由于两种语言各自具有的这些特点,英译汉的过程常常就是在译文中挖掘突显原文动态色彩的过程。也就是说,英译汉时常常需要把英语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转换成汉语动词;而汉译英时,则需要将汉语中的“强势动词”进行弱化。下面试举两例。

(1)中文谚语“吃一堑,长一智”的英译。这句话的最佳译文被公认出自钱钟书之手:“A fall into a pit,a gain in your wit.”在汉语中,“吃”“长”是非常强势的动词,但却被钱钟书译为两个名词fall和gain。 这句译文被公认为经典正是在于钱钟书把握住了英文的精髓:“喜静不喜动”。fall,pit,gain,wit都是名词,而且形式对等,读起来朗朗上口。用中式思维来翻译,就会变成:“You learn a lesson after suffering a loss.”此譯文语法上没有问题,但翻译腔明显,较为“中式”。最大的问题是一味地强调“动作”——learn,suffering,不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

(2)在公示语图标翻译中,此类强弱动词转换也十分常见。例如:

危险!

译文 DANGER!

非授权人员禁止入内!

译文 NO ADMITTANCE WITHOUT AUTHORI-ZATION!

“危险”“授权”“禁止入内”是典型的强势动词。地道的英文译本为danger,authorization,without admittance,皆译为名词结构(即动词的抽象名词形式),使之弱化。

以上英汉互译实例印证了英汉语言中强弱动词使用的差别,即英文属于静态语言,偏向于使用弱势动词。汉语属于动态语言,偏向于使用动词。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说英语不用动词,而是在多数情况下,“能用弱势动词,就不用强势动词”。

二、英汉互译中强弱动词翻译技巧

在《十二天突破英译汉》一书中,武峰还说到“谓语动词的过渡”现象[1],他举例说:“我支持你”,翻译成“I support you.”在口译中没有问题,但是在笔译中,更好的翻译是“I give you my support.”这种译法就将中文里原有的强势动词(支持)翻译成了名词,又找了一个动词性质相对较弱的give作为谓语,汉语中原有的“支持”在英语中被转换成名词,该翻译方法即“谓语动词的过渡”。

由此可以看出,英汉互译中强弱动词需要做出转换变通,令译文更加地道。下面以CATTIⅡ级真题为例探讨英汉互译中强弱动词的有效处理方法。

(一)英译汉

一个动词不一定在任何句子中都是强势动词或弱势动词,译者需要根据特定的句子语境来分析。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处理英译汉翻译材料时,如果一个句子中连续或间隔出现两个或多个动词形式(谓语动词加其他动词的变体形式),那么可以先区分这些动词的强弱,再按照以下翻译策略进行处理。

1.强弱两种动词按原文顺序译,即直接翻译

例1

Scientists,who seek to comprehend the universe and know the truth with the highest degree of accuracy and certainty,cannot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or other people’s likes or dislikes,or to popular ideas about the fitness of things[9].

译文 科学家在试图最精确、最可靠地认识宇宙、了解真相时,不能够顾及他们本人或他人的好恶以及关于事物合理性的普遍看法。

本句中,seek(感情色彩较弱)是弱势动词,而comprehend是强势动词,在译为汉语时译者将两个动词都翻译出来,因为此处直译形成的译文很通顺,而且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事实上,seek to一般在政府报告或企业宣传等文体英译汉中都会被省译,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例2

As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to raise sea levels by as much as four feet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the authorities here are working to make real to children the forecasts that may seem far-off,but that will shape their lives in adulthood and old age.(2005年CATTI Ⅱ级真题)

译文 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海平面在本世纪末上升达4英尺,荷兰政府正努力帮助孩子们真切地认识到,尽管这种预测现在看来似乎还很遥远,但是等他们长大成人甚至步入老年时就有切身体会。

这里的working to直接翻译成“努力做……”,make real to译为“让……真切认识到”。但是有时work to也会被视为弱势动词不用翻译,直接翻译后面的强势动词。

2.只译强势动词

例3 However,they can only tackle this for mid-able universal problem within its own land,first by care-fully 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secondly by providing guided and orderly flow of redun-dant rural force betwee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city without loss of their land.(2006年CATTI Ⅱ级真题)

译文 然而,只能在自己的国土上,通过城市和农村的精心协调发展,通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不丧失土地的条件下,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来解决这个世界级的大难题。

若将加点部分直译为:“通过提供有引导力的……”,显然不通顺,故改变句子结构来翻译。

在这里,provide(抽象的动作)相对于guided(具体的动作)来说是弱势动词,所以只翻译强势动词(guided),而不翻译弱势动词(provide),于是得出译文。

例4

But experts worry that untrammeled shadow lending could lead to ticking time bombs that could threaten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纽约时报,中国官员警告影子银行的风险)

译文 但专家们担心,野蛮生长的影子贷款可能会是一个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给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金融体系造成伤害。

若将加点部分直译为:“导致一个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让读者难以明白其表达的意思,所以换种思考方式进行翻译。

同例3,本句中lead(感情色彩较弱,无具体动作)相较于ticking来说是弱势动词,所以翻译ticking(强势动词),而省译弱势动词(lead)。

例5

As an undergraduate,Mr.Woodland per-fected a system for delivering elevator music efficiently.He planned to pursue the project commercially,but his father,who had come of age in “Boardwalk Empire”.(2013年CATTI Ⅱ级真题)

译文 在读大学期间,伍德兰先生对电梯音乐系统(背景音乐系统)进行了优化,并计划将这一项目商业化,但遭到父亲的反对。

若将加点部分直译为:“他计划去追求……”,不通顺,这里plan(具体的动作)相对pursue(抽象)来说是强势动词,所以只翻译plan,而不译pursue。

3.将强势动词译为大谓语,弱势动词译为小谓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锐教授曾在课堂上讲解汉语中的“主谓谓语句”的知识:“主谓结构也可以做谓语,这样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即整个句子的主语叫大主语,谓语部分的主语叫小主语;整个句子的谓语叫大谓语,谓语部分的谓语叫小谓语。”吕叔湘[10]早在1986年就对主谓谓语句进行举例说明,见图1。

例6

We recommit ourselves to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all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including the off-track,in particular by providing focused and scaled-up assistance to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other countries in special situations,in line with relevant support programs.(2017年CATTI Ⅱ级真题)

译文 我们再次承诺全国实现所有千年发展目标,包括尚未实现的目标,特别是根据相关支助方案,重点为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特殊处境国家提供更多援助。

若将斜体部分直译为:“提供集中的和更多的帮助给……”,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provide意义抽象,感情色彩弱,可视为弱势动词,focused(具体,感情色彩强)内涵为强势动词(虽然这里它是形容词,但也是动词的变体形式)。为何不将scaled-up看作强势动词?因为它离核心名词assistance最近,根据刘冰泉在《英语名词短语形容词修饰语排序的认知学分析》一文中所说:“离中心名词越近的形容词越能表达该物质的特性。”[11]因此,不应该对scaled-up一词的词性进行转换。由此,focused译为“重点做……”,提置前面成为大谓语,而providing译为“为……提供”,后置成为小谓语。

例7

Global health threats,more frequent and intense natural disasters,spiraling conflict,violent extremism,terrorism and related humanitarian crises and forced displacement of people threaten to reverse much of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made in recent decades.(2017年CATTI Ⅱ級真题)

译文 全球性疾病威胁、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断升级的冲突、暴力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有关的人道主义危机以及被迫流离失所,这些问题有可能让最近数十年取得的大部分发展功亏一篑。

若将斜体部分直译为:“威胁着颠覆……”,语意不明确。根据上述原则,threaten相对于reverse是弱势动词,因此将threaten译为“有可能让……”,成为小谓语,reverse是强势动词,译为“功亏一篑”或“付诸东流”,成为大谓语。

(二)汉译英

从本质上来说,英译汉时之所以存在过渡现象(从弱势动词过渡到强势动词),就是因为中英文的动静差别。反之,在汉译英时也需要从强势动词过渡到弱势动词。下面以具体实例来看汉译英时强弱动词的处理方法。

1.使用动词的抽象名词进行弱化

例8

在经济上,我们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译文 Economically,we will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在该例句中,武峰称:不是把“建立”直接翻译成establish,也不是把“加快”译成rapidly,而是将“建立”翻译成the establishment of,“加快”翻译成动词speed up。这样就避免直接采用强势动词establish,而采用词性相对较弱的speed up进行强弱动词过渡。因为该强势动词有名词形式,所以用其抽象名词(establishment)符合英文倾向于使用名词的习惯。

例9

当时,他的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培养通晓西方科学知识文化的各种人才[12]……

译文 He had two objectives that stood out his mind then:firstly,China had to train talents equipped with a good knowledge of Western culture and science…

“培养”和“通晓”并未都译为动词,将前者译为主要谓语,后者用其抽象名词(knowledge)形式进行弱化。这样的英译文显得更为地道。

例10

……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2014年CATTI Ⅱ真题)

译文 …China has given priority to price stability,structural adjustment,improvement i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ocial harmony.

本句汉语中的“稳”“调”“保”“促”等强势动词都没有被译为英文中的动词,而是都采用名词形式进行弱化,符合英语使用弱势动词的习惯。

2.添加弱势动词进行过渡

例11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译文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China has taken well targeted measures to improve macro-control amid a persistently complex and volatile economic landscape worldwide.

“加强和改善”属于中文中的强势动词且语义重复,翻译时用弱势动词take进行过渡,并且两个强势动词只翻译其中一个,得出以上译文。

例12

……要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译文 We look to build up R&D capacity by modernizing innovation mechanisms and fostering a strong pool of R&D professionals.

在本句中,look不表示“看”,无实义,属于过渡词。英译文中采用look to这样的弱势动词进行过渡,而没有把“提高”直接译为build up,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

例13

不同的文化和传统组成了欧洲大陆,要创造出一种尊重这些不同文化和传统的“欧洲统一体”绝非易事,需要人们做出战略性选择[9]。

译文 Creating a“European identity” that respects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which go to make up the connecting fabric of the Old Continent is no easy task and demands a strategic choice.

本句中,加點部分不直接将“组成”译为make up,而采用go to do弱势动词词组进行过渡,避免将“组成”译为强势动词,得出以上译文。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英互译中强弱动词的翻

译,包括:在英译汉时如果直译通顺,则可以将强弱动词都译出来,如果直译不通顺,则进行变通,只译强势动词,或将强势动词译为大谓语,弱势动词译为小谓语。汉译英时,也是在保证不影响句式平衡的条件下,将汉语中的强势动词译为抽象名词或是添加弱势动词过渡进行弱化。

但是,在应用这些翻译策略时也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上述方法目前只应用于非文学翻译中,至于在文学翻译中是否也是如此,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包彩霞指出:英语呈“静态”的特征并不是说当用动词时而弃之,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因为英语动词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要高于在科技、法律、政治等正式文体中出现的频率[3]。

(2)也有很多翻译研究者认为英语中的这种动词过度繁琐、复杂。白宫近年来的官方文件以及报告中,也多次要求国家政令的写作使用简明英语。李长栓[8]也曾提倡使用简明英语。简明英语的一个特征就是刨除了英语中的动词过度现象。但是除此之外,在大多数场合,特别是对官方文件进行翻译和校对的过程中,这种传统的英语表达法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同时,笔者在阅读《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等刊物时,发现其行文中动词弱化现象仍然颇多,而且,使用抽象名词弱化的句子比比皆是。

(3)更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翻译方法都是以使译文更为通顺和地道为目的,不能亦步亦趋,而要懂得灵活变通。如果不能确定一个动词在任何句子中都是“强势动词”或“弱势动词”,就要根据其在语境中的意义来判断。

翻译方法数不胜数,在应用的时候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将理论联系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是我们作为翻译人员应该探索和不懈追求的。希望广大英语学习者能将本文的翻译方法应用于翻译实践,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运用,总结出更多的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 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包彩霞.“动态”与“静态”——谈汉译英中汉语动词的处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17-24,32.

[4] 喻家楼,胡开宝.析汉、英语中的有灵、无灵和动态、静态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5):52-54.

[5] 施维.英汉句子静态动态对比与翻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53-55.

[6] 孙梅琳.科技英语静态结构和被动结构及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1998(3):25-26.

[7] 田臻.英汉静态存在句中动词语义特征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16-20.

[8]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2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9] 赵晓敏,李春艳.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笔译实务过关必练200题[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

[10] 吕叔湘.主谓谓语句举例[J].中国语文,1986(5):30-33.

[11] 刘冰泉,况新华,彭小强.英语名词短语形容词修饰语排序的认知学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11-13.

[12] 卢敏.英语笔译实务二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编辑: 朱渭波)

收稿日期: 2018-01-08

基金项目: 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18ZD06);高水平大学建设——质量工程培育项目建设计划(1018113007);2019年度教師教学发展研究项目“工程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214113001)

作者简介: 李 腊(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英语翻译。E-mail:719057233@qq.com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以电视剧为教材的美剧字幕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