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民间手工艺特色课程在幼儿园实施的路径

2019-09-10王小婵张承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实施路径

王小婵 张承梅

摘要:民间手工艺走进幼儿园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幼儿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选取民间手工艺中适宜的内容作为特色课程在幼儿园进行实践,是我园近年來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园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遴选出民间剪纸、扎染、编织和蓝印花布四种手工艺,在实践中通过创造富有特色的环境、开展民间手工艺特色主题教育、在游戏开展中凸显民间手工艺特色、开设专门的印染操作坊等路径,丰富民间手工艺特色课程在幼儿园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民间手工艺  特色课程  实施路径

我园以传统文化作为办园特色,近年来在市级课题《民间手工艺特色课程在幼儿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逐渐梳理出剪纸、扎染、编织、蓝印花布四种特色课程在幼儿园实施的多种路径,从而实现民间传统手工艺走进幼儿园,让幼儿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过程中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营造富有民间手工艺特色的幼儿园外部环境和班级内部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园环境创设主要分为幼儿园公共区域环境以及各班级教室环境两大部分。

1.充分利用公共区域,创设民间手工艺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公共环境的布置以民间手工艺作品为主,主要用于幼儿自发性的观赏。选择幼儿或者亲子作品等进行展示,以幼儿喜爱的方式来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其对民间手工艺作品产生喜欢、向往、愿意尝试制作的愿望。幼儿园大厅里,老师和幼儿可以自由地将制作好的作品放在柜子上陈列摆放,供全园师生、家长和来访者们参观欣赏,极大地满足了幼儿制作的成就感。宣传栏上张贴特色手工艺的文化信息和简单的制作方法便于家长们浏览。走廊吊饰也各不相同,如:一楼采用中国民间传统的红色剪纸作品,小班幼儿用撕贴、剪纸制作梅花的花瓣,教师进行再加工,粘贴在树枝上进行装饰,悬挂在走廊上方,活泼喜庆又不失民间剪纸的韵味;二楼走廊上方悬挂中班幼儿用滴染和浸染的方式制作出的扎染布料加工成的一个个扎染小包、T恤、小人等。

2.整合班级各种环境资源,创设协调、统一的民间手工艺特色氛围环境

在教室的内部,各班根据民间手工艺特色内容对班级的墙面、空间、区角等进行环境创设,力求凸显班级特色的同时,发挥环境的特殊作用,就像“骨架”一样将民间手工艺特色活动的各方面内容呈现出来,使环境与教学有机互动。如以编织为特色的班级,在墙面上利用绳编渔网、绳编中国结、草帽、纸编门帘、棕编扇子等编织成品来布置,在美观环境的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认识草编、纸编、竹编、绳编、棕编等编织种类。此外,利用班级功能板块的装饰,进一步创设民间手工艺环境,如家园联系栏、天气预报墙、值日生栏等。教师在学期初进行整体环境布置时,就根据班级的民间手工艺特色内容进行统一风格的装饰,让幼儿、家长对班级即将开展的特色活动一目了然,并使得班级整体风格更加协调。同时,统一的色调也不会让空间显得杂乱无章,从而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

二、开展全面系统的民间手工艺特色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幼儿园民间手工艺大型主题活动,传承民间传统文化

幼儿园每年都会利用一些节日邀请幼儿和家长参与大型活动,并利用此契机开展民间手工艺活动,更好地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如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民间手工艺文化进校园大型主题教育活动,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们来园开展民间手工艺,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将棕编、中国结、脸谱、面塑、泥人、剪纸、扇画、书法、国画、陶泥、青花瓷、泥塑、扎染、蜡染、彩绘等分别以展位的形式呈现,由民间艺人们带领幼儿和家长尝试各种民间手工艺活动;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邀请家长走进班级,扎染布包、编织手链和花环、剪纸装饰相框、蓝印花布布料缝制围裙等。此类主题活动既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同时也让家长们进一步了解和传承民间手工艺文化。

2.班级开展民间手工艺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对民间手工艺的系统了解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开展的重要形式,结合民间手工艺特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也是我园实施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如:中班主题“奇妙的剪纸”从剪纸的纹样、方法、游戏以及剪纸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深入开展活动,带领幼儿在欣赏中感受民间剪纸的文化、在创作中学习剪纸的多种方法和技巧、在游戏中巧妙解决剪纸技能上的难点、在整体环境创造中凸显剪纸的氛围,并在生活中拓展延伸剪纸的运用,如剪纸与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中班主题“趣味编织”中,从认识编织的功用和材料出发,选择适宜的编织材料,如毛根、纸带、草编材料等,带领幼儿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编织方法,尝试进行编织。在环境创设中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编织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以及幼儿的编织作品,进行墙面和柜面、吊饰装饰;在区域游戏中投放多种编织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进行编织,并给予其足够的展示空间。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特色游戏活动

做游戏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因此如何将民间手工艺特色内容融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在区域游戏、角色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渗透,是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

1.建构“材料超市”,实现民间手工艺特色自主游戏

自由、自主、自选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特征,为了让民间手工艺特色内容更好地体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我园开设专门的民间手工艺自主游戏室,将游戏室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呈现剪纸、扎染、编织和蓝印花布的材料,以“超市”的形式摆放在“货架”上,幼儿进入游戏室里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和材料进行操作,弥补了班级受某一特色内容局限、幼儿对其他特色不熟悉的不足。

此外,每个班级的特色区域里也另设微型“材料超市”,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大胆创造。

2.班级开设特色区域,在个别化学习中提升对民间手工艺的表现力与创造力

在特色区的创设和游戏过程中,教师格外注重特色环境的营造。如“扎染区”中,教师通过悬挂、陈列、展示扎染作品体现扎染特色;将较常见的几种捆扎方式与效果的对应关系,制作成图例呈现在扎染特色区的一角,满足幼儿扎染初期的需要,使他们可以依据图示进行扎染操作、验证效果。在大班,教师有意识地将新的捆扎方式“提”出来,将扎染效果在墙面上“空”出来,鼓励幼儿在扎染特色区角中进行大胆的尝试,自主填充扎染效果,在提高幼儿参与扎染操作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其有目的地进行扎染创作奠定基础。

在特色区角材料的投放中,教师根据各年龄段不同的课程目标,投放相应的工具类材料;为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投放多种半成品材料。“蓝印花布坊”中教师依据各年龄段目标有层次地投放材料。小班多以半成品为主,如纸扇、灯笼,以绘画的方式制作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的作品;利用蔬菜切片蘸防染浆在棉布上进行拓印以及利用不同大小形状的模具代替传统刻板,用排笔刷浆进行印染,慢慢向传统印染方式靠拢。中班则投放了传统工具(刻板、防染浆、染料、棉布、铲刀),让幼儿真正掌握并熟悉民间传统的方法和流程。大班投放刻刀、铳子等工具,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纹样的设计与花版的制作。

3.角色游戏渗透,在交往中将民间特色手工艺融入生活

在角色游戏环境布置中,“娃娃家”里有剪纸纹样小桌布、扎染小床单、毛线编织的小桌垫,有蓝印花布特色的“美发屋”,还有幼儿剪纸作品布置的“小舞台”背景墙,扎染布料装饰的“照相馆”等。將民间手工艺较好地融入在角色游戏的氛围中,既美观又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进一步提高,于是我们在走廊公共区域创设了“民间手工艺特色游戏一条街”,将剪纸、扎染、编织、蓝印花布分区设立,并在各区中设立制作区和售卖区,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制作和买卖游戏,并与其他角色游戏区幼儿进行交互,深得幼儿的喜爱。

四、开设专门的印染操作坊

蓝印花布因其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在班级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操作上的困难。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好的操作环境,我园设置了印染操作坊,由专门的功能室老师和班上的老师们配合开展活动。按照蓝印花布制作流程分为纹样设计制作区、刷防染浆区、浸染区、刮浆区等,还有专门为扎染所配置的各种操作材料以及蒸煮设备。印染操作坊的设立,有效地提升了蓝印花布及扎染活动开展的效果,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特殊技艺。

在我园民间手工艺特色课程实践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地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丰富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审美、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老师们对于民间手工艺的理解与操作能力也从陌生到逐渐熟悉,并通过多种学习和研讨,不断提高对特色课程的理解力,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张群.将民间手工艺引入幼儿园手工课程的意义、原则与途径[J].湘潭,2011(03).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实施路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整合音乐课程的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