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的隐喻

2019-09-10陇静华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创伤隐喻

陇静华

摘要:《被掩埋的巨人》是十黑一雄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小说以英国为背景描写了不列颠和撒克逊两大民族之间的历史恩怨,作者通过埃克索夫妇寻找儿子和两大骑士之间是否屠龙展开。英国作为少数保留着国王的强国之一,整个国家的制度是通过漫长的历史和政治实践逐步发展完善的。本文通过探究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发现他们都代表着英国社会中相应的阶级。这本小说是石黑一雄第一次将写作的主题风格建立在社会记忆与集体遗忘上面,讨论人类对于过去遗忘的记忆是否应该再次记起。对此,本文认为记忆作为我们曾经经历的过去,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遗忘记忆就代表我们不是完整的个体。即使遗忘的记忆是黑暗的,对我们有着巨大的伤害,也应该记起。只有记起我们才有权利选择用怎样的方式面对,而不是被动接受。

关键词:社会记忆;集体遗忘;历史认识;创伤;隐喻

绪论

石黑一雄1945年在日本结束二战后受原子弹投放的长崎出生,1960年的时候跟着家人移民定居英国。所以说石黑一雄是一名英国日裔作家。1989年凭借《长日留痕》获得英国“布克奖”,作为英国移民三雄之一。在此之后与奈保尔和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但石黑一雄相较于移民作家更喜欢称自己是一名“国际主义作家”,用“反移民”去个人化风格写作。以此淡化文学类型分界跳出被贴标签范围并将自己的写作触角伸得更远更长。

《被掩埋的巨人》写作背景为英国后亚瑟王时代,整个小说建立在“遗忘”的叙事框架上,通过不列颠人埃克索夫妇出门寻找儿子展开。在夫妻二人寻找儿子的路中,他们遇到一直坚持屠龙的撒克逊人骑士维斯坦和小孩埃德温,还有反对屠龙的不列颠骑士高文。魁瑞格吐出来的龙息是一种能使人丧失记忆的迷雾。在屠杀巨龙的过程中,由于海拔的逐渐升高,迷雾开始慢慢变薄。因为在交谈和行动上的默契,大家的记忆开始渐渐复苏记起往事。亚瑟王利用巨龙吐出的迷雾让大家遗忘相关记忆,遮掩曾经对撒克逊人村庄进行血腥屠杀,从而取得统治权的真实状况。所谓亚瑟王留下两大种族和谐共存发展的历史遗产完全是通过卑鄙手段制造出来的假象。所以大家在是否屠龙找回丢失记忆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最后采用拔剑决斗决定是否屠龙收场。

《被掩埋的巨人》用巨人冢里面掩埋的“巨人”为隐喻,通过埃克索夫妇的创伤经历探讨了民族创伤应该用哪一种方式愈合的当下主题?通过对亚瑟王屠杀萨克逊人的历史,描写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探讨了血腥的历史是否该“遗忘”和被遗忘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是该遗忘还是记起,并指出“遗忘”虽然具有治愈、修复和宽恕功能,但是当历史再次被记起时将是一场腥风血雨。小说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记忆的遗忘导致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情感需求是否需要记起曾经发生的事情,都再现了五、六世纪时不列颠和萨克逊两个民族的冲突与融合。作者想要用“遗忘”告诉阅读过这本书的人:被掩埋的无论是个人记忆还是社会历史都不应该被大家遗忘。只有通过正视历史,利用历史借鉴相关经验解决创伤,这样的方法才是有效解决民族矛盾和国家分歧的好计策。记忆确实是我们过去经历的事情,但即使是最不堪的过去往事,仍然还是需要记住。选择遗忘就意味着割去自己身份的一部分,但好的坏的都是自己曾经拥有的。

一、文中众人身份对应的现实隐喻

在現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调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国家的建立离不开一群人在背后付出。小说中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不同的政治阶级。文章花大量篇幅描写了埃克索夫妇,两大骑士高文和维斯坦,埃德温和巨龙等等关键人物以及其他一些次要人物。

(一)亚瑟王—首领

在不列颠的历史上亚瑟王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国王,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对他的认识有一部分是来自凯尔特的神话传说,另外一部分是有关中世纪的野史文献。他被称为“永恒之王”。小说中亚瑟王在现实中是革命党领袖,代表着英国的革命意志。英国的国家制度都是深深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中,通过漫长的实践逐步完善的。在以亚瑟王为代表的革命党领袖心里,革命的意义高于一切。有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剔除一切旧的框架,即使屠龙对之前的一切做出否定也在所不惜。但是他们有些时候也要对现实妥协,因为不妥协将无法进行革命从而找到实现革命有效方法。所有当他们发现龙不能杀,旧的框架需要保留时,他们派高文骑士守护母龙,并在适当的时候改变革命路线,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使自己利益得到最大化。例如小说中为了维护自己胜利的果实让大家集体遗忘他所做一切坏的事情。

(二)埃克索夫妇对应的现实隐喻

小说的主要线索是围绕夫妇出门寻找儿子展开,故事的结尾也是因为儿子确定决心单独坐船上小岛。所以夫妇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对整个王朝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埃克索—革命党右派

埃克索对是否找回记忆经历了反对和支持两个过程,是一个妥妥的犹豫派,在现实中对应了英国与革命党渐行渐远的右派。在英国历史中带剑不带盾的骑士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相信并承诺和平,担任革命派的统战任务,后来当革命的洪流到来时,他们的和平承诺变成了欺骗,因此无法摆脱罪恶感。所以“遗忘之雾”使他们忘记之前的记忆后,他们慢慢地重拾自我。面对他们只有两种结局:一是与之前一样走上与集权相反的道路,二是尊从自己的信仰就这样死去。

2.比特丽丝—英国国民

比特丽丝代表了现实生活中英国的国民,他们不会放弃最真的爱和最朴素的愿望。小说结局虽然是开放性的,并没有说夫妇二人的结局,但夫妇二人的结局一定是不完美幸福的。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不在沉默在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但结果表明她们这一类人只能是在破碎的梦中死去。因为她们骨子里根本没有反抗的意识。

(三)高文—革命党左派

伴随着亚瑟王诞生的是“圆桌骑士”,《被掩埋的巨人》中多次提到的高文骑士是首席圆桌骑士。在众多骑士中,智商高并且善谋略,重情义和道义。除此之外,高文为了维护国王的利益愿意娶丑陋的女人为妻。有相关传说表明他是“白马王子”一词的来源。高文在英国历史中代表了革命党的左派,作为革命党的装扮,名义上还要贯彻革命。不过他们却是披着革命外衣现有革命成果的守护者。他们的甲胄已锈,战马已老。即使退居后方不在适合战场上的厮杀了,仍然需要他们继续空唱革命的目标。

(四)维斯坦—英国民族主义者

在电影《巨蟒和圣杯》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场景,亚瑟王对一位农妇说:“我是所有不列颠人的国王”然而好笑的是农妇却反问他:“你是谁的国王?不列颠人又是谁?”亚瑟只好告诉农妇,你就是不列颠人,“我们都是不列颠人”。小说最为讽刺的是将撒克逊人驱赶到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区想要同化他们,制造出两个民族和平共处的情景,但他没想到山地居民在涉及民族认同是总是顽固,因此维斯坦总是想要屠杀巨龙使大家想起之前发生的事情。维斯坦代表的英国民族主义者是天生的征服者,他们常常站在政权的边缘虎视眈眈。

(五)巨龙以及龙息或迷雾对应的现实隐喻

巨人冢里面被埋藏的“巨人”是巨龙喷出的“遗忘之雾”,它使绝大部分人忘记的集体记忆——不列颠亚瑟王对萨克逊种族村庄进行屠杀清洗。

1.巨龙—集权大一统

国家建立后需要一定的政治制度维护它的正常运行,奄奄一息的巨龙象征着英国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不管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是俄国的社会主义,君王或领袖的坠落,集权仍然是集权。只要政治制度不灭亡就需要大一统这个躯壳,即便经历了革命的冲刷洗礼变得不堪重负,它依旧是完整的。因此,亚瑟王即使死后仍然派高文保护巨龙的安全。只要巨龙不死,它的龙息就会发挥作用,它所代表的集权就还能进。

2.龙息或迷雾—文化(意识形态)

权力的集中需要文化来支撑,文化的集中则必然导致意识形态的统一。当国家统一的时候,只有一个民族是最简单最方便管理的,因为在大家的意识里我们即使现在不是亲戚,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或多或少总有一点血缘上的联系。如果现实条件不允许的话,那就搞多民族大团结一家亲,通过书本或者其他形形色色的手段,例如联亲等制造出大家需要和平共处或者历来是和平共处的记忆。在小说中巨龙的“遗忘之雾”让记忆模糊不清,让两个结下世仇的部落认为他们之间历来是和平共处没有冲突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不就是这样的迷雾嘛?例如一场战争,在胜利的一方教科书上自己总是正义的,没有错的,而战败的一方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属于侵略的,非正义的。对双方来说可能是荣耀或者也有可能是耻辱。若干年之后经过迷雾以及其他一系列原因,只有少部分人知道事实的真相。但三人成虎,可见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事实的真相将会被绝大部分人忽略。

(六)魔法师梅林,僧侣和布雷纳斯对应的现实隐喻

集权的运行需要各个阶级的支持,除了前文中的众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也是必不可少的。

1.魔法师梅林—革命党宣传机器

在《亚瑟王之死》中魔法师梅林的存在是为了王室更好的存在。他的主要任务都是围绕王室转,帮助既定的国王登上皇位,选定合适的王后让他们成婚和建设城阁。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圆桌骑士制度等,使王室逐渐繁荣昌盛。在亚瑟王出生的时候,他就预言亚瑟王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不列颠的伟大君主,并带领不列颠走向巅峰,而亚瑟王也没有让梅林失望,通过拔出“石中剑”应证了将来。所以在《被掩埋的巨人》中魔法师梅林为了维护亚瑟王的统治用巨龙的龙息让大家集体遗忘有关亚瑟王对撒克逊人所做的一切。魔法师梅林在英国现实中是民族团结概念的制造者。他们放弃教科书选择用巨龙的龙息,使所有人记忆集体遗忘,以此一劳永逸。并且为集权还魂,虽然君主已经死去,巨龙躯壳的归属有所争议。它的迷雾让人丧失曾经灿烂辉煌的文明、民族认同的荣耀、他们引以为傲的历史以及伟大的梦想等等这些记忆……它让人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强调人对宏大概念的依附,然后利用这些宏大的民族新概念冲淡旧的民族矛盾,用新的民族团结记忆来遮盖旧的民族冲突记忆。这与民族主义者做法是一致的,都是披着和平的外衣进行征服。

2.僧侣—官僚团体

僧侣在英国现实社会中代表了官僚团体或者是知识分子团体。他们摇摆不定,是人类社会运行的技术员,盲目地维系着邪恶而不自知。不管他们是否被统治阶级奴役,在新体制或者是旧体制里,他们永远都有一席立足之地。他们可以为了集权奉献自己的生命,即使与信仰毫无关系也可以将其视为技术上的行为。一旦发现了其他轻松有利的路,他们的犹疑迟早会让他们反戈一击,背叛旧主人转而投奔新的主人。

(七)埃德温—下一代革命者

年轻的埃德温代表着英国现实中下一代革命者,也许是仇恨的希望,也许是仇恨的种子。小说从一开始就围绕着夫妇二人寻找儿子展开,在寻找儿子旅途中,夫妇二人结识了撒克逊少年埃德温,虽然他并不是夫妇二人的孩子,但他们在路上尽可能照顾埃德温。在埃德温和不列颠老夫妇告别踏上复仇道路时,埃德温恨所有不列颠人对他带来的一切伤害,但他不打算把这对在途中给过他帮助温和的老夫妇视为仇人。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样微不足道的力量完全没有办法阻止这场即将到来的血战。但至少有一个撒克逊小男孩和两个不列颠老人达成了和解,这是两个民族记起遗忘记忆时一个积极的开始。也许在未来撒克逊人与不列颠人厮杀时,埃德温也许会回忆起这段记住男孩时的友谊,此时的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二、现实生活中记忆是否应该被遗忘

爱情自始至终都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中国以亚当和夏娃之间的爱情为人类历史源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伏羲和女娲兄妹之间的爱情故事为源头。西方则是以宙斯和奥林匹斯山上众女神为源头,其中以女神赫拉为正,其他女神为辅。在小说开头妻子那么依恋丈夫,丈夫唤妻子“公主”。两人同舟共济,但是埃克索对曾经一起生活的模糊記忆里有背叛,小说结尾揭开事实真相他真的不后悔吗?也许看到小说的任何一个人都相信他犹疑过,在故事的最后他还是决定面对真相。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吧,它总是让人卑微到尘埃里。所以埃克索选择了妥协,他说“我们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让我改变主意的不是某一件事情,而是在一起生活的这些年让我慢慢改变了,也许会有一些别的原因了。虽然伤口愈合很慢,但终究还是愈合了。” —爱情里面遇到一切问题的解药,既不是自欺欺人也不是时间的长短,它需要的是两个人持续积累和重新经营。小说作者没有交代屠龙驱走迷雾后,曾经宁静的山谷是否会迎来腥风血雨,但记忆的打捞同样酝酿着希望、积蓄着力量:因为好的坏的记忆都是宝贵的财富,清醒的做出选择总好过混沌的蹉跎。

小说中比特丽丝因为记忆的遗忘对自己和埃克索的爱情深信不疑,而埃克索则隐隐约约对自己的爱情有所怀疑。虽然记忆遗忘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妻子当作公主一样对待,自己则像一个骑士一样守护在公主身边。但当他们听到船夫讲去世外桃源的小岛,只能一次渡一人并且两人需要讲述在一起最快乐的记忆才能一起上岸生活时,埃克索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因为他不敢保证自己和妻子是否有一样的记忆。但是到了最后,去小岛成了无法避免的问题,找回记忆的他们是否还能一起走下去?

放弃记忆选择遗忘就意味着割去自己身份的一部分,无论好的坏的都是自己拥有的。如果因为害怕积怨就选择逃避是懦夫的选择。小说最后作者为了给记忆是否该记起一个交代,让去小岛成了无法避免的选择。当以往记忆被打捞上来时,他们找回的记忆和历史仇恨一样并不美好。如果他们之间的纽带没有老妇人认为的那么牢固,夫妇二人站在对立的位置,比特丽丝是否能原谅埃克索曾经对她的伤害。曾经造成的伤害已经存在,找回记忆后他们之间存在瑕疵,夫妇两人还能像当初一样风雨同舟?

结语

上述主要探究了小说中重要角色对应英国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阶级以及遗忘的记忆是否应该记起?正如小说的最后作者让夫妇两人记起遗忘的过去,本文始终坚持认为虽然记忆确实是过去的事,但即使是最黑暗的往事,仍然还是需要记住。只要真实发生过就不能被抹去,历史的长河才不会让事实的真相模糊不清,只有这样才能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

参考文献:

[1]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小进译.2016.1

[2]克里斯托弗·斯奈德.不列颠人:传说和历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范勇鹏译.2009.1

[3]托马斯·马罗礼.亚瑟王之死[M].南京:译林出版社,陈才宇译.2008.1

[4]庞好农.真相与危机:评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8(2)

[5]龚自强.遗忘还是记忆?-试论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J].藝术评论.2017(12)

[6]李浩.健忘、混乱与僵硬的木偶-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J].上海文化.2018(5)

[7]黄夏.被掩埋的巨人:历史迷雾散去之后[J].南方都市报.2016.2

猜你喜欢

创伤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低位窦道伤口2例治疗经验及文献复习
格罗瑞创伤后的女性自我
浅析《仪式》中塔尤创伤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