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孩子”设计的课程
2019-09-10周琴
周琴
CC是一名早產儿,患有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症。走路经常摔跤,双眼视力差,接不稳东西;学习有障碍,自卑而敏感。但他语言交流和表达正常,记忆力很强;当他感受到他人的善意与关怀后会特别黏你,拉着你、抱着你。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六年来,在学校的支持下,围绕“用爱教会爱,在爱中学会爱”的目标,我们开展了由近及远、由小而大、由内而外、由自身而他人的“恒爱”班本课程,CC和同学们也在系列课程中彼此温暖,共同成长。
爱,从悦己开始。悦纳自己是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是人快乐生活的能量。针对CC的特殊状况,我们设计了爱父母、爱自己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课程。在“我是怎样出生的”课程中,同学们讲述从父母那儿听来的故事。这一课对CC触动尤其大。原来CC出生的那天,妈妈产检后坐出租车回家,出租车为避让突然冲出的行人而失控,导致了他的早产。当他知道父母为养育早产的自己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时,渐渐变得懂事,面对同学不经意的嘲笑,不再抓脸扯发,伤害自己,他学会了爱惜自己的身体。
“不一样的我”才艺展示课也让热爱音乐的CC找到自己的长处。他主动申请每周三中午午休时间主持班级“音乐讲堂”,带着同学们了解久石让、迈克·杰克逊等艺人和他们的作品。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对他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半学期下来,CC爱说爱笑了。
爱,在被需要中渐浓。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归属感,学校开设了“谢谢我的伙伴”感恩课。感恩课上,铭铭说“我要谢谢CC每天帮我们小组拿餐勺”,汐汐说“我们要感谢CC每天给班级开灯”,岑岑说“我的铅笔掉了,CC总是第一个去帮我捡”……敏感自卑的CC听到同学们的夸赞,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一边抽噎一边给大家鞠躬。从那以后,他开始抢着倒垃圾,虽然经常会把垃圾洒一地;他开始争着为花草浇水,虽然经常会把自己的衣服弄湿;他开始主动为班级领取需要的物品……
三年级开展的“合作力量大”课中,为了让CC在班级足球联赛时有上场的机会,每天中午,男生们指导他守门,还派人在周围为他捡球。其实守门对于CC来说是很困难的事,他每天从操场回来都是满头大汗,脸、手臂、腿总是伤痕累累。为了尽快学会守门,他还报了一个足球训练班。在赞美与被赞美、需要与被需要、努力与成就感中CC逐渐变得通情达理、乐于合作。
爱,在给予中壮大。到了高年级,我们的关爱行动开始走出校园,开设了许多关爱环境、关爱社会的活动课程。为保安叔叔保洁阿姨“送温暖”、走进“白鹭溪”探寻湿地秘密、举行“我在深山有远亲”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与邛崃水口镇30个留守儿童家庭结对时,CC选择了一个失去父亲、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9岁男孩小文。节假日,CC一家总会去水口镇看望小文,帮小文家收菜、种地、砍竹子等,也经常把小文带到成都,让他感受城里孩子的生活。
爱,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六年,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系列活动课程中不断成长,从关爱身边的人、事、物这样的小爱,延伸到对陌生人、对社会、对祖国无私、无求的大爱,“恒爱”逐渐成为班级每个孩子身上特有的精神文化。曾经因自卑、敏感、充满暴力的CC,因为被爱也变得满满都是爱。在假期他和妈妈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凉山州为贫困儿童送衣服,去SOS儿童村献爱心……因为被爱,所以学会爱的CC被评为“学校优秀志愿者”。因为身体原因,CC文化课成绩不甚理想,但他的阳光、豁达,感动了一所有名的私立中学校长,校长破格录取了这位阳光少年。
走出银小的CC,把博爱带到了新的学校,和新伙伴组成“地中海”义工团,参与关爱白血病儿童的系列爱心活动。假期里他还代表学校去往美国,参加义工交流活动。
其实,在银都小学,CC只是众多孩子中比较特别的一个,但爱的课程,是面向全体的。爱就像泉水一样,汇成溪流,润泽着所有流淌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