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探析
2019-09-10杨念
杨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留守儿童学困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2-0141-01
随着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教师作为学生人生路上的陪伴者,有责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导,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一些弥补。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爱,因而他们的性格很容易出现偏激,而且由于缺乏家长的管束,在教学中同样不愿意听教师的话,从而对于语文教学产生巨大的障碍。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应当选择放弃,而应当适当的调整自己教学方法,倾斜教学资源,通过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课堂中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知识的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进而结合课堂活动,让学困生进行组织,建立师生良好的信任,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好感,并在语文知识活动中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知识能力。通过多层面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实现学生教育转化,提升对于学困生的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在对于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教育中,教师常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根本就不听讲的问题,在教导中教师因为学生情感敏感的原因不能够进行过分苛责,造成学生语文学习难以突破。因而在转化探析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对于他们有什么作用,语文可以让学生与家长进行交流,能够理解对方深层次语言含义。其次教师在学生了解语文作用后,需要建立学生良好的兴趣,通过转变教学思路与方法,以结合丰富网络资源,提升课程的丰富度与趣味性,从而提升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语文文化探讨会,在文化探讨会中,教师可以详细的讲解汉字的意义,汉字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作用,以及学生学习汉语之后能够掌握什么样的能力。而后要求学生进行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让学生写下对家长想说的话,由教师邮寄给学生的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实现学困生语文学习态度的转变。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课堂注意,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由于留守儿童身份的特性,许多教师用语言定义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不合群的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自己的言辞,避免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离。另外,教师应当通过课堂问答,鼓励学困生进行语文知识回答,并对于学生的回复进行激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并形成良好的课堂归属感,从而有效的促进学困生学习状态的转变。
例如,在《少年闰土》这一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效的改变自己教学方式,实现对于学困生的课堂教学转化,首先教师需要充分提高学困生对于学习的注意力,通过让他们朗读课文的方式,将他们引入课堂中,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在学生的回答中,鼓励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同时在学生回答后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实现学困生课堂学习状态的改变,促进他们语文学习效果的提高。
3.组织语文知识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语文学习动力转化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更应当在全方面培育学生,实现学生人格的良好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知识活动的方式,从而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语文活动组织中,教师可以将任务分工下放给学生,赋予学困生重要的任务让他们做好人员组织,竞赛人招募,以及各种活动要务。通过良好的锻炼学困生。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实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良好的情感联系培养,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当前这个经济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够忽视留守儿童这一巨大的问题,教育作为培养人最好的手段,更应当在留守儿童问题处理上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上,教师需要从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入手,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提升对于他们的关注度,并结合有意义的语文知识活动,转变他们对于学习的看法,从而实现教育对于他们良好的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志敏.小学语文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分析[J].人生十六七,2017(08)
[2]张庆议.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变策略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6):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