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特征分析与引导策略研究

2019-09-10李尚勇陈岭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特征分析网络舆情高职学生

李尚勇 陈岭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网络舆情发生的一般规律出发,针对高职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结合其年龄特征、生源构成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等特点,详细地分析了高职院校易引发网络舆情的重点领域及热点事件,依据传播学的理论,解析其潜在的形成因素。结合职业院校网络舆情监测的相关要求,提出了相应的舆情预警机制及引导性策略,对学校增强对舆情的正面引导、最大程度降低其负面影响而言,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23-0189-03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Research on the Guiding Strategies

LI Shangyong1,CHEN Ling2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engd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Chengdu  610213,China;2.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Deyang  618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general law of the occurr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key areas and hot events that are easy to caus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iming at the specific group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combined with their age characteristics,the composition of students,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and analyzes the potential formation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ublic opinion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and guiding strategies,which has a goo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schools to enhance the positive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and minimize its negative impact.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internet public opinion;characteristics strategy

0  引  言

根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互联网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社交及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及渠道,已经成为一名社会人生活的必需环境,人们借助微信、微博、QQ、抖音、快手等通讯交流工具,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由于互联网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每一个节点都与另外的节点相连接,并具有多条路径,每一位网民既是内容的生产者,也是内容的传播者,他们通过互联网络对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态度与情绪,这些各种表达方式的集合,就形成了网络舆情,它是社情民意的体现和参照[1]。

网络舆情以网络为传播载体,由于网络自身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使舆情的传播具有突发、快速、不可控的特点。与现实社会相比,某些有争议的观点或者话题,经过少数网络大V或者网络活跃分子,对事件态度的快速表达,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强势声音,而不同意见者因发声太小,或选择沉默,渐渐失声。从而形成了“沉默的螺旋”现象,少数积极分子的意见,反而成为了整个舆论的主导意见。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来源和集散地,加之其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形成期,极易受到各种网络舆情的侵扰,所以,研究和探寻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的问题、成因、引导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具有紧迫而重要的意义。

1  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因其主体知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好奇心理重、个性化特征明显,与其他网络舆情相比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导致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易发性和广泛性。作为大学生,他们既有社会网民关注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主观性和自觉意识,又有在校大学生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特定知识层次的群体所关注的特殊问题,而自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广度又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产生和传播渠道也非常之广、覆盖面极大。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网民,已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参与者,由此,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稳定的校园窗口,通过学生网络舆情的状况,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当前正在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同时,正面或负面的高校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校园文化的健康程度。相对于高校学生这个大的群体,高职学生因其生源构成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不同,在网络舆情方面,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1.1  网络舆情热点呈现出区域化、校园化、生活化的特点

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调研分析及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高职学生的主要关注热点呈现出“一大一小”两头重的特点。“一大”是指:作为青年学生,对社会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生命健康事件具有较为强烈的关注,也较为敏感。如:2018年发生的中美经贸摩擦、问题疫苗事件、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系列事件等,都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与热议。“一小”是指:高职学生也特别关注发生在校园的,与自己学习、生活、就业相关的事件,如:学生食堂饭菜质量、课程的合理安排、师生关系,校园环境卫生等方面。对政治、社会、文化等意识形态问题不敏感,参与程度低。

1.2  网络舆情传播渠道呈现移动化、多平台的特点

高职学生的手机使用率较高,微信、微博、QQ、校园贴吧等已成为学生交流沟通、表达意见及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近一年来,网络直播及短视频已成为新的热门传播手段和途径。高校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舆论生成,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心发散式传播或一般性的串联型传播,而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交融互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形成链式传播,它以最快速度实现最大范围扩散。所以,高校一些敏感性的个体事件,如不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置,容易迅速酿成公共事件。

1.3  网络舆情话题呈现出多媒体、高时效、突出现场感的特点

因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采集视频、图片,通过微博、微信、QQ快速地传播出去,具有极高的传播效率及时效性,加之,图片或者短视频的传播形式,除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外,其真实性获得了人们潜意识的确认,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事件信任度和感染力,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热点事件[2]。

2  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征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共性,但基于二者在生源组成、职业培养目标、校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异,其网络舆情的构成因素也有较大的不同[3-5]。

(1)根据我国学历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的生源构成,相比于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学生知识基础较差、书面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特点,所以在校学生中,较少产生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学生的凝聚程度较低,有利于进行教育引导。

(2)高职学生学制短,学习内容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态度更倾向于务实,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话题敏感度低,但对于发生在身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关注度高。例如:职业院校的食堂、寝室成为公共热点,学校的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选,实习、就业安排等日常事务,受到学生高度关注,极易形成网络舆情及热点事件。

(3)高职学生在高中学习及高考阶段,就普遍产生有挫败感,加之,在当前就业环境下,高职学生在与本科生的就业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难免产生困惑及焦虑情绪。由于互联网络的虚拟性及隐秘性,恰好成为学生宣泄情绪的场所。所以,高职学生在网络上的表达,相对于本科生而言,表现得更加直接,缺乏理性表达和深度思考,情绪化、偏激化较为严重,易于形成网络言语冲突和网络暴力,严重时,可能诱发大规模的校园群体性安全事件。

(4)高职学生因社会阅历浅,对网络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对网络上呈现出的虚假信息及夸大宣传缺少辨识能力,容易产生偏听偏信、人云亦云现象,自身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助推者和受害者,以至于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3  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3.1  加强“一站两微”窗口建设

职业院校应以校园网站为平台,加强校园新闻网、校园论坛、学校官方微信、微博等传播媒介的建设,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力求事务公开、过程公正、结果公平。让“一站两微”成为学院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平台,架起学院与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3.2  建立网络媒体学生社团、协会,引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通过组建网络媒体学生社团、协会等多种方式,组建一支由学院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会干部等为主的网络媒体管理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协助学院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并主动利用各类校园网络平台发言、发声,宣传主流思想及观点,在为学生解疑释惑的同时,进行正面引导。要形成定期汇报和舆情研判制度,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总结,形成有建设性的分析报告,总结处置过程的良好经验与不足,进行改进。如发现舆情,应及时对舆情发展情况进行研判,并同时向学院相关部门汇报,及时处置。

3.3  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公开、及时发表信息

实施积极的网络舆情预警制度,并针对各种类型的校园危机及重大事件,制定详尽的预警方案,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做好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有事件发生,按制办事,各部门协同,及时、稳妥、有序地进行处理。学院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保证对外信息发布的准确、权威和透明。只有实事求是地将真相和事实告诉公众,才有助于化解矛盾、稳定局面、安定人心、维护形象。

4  结  论

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置是一项重大且复杂的工作,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发生,极易形成公共事件,一发不可收拾,对高校声誉、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同时对正常的高校工作造成干扰。构建与完善高职院校自己的网络交流平台,尽量畅通各级、各类问题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师生、社会各方的期待,加强高校的公開化、透明化、民主化管理,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引导,都可淡化网络舆情的负面效应,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7-08-0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

[2] 吴鼎.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2):99-103.

[3] 宁莹莹.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9(1):117-119.

[4] 尹言太.中国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发展与引导研究 [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 巴琳琳.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研究 [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尚勇(1974-),男,汉族,重庆云阳人,副教

授,博士,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职业教育;陈岭(1986-),女,汉族,四川武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及少儿编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特征分析网络舆情高职学生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话语特征分析
2021年天府机场地面风场特征分析
2016年熊本MW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