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催生乡村景观生态重塑
2019-09-10杨漱诗
杨漱诗
乡村,在大家脑海中,本是阡陌纵横、鸟语花香的印象。不知从何时开始,乡村与城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宽马路、小洋房、现代商贸业态越来越多。在现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经济、空间格局和社会形态的迅速变化影响着乡村空间格局重构。国内有学者以传统乡村景观基因识别来探讨乡村景观保护规划,还有学者以景观的视觉美化和环境体验的适宜性,提出了乡村景观可居度、可达度、相容度、敏感度、美景度五度,建立以人居环境为导向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是“半城镇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其乡村景观保护之路的探索,对其他地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半城镇化地区的典型代表
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地处成都市西南近郊,距离双流国际機场仅20分钟车程,距离天府新区核心区约半小时车程,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价值洼地。
花源镇位于大件路东侧,场镇面积约5平方公里,由于靠近双流机场,属于航空限高区,因此建筑高度均普遍较低。近年来,已形成多处高档别墅区(如龙湖悠山郡、北大溪山樾、山水丽都),主要集中在场镇东侧的牧马山上;在场镇周边平坝地区,也有几处较大的楼盘(如金科廊桥、蓝泊湾、金秋乐园等);还有两所大专院校,位于场镇中心,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成都地铁10号线延长线正沿大件路修建,预计将于2019年底通车,届时,花源镇的地理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开发速度和城镇化进程也将大大加快。
其所辖乡村主要位于老川藏路(318国道)西侧,以串头村和老花源社区为例,串头村还保存着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状态,目前已与新希望集团签订了整体开发协议,将被整体打造成“现代农业生态园”;老花源社区沿川藏路部分是典型的乡镇商贸功能,远离大路部分依旧是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景观,现有少量农家乐。包括成绵乐高铁与川藏路之间、大件路两侧,均有一些散居农户,进行着花卉、苗圃和蔬菜种植。
花源镇乡村景观到底将走向何方?原生态保护和新生代改造利用两种模式,或许可以为其做一些参考。
原生态保护模式
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在现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大规模乡村改造建设表层显示的是以现实使用功能为目的,而深层把握则是人地关系永久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地方审美空间表层是非功利的,实质显现映射出人地关系本质的取向价值。在相当长时期内,乡村审美景观是最重要的布局规划原则,实用功能是次要位置。
目前乡村规划关注用地空间布局,对于镇区规划是建筑街区和交通布局,对于镇域规划主要是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村庄人口分布等方面。镇域生态规划研究最近略有增加,而审美空间、文化空间以及相应景观格局规划研究很少涉及,甚至没有。乡村景观含有广大区域的农田,具有农业生态和接近自然特点。田园景观是广大乡村可持续发展基础,应该是乡村地区最有特色的部分。
现代中国快速城市化造成大量传统建筑和古村落消失,其中地域地理脉络格局毁坏引起的生态景观性质变化是最致命的。比较乡村审美空间与实用功能经济空间,探究其各自空间组成动因有相互对应关系。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审美空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审美空间场地的游历,可以获得优雅的文化享受境界,进而产生比经济效应更深更广阔的人地关系情怀,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感情基础。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法国香槟小镇
很多人都说欧洲的乡村景观是全世界最美的,欧洲的乡村建设也是全世界的最成功范式之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欧洲国家成功地解决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来乡村衰退的问题,并把乡村建设成无数人向往的田园。
与欧洲相比,今天中国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差距似乎并不太大,但中国的乡村,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景观面貌,都与欧洲乡村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虽然不完全恰当,但说明了乡村环境总体非常落后,与城市完全不在一个发展水准上。
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法国香槟地区为例,这里是法国香槟酒的起源地和主产区,其乡村区域承担葡萄种植及香槟酿造的功能,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UNESCO香槟地区景观协会(Association Paysages du Champane Unesco)对本地区乡村葡萄酒产业景观制定了详细的景观名录。按照单坡山地形、山谷地形区分2种主要景观类型,以描述各类型的土地利用形式;详细分析葡萄园、森林、农田、村庄等景观要素的点、线、面和色彩等形态特征,并描述其结构、肌理、形式、材料等景观结构和特点;根据山地葡萄园的风土条件划分了29个景观小区。
▲成都周边“网红”村:四川崇州道明竹里
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竹里”,这两年变成了成都周边的“网红”村。其实设计师并没有对村庄“推倒重建”,而是深入研究了当地的竹艺文化,在原生态村落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创意设计,打造出来的文旅村落。
竹艺村身处崇州市道明镇,距离成都市区50余公里。村落乡风淳朴,生活气息浓厚,邻里关系亲密,是天府林盘的典型代表,并拥有本土气息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竹艺村的设计师袁烽,在亲身深入探访村庄现状与需求后,试图为其打造生态、文化、产业、生活、公益“五位一体”的乡村基础设施空间及文化产业系统。
目前竹里是周边市民喜爱的近郊游目的地,也是设计方面工作者参观学习的重要场所。设计团队将传统文化的“禅意”与居住空间的“实用性”结合起来,创造出既与传统村庄融为一体的竹、瓦外立面,又不失时尚、艺术的内部空间,堪称国内乡村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经典之作。
新生代改造利用模式
以人性化+精细化适时更新整治
除了尊重原生态的乡村景观,必要时还需要对其进行更新整治。常见的更新策略主要有:土地整理、村庄更新、景观建设等。具体来讲,又包括土地合并、农田重划、灌溉渠系和道路建设、公共空间更新、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更新、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等措施。
▲载满乡愁的“乡村博物馆”:四川威远县四方村文化陈列馆
位于四川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的文化陈列馆,洁白的墙面把院子反衬得光亮,风车、锄头、镰刀等有序摆放,就像刚使用过一样,回溯几百年的民风村貌历历在目,一个穷山村变身模范村的奋斗历程在脑海中回旋。文化陈列馆面积不大,却内容丰富,通过历史变迁、科学发展、盐商文化等展示,再现了四方村村民拓荒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历程。
“我们建起了楼房,却弄丢了乡愁。弘扬传统文化,让子孙后代记住乡愁需要一个载体,所以我就构思,建一个村史馆。”威远县史志办主任冷国文是文化陈列馆建设的发起人。四方村历史悠久,而且很有名气,为了留住乡愁,留住子孙后代对故土家乡的眷恋,他四处奔走,终于争取到县上的资金和项目,于2014年8月,建起了内江市首个村文化陈列馆。
如今,在文化陈列馆,游客可以通过一件件陈旧农具、一个个历史实物、一幅幅真实场景,还原各个时期的威远面貌。
▲消失地平线上最后的田园小镇:四川香格里拉小镇
稻城亚丁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其云南境内的景区建设远远优于四川境内。为此,四川境内的香格里拉镇邀请省内外专家为其支招,花大力气规划建设了“香巴拉小镇”,带动了当地经济与城镇风貌的全面提升。
香格里拉镇位于稻城县南部,乡域面积约756 平方公里,乡域大部分地区海拔2700-3500米左右。乡域内山脉纵横延绵,河流两侧有少量平坦用地。
位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的香巴拉小镇,总体模仿藏传佛教中的圣城意境,利用雪山作为景观背景,采取藏式风格,营造出坛城、大小转水、时轮广场等一系列宏伟大气的景观构筑物。
香巴拉小镇总体定位是“消失地平线上最后的田园小镇”,是借势大景区、打造精品小镇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学习。
新型乡村景观的重塑
不难看出,不同的地方有适合自己不同的发展之路,因地施策应该说是对乡村景观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对于花源镇目前尚存的乡村景观区域,应划定一个“重点保护区域”,在这个范围内不应进行大规模城镇建设,应运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手段,将原有的乡村景观予以保留,对其中不够美观及功能不合理之处予以改造。
我们将这一区域划分为“一轴两带三心三区”的规划结构。一轴,是沿现状水系串联形成的一条“特色林盘发展轴”。两带,分别是沿串头村和老花源社区主路形成的生态景观带。三心,是选择现状较好的一处林盘(陈林盘)進行详细规划设计,作为特色林盘节点承接一定的游览接待作用;中心景观节点以开敞的田园风格为主,形成一片稻田景观;南侧入口节点作景观化处理,在不破坏乡村景色的前提下,增加标识性。三区,是指依托三大景观节点,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形成不同的大地景观。
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景观特征需要采取多样化的发展途径:价值突出的景观需要保护与保存,普遍存在的景观可根据发展需求合理更新,以促进景观利用、获得社区福祉。保护与更新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传统乡村景观需要更新农业设施和基础设施以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生态旅游;更新措施也需要遵循保护原则,关注重要景观特征,保护历史景观,同时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条件,管控新建发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