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施为,助推城市竞争力多极绽放

2019-09-10许小燕

产城 2019年2期
关键词:独角兽营商服务业

许小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成都经济成功转型的重要步骤,也有助于成都城市能级的进一步提升,助推成都加快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在谈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成都的意义时,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教授陈光表示,“经济成功转型,本质上是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动力转变,这是迈向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关于成都城市能级的进一步提升,成都有关于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设定,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最终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这是对未来发展长远战略的设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就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实际上也就意味着整个成都城市能级的提升。”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陈光认为,新的一年成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或许是良策之一。

产业融合,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产城》:2018年成都市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文化旅游、生活服务五大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在您看来,成都服务业发展现状如何?产业融合对服务业发展至关重要,成都将如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陈光:去年,成都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文化旅游、生活服务五大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高于成都经济8%的增长速度。目前成都服务业GDP比重达到55%,增加值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四。未来,服务业将成为对成都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的一个部分。成都服务业发展至今,自然有很多亮点。一是成都的会展经济异军突起,已经在全国的会展板块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去年我们成功举办各类重大会展689个,实现会展总收入1091.9亿元,增长约17.2%。全国城市会展发展指数是一百三十一,仅次于上海、广州、北京,在全国会展当中排名第四;在全球指数当中,成都处在内地城市发展第三的位置,位于全世界会展100强的第89位。二是成都生活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都是休闲之都,成都市政府把成都作为休闲生活性城市进行打造。按照现在的计划,将在商贸、旅游、文化餐饮、康养等五个板块打造每个板块近千亿级的消费市场;另外,还将打造一些传统生活服务载体。包括春熙路、盐市口、天府中心和国际空港新城商圈,未来还会有天府新城、天府中心、天府奥体城等等;以后还有满足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并且引领高端需求的发展趋势。第三就是成都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当前,成都市正高起点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成都2018年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接待游客2.4亿人次,增长15.8%;实现旅游总收入3712.6亿元,增长22.4%。且在1月23日举行的“2019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成都入选“2018中国旅游影响力城市TOP10”,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第三位。

当然成都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成都的物流发展虽然已有基础,但物流发展和当地产业的结合度还不够。其次,我们的旅游要素很优质,但旅游要素和品牌之间的整合和优化度还不够。第三,城市已经有很好的发展,但是城市的交通设施还相对滞后,交通和现代商贸的结合度还不够,特别需要有交通枢纽的整体规划建设,也就是我们现在谈到的TOD。所谓TOD就是一种包括交通站点、城市商贸的综合开发。最后则是产业的融合度不够,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度不够,现在我们已经不把城市产业简单的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而是2.5产业或者1.5产业。产业融合已经非常重要。

怎样才能把成都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从制造业本身来讲,依靠精密制造、柔性制造、个性化生产等技术支撑进入,实现从过去的传统制造业到先进制造业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利用高度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把需求、制造、服务很好地整合在一起。第三,就是要寻找市民的新需求,引入双创特别是大众创业的业态,把需求通过双创的途径与3D打印技术等分散化制造手段相结合,形成有效融合。

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产城》: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成都市当前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在您看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立“5+2”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吸引更多风投、创投机构聚集对成都民营经济发展有何助益?

陈光:成都民营经济在成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就超过了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现在也处在迅速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发展民营经济本身就像发展所有市场主体一样,要让它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给它提供发展的服务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保障就是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资金的保障和支撑是民营经济得以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载体,所以更好地创造一种金融体系,包括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风投到园区和企业附近显得尤为重要。风投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能够寻找到盈利的机会和具有价值、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因此我们要把企业发展的需求和风投、创投机构做很好的链接,促进经济发展的快速转换,包括从创投到创业的转变、项目支撑的需求和资本供给的转变,助力成都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产城》: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亦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发展基础。2019年,成都着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对于今后成都营商环境建设您有何建议?

陈光:2019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市场投资、政务服务、科研创新、人才要素、法治保障等环境。今年是成都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年,所谓营商环境,实际上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所必须经历的各种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总和。进一步打造成都营商环境,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点,除了创造政策性、平台性环境之外,还需要营造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诚信、包容、和谐、清廉的人文环境。通过环境的治理让企业发展得更好。第二点,要抓住现在企业发展的关键困惑,很多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需要多部门的协作。“比如要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如果没有海关检疫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的综合改革是不可能的。”第三个方面要建立“尊商重商优商”的公平市场环境和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继续落实一系列“尊商重商优商”政策举措,真正让民营企业家放心、安心、开心,着力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荣誉感;建立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建立企業创新失败的退出机制、预警机制、识别机制和补救机制。

多管齐下,大力发展新经济

《产城》:2018年成都市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培育独角兽企业4家,新经济活力居全国城市前列。请问成都在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举措,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陈光:在2018年的双创创造会上,成都位列中国新经济发展指数第七名,成都正在成为最适合发展新经济的城市之一。早在2017年成都就召开了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专门部署关于新经济发展目标和内涵的理解,并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和举措。接下来成都市政府也正式印发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制定未来经新经济发展的规划性政策,指出2022年发展新经济的目标,包括发展新经济当中重要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的指向。此外,成都还成立了专门指导新经济发展的机构新经济委,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特色机构。有了机构和载体,才能够将政策落实。另外,在成都天府新区,独角兽岛已经开工建设,未来,这里将建成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独角兽岛,聚集一批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形成集群效应,独角兽岛将助力成都新经济发展。

未来成都新经济的发展,第一肯定要有新的理念。不是靠传统的发展老工业那种模式,甚至也不是简单的信息化模式。新经济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经济,是一种融合状态的经济。这需要有新的、个性化的理念,需要有更多服务业、物流业共享,注入到新经济里面去。第二还需要有创造性的需求。没有需求的发展总是没有目标的,当然这种需求本身要和成都市市民不断增长的包括公共服务的新的更高层次需求相结合,这样我们发展新经济才有落脚点。第三要落实好新的政策。我们现在有很多政策,还需要关注到一些新机构的成立,更好地进行职能划分,落实新政策。最后,打造更多新的像阿里巴巴那样的业态,助推成都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完善社会保障,培育壮大消费市场

《产城》:2019年1月1日,新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税扣除政策实施,这对激发成都市居民消费潜力、培育壮大消费市场有什么影响?这里的“培育”和“壮大”分别怎样理解?您对成都培育和壮大消费市场有何建议?

陈光:说到培育和壮大消费市场,我们先要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消费者怎样才愿意消费?这里需要三个很重要的条件,一方面是收入要提高。没有收入,怎么可能有接下来的消费。另一方面是有了收入,还要有可支配收入。只有我们的收入当中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时,我们才有可能将可支配收入当中的一部分用来消费,进而成为消费的一种内在需求的总和。第三是我们有了可支配收入也不一定就会消费。如果社会保障不健全,养老、教育、医疗没保障,即使有钱大家也不愿意消费,而是存钱养老,所以社会保障健全也非常重要。这次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当中,专项附加税六项扣除,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到社会保障内容,这是社会保障健全和完善的一个重要步骤。此举无疑是提升居民消费潜力、培育和壮大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

这里面谈到了两个词,一个叫培育,一个壮大。所谓培育,首先我们得有基本的消费能力,有这种可支配消费收入的增加。再说壮大的部分,这里面实际上涉及到就是面对未来新的需求。消费本身要逐渐升级,而且逐渐向更高级化的、更具有创造性和附加值的方向去升级,这里面就有引导和逐渐培育壮大的一个过程。简单说,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要通过不断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对高质量消费的感知水平,进而实现能够落地的消费行为。这样的消费行为正好可以促进整个社会消费市场的逐渐扩大。这种消费本身,反过来也能引导和刺激可持續经济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独角兽营商服务业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遇见独角兽
营商环境软转型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认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