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律失常的治疗从哪些方面着手

2019-09-10隆元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根治窦性心心动过速

隆元军

心律失常是临床诊治中大家较为熟悉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较多的表现为心律不齐、心房颤动等各种症状。据临床诊断分析会造成心律失常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诱发及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等等。考虑到该类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性,人们不断加大对其治疗的关注力度。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心律失常的治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在对具体的心律失常临床表现进行了解之前,我们可以对决定其具体症状的患病性质进行有效区分。

1、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会因心律失常等对正常的脑血流量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患者若出现脑血管病变情况会导致其脑供血量不足。这种情况下的临床表现大多为头晕、目眩、甚至是失语、全盲等情况的出现,情况较为严重还会出现抽搐、昏迷以及瘫痪等症状;

2、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通常情况下,任何一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因此而造成的冠状动脉处血液流量减少,有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氧、缺血症状。若原先患者就患有冠心病等疾病,就会造成一些综合征的发生。其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胸闷、气短、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是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若患者出现较为快速的心律不齐症状时,肠系膜动脉处可能会因血流量急剧降低而产生痉挛。胃肠道缺血患者就是其中之一,具体的表现为腹胀、腹泻、腹痛甚至是胃出血、胃溃疡等疾病;

4、肾动脉供血不足:由心律不齐导致的肾虚流量减少,具体表现为蛋白尿、氮质血症、或是少尿等情况的出现;

5、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疲乏、咳嗽等临床症状。

二、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与具体治疗方案

在了解具体的治疗方案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连续、动态地监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及时纠正患者心律失常的主诱发因素;若患者出现较为严重心律失常症状或是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需对其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明确病因,去除病因,有效治疗,预防复发。并且尽早发现心律失常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都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当患者被确诊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时,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有效治疗: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若成年患者因心律失常而致使频率高于100次/分,则有可能为窦性心律失常。

治疗: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有合理应用β受体拮抗剂;必要时,还可加入地尔硫卓一类的钙通道阻滞剂进行病情缓解。

(2)窦性心动过缓:同等情况下,若成年患者的窦性心率频率不及60次/分,则有可能为窦性心动过缓。

治疗:若未发现该类患者具有临床表现症状,则不需要经过药物治疗。但若该类患者因心律过缓而出现供血量不足等情况,则需要对其患病情况及身体耐药性等进行有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麻黄碱、阿托品或者是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3)窦性停博: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窦房结已无法实现正常冲动。

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该类患者应用向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心脏部位的有效刺激,从而促使其起搏;再有就是通过丙吡胺进行抗胆碱治疗,从而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潴留。

(4)窦房传导阻滞:突出表现为本应传导至心房处的窦房结冲动遭受到阻滞、延缓。

治疗:若该类患者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若症状较为明显、频繁或持续,则可对其应用阿托品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情較为严重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加于5%葡萄糖中实现静脉滴注。

2、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期前收缩: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具体是指患者的心室肌某一部位发生起搏点异位。

治疗:对该类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药、胺碘酮以及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是较为常见的。

(2)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这种症状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治疗:通常采取其他方式对其进行治疗。

3、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前期收缩:该类患者具体表现为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出现激动。

治疗:该类型症状往往较轻,无需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2)心房颤动:该类患者的心房电活动失常,通常表现为快速且无规则的颤动。

治疗:可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或肝素等抗凝药品;并通过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药物实现病情缓解;最后借助β受体拮抗剂以及洋地黄类药物帮助降低患者心室率。

(3)心房扑动:快速性心律失常,介于房颤与房速间。

治疗:在对患者进行转复及心室率降低时可借鉴以上治疗药品,不过该症状的有效终止方式以直流电复律治疗最为有效。

4、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1)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具体表现为房室交界区的异位激动。

治疗:对该类患者治疗,可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一类的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并通过应用稳心颗粒等中成药帮助患者有效缓解心悸等症状。

(2)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该类症状形成对比。

治疗:若患者对洋地黄一类药物出现中毒反应,则可对其应用利多卡因、钾盐以及β受体拮抗剂进行有效治疗;若非如此,则可应用I A、I C或者是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治疗。

三、心律不齐的其他治疗方式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类型的药物治疗,介入和手术等治疗方式也经常被用于心律不齐的临床诊治中。

1、电除颤、电复律:该种治疗方式对于出现室扑、室颤等情况的心律不齐患者而言是较为有效的,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心脏复苏。不过,若患者出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低钾或是伴有附壁血栓等症状,则应避免使用该类治疗方式。并且,该种治疗方式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皮肤灼烧或是心肌损伤等不良反应。

2、心脏起搏:若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表现出用药效果不确定或者是副作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就可对其进行心脏起搏治疗;又或者窦房传导阻滞患者发生晕厥或是药物治疗未见成效等情况,也可对其进行人工起搏器植入治疗。

3、导管射频消融:该手术治疗方式常用于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以及预激综合征等众多心律不齐症状,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由双路径、旁道引起的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根治率可达98%。并且,导管射频消融应用于室上速患者的根治疗法十分典型,其根治率可达到98%至99%以上;房颤患者的导管射频消融术也备受人们关注,通过术式固定能够有效隔离肺静脉部位实现根治且根治率可达95%;针对心房扑动类患者,应用导管射频消融也能够有效阻断环路根治房扑且根治率也可达95%。此外,即使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时,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并未发作,也可采用起搏和诱发等方法推动手术进程。

4、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若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是心搏骤停等心律不齐症状,则可对其进行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植入治疗。

临床医学中对心律不齐该疾病的治疗手段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有效选择。在依据患者的不同类型心律不齐症状进行用药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药物种类或是剂量调整。如果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出现较为强烈的不适应感或是副作用,还可在医生的有效分析后,进行介入或是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 最后,小编建议各位患者在治疗后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注重饮食健康,避免抽烟、酗酒等情况的发生;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积极参与社交;日常监测血压、血糖等等。

猜你喜欢

根治窦性心心动过速
自贡市:多措并举 力促根治欠薪
通江县:“三集中三联合”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思考心电图之169》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日本:一招根治乱停车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根治融资难需要多方发力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