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道德建设的专业意识养成
2019-09-10金涛
金涛
摘要:教学是一种“道德的活动”和需要付出的“道德的事业”,它与社会道德和教育伦理有着密切联系,需要遵循特定的教学道德与教育规范。同时,教学活动也是一项专业活动,它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素养。所以,应当从教师教学道德视角出发考察教师专业意识的内涵、特征、意义等,分析教师专业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制约因素,探究推进教师专业意识发展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教学道德;专业意识;师德建设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并不只是一句浪漫的诗句,而是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评价。诚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过硬的教学技能,还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因而,可以从教学道德角度审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探究教师的专业意识培养,以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教师教学道德与专业意识的内涵
(一)教师教学道德。教学是一种“道德的活动”和需要付出的“道德的事业”,它与社会道德和教育伦理有着密切联系,需要遵循特定的教学道德与教育规范。对于教学道德的内涵,美国学者斯伽克认为,教学道德是将道德原理运用于教学过程、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教育伦理。我认为,教学道德是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实践和道德秩序,也是在教学活动中衡量和评价教师应该或不应该做某种行为的价值标准[1]。
(二)教师专业意识。所谓专业化是指某个普通职业群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职人员、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美国学者里奇提出了专业的基本特征:拥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从业者需要接受专门智力培训;能够为社会提供某种独特的公共服务;拥有专业伦理规范和严格的职业标准。很明显,教学活动是一种专业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专业意识,能够自觉履行教学道德,完成教学任务。
(三)服务意识。学习活动是学生自我经验的意义建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在应试教育理念下,许多教师都通过“说教”、“灌输”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于是,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一言堂”的舞台。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成长,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将教学活动演绎为共通、共享、共融的成长平台,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期望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活动是一种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兴趣、意志等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教师给予学生较多的关注和较高的期望,就能够使学生产生较好的学习动机和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和包容学生,以赞赏和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鼓励、理解与支持。
(五)反思意识。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反思性教育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断地对课堂效果、课程价值、课程改革、学生成长等问题进行追问。如果教师不对日常教学进行反思,只能获得刻板的教学经验,形成物化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必然会阻碍教师的教学技能及教学道德成长。所以,教师要将教学反思融入实践之中,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修正自己的教学价值取向[2]。
二、当前教师教学道德中专业意识的发展现状及“瓶颈”因素
(一)教师教学道德中专业意识的发展现状。教师专业意识包括教师、专业、意识三个概念范畴,从字面上看,教师专业意识具有主观性、专业性、自发性的特征。近年来,学者们从教学道德维度研究了教师专业意识,挖掘了教师专业意识中的伦理因素,这些丰富了教师专业意识的涵义。目前,大部分教师普遍缺乏专业意识,达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状况,只是在课堂上“努力地”表现自我。当然,也有许多教师认为,教学是一门良心职业,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世等。总体来说,教师对教师专业意识了解并不深刻,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定位把握不准。
(二)教师教学道德中专业意识发展的“瓶颈”因素。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应试教育机制的制约下,学校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被定义为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而教学成绩成了评价教师好坏的基本标准,这种歪曲的教育体制无疑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意识培养[3]。二是受集体主义道德影响。长久以来,我国建构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道德体系,在这种道德体系中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但是隨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注功重利成为社会价值准则。三是专业意识教育缺失。近几年,我国相继实施了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和教师从业资格制度,此举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教师资格认证和职称评定中很少有教师教学道德、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内容,并未考察教师的敬业精神、反思意识、服务意识等内容,这明显不利于教师专业意识发展。
三、教师教学道德中专业意识的养成途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实现教学道德价值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道德,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这就需要从教学实践视角审视教师专业意识发展问题,探究教师专业意识发展的方法路径。
(一)树立教师专业意识。教师教学道德成长是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教学道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调节教师与教学的关系中生成的。当下,人们多以自我利益为行动标准,以自己的利益得失评价事物的价值,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定道德评价标准,更不能将利益标准作为教学活动的价值准则。应理顺教学活动中的利害关系,建立“以善治善”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
(二)践行教学道德准则。道德的价值就在于个体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和履行,只有将教师专业意识培养深植于教学实践当中,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道德认知和道德素养。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没有一种社会伦理是自然生成的,必须先进行活动,才能获得这些德性。因而,教学道德的养成离不开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只有将教学道德规范融入师生双边关系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所以,应将教师专业意识培养深植教学实践之中,建立科学的教师专业意识评价机制,推进教师专业意识发展。
(三)进行教学道德反思。道德反思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教师专业意识的有效方法。因而,教师要以特定教学情境、教学活动为出发点,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追问、批判和修正自我教学行为,对各种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反馈,对自己的观念、能力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还要通过写教学后记的方式,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学道德规范,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道德、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教师专业意识是教师教学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载体。所以,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意识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以更好地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宁虹.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意识品质的养成[J].教育研究,2009,7
[2]侯英梅,宋斌华.论教师教学道德中的专业意识及其养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1)
[3]王海燕.教学道德:有效教学的价值基础与伦理线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