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视角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研究

2019-09-10陈勋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创新创业提升

陈勋

摘要:一直以来,高校将人才培养工作视为办学的基础与核心,通过有效地搭建学生与企业的桥梁,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对于优质人力资源的需求。在创新创业视角下,笔者将高校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理论知识阶段、技能应用与实践阶段及综合素养优化升级阶段,通过描述与分析,最大程度的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优化教学教育工作贡献个人的力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4-0105-03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创业逐渐成为推动大学生就业的良好途径。同样,大学生作为国家创业工作的生力军,对于提升国家创新与发展起着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形成良好的辩证统一关系。优化大学生创业工作对于维持经济结构平稳运行、提升民生发展质量具有极强的推动力,还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就业的重要性,他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此,为有效提升高校就业率,优化就业结构,需要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高校要以优化学生素质教育为重任,积极培养学生们的职业软实力,以期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1创新创业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创业同创新相融合是创新创业的内涵,并且其定义和适用面逐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推移,二者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创新是创业工作的表现特征之一,具有极强的引领、带动作用;创业是创新的体现,具有极强的基础性作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十九大以来,二者的联系程度大幅提升,企业间的结构转型工作与产业生产模式大幅优化升级,一些高耗能、低产出企业逐渐走向衰亡,新型的创新型企业收获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无形中为更多的大学生带来了创业机遇。目前,创新创业逐渐演变为提升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和第一驱动力,自身具有极强的拓展就业能力,是优化国家经济结构的重中之重。

就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而言,不同国家的学者均有着不同的看法,对于它的认知同样存在不小的争辩。其中,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应对创新创业大背景的良好催化剂。一般而言,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是陪伴他们终生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并且直观的体现在大学生职位发展方面。随着国家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尖端科技产生并且逐渐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中。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模式愈发成熟与稳定,带动了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大学生优化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优化自身的核心素养、拓展视野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2.1 主观意识薄弱

因为缺乏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课程培训,当前大学生自身的主观意识较为薄弱,并且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足,往往极容易产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由于欠缺成熟的规划,导致自身的社会经验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除此之外,因为缺乏管控,导致大学生们过度独立与散漫,不利于有效的培养自主创新与创业能力。在创业伊始,因为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较低,使得他们往往无法应对市场变化,极容易产生迅速开始创业、迅速走向衰亡的局面。对于大学生而言,虽然当前社会提供的实践机会和发展机遇较大,但是由于自主意识薄弱,使得他们往往懒于参加实践活动,不利于更好地优化自身的核心素养。

2.2 客观条件的欠缺

纵观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课程来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一直存在,并且愈发根深蒂固。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教师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使得高校往往片面的沿袭传统教育模式,对于社会需求充耳不闻,最终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教育,自身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提升。与此同时,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存在严重的缺位问题,并且亟待解决。随着市场对于人力资源需求的不断革新与升级,高校虽然已经在逐步投入资金和出台政策进行教育改革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化教育机制,使得改革工作极具片面性,实际产出较少。因为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法规政策,使得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较难系统化的进行,使得学生们自身的创新创业之路充满荆棘与坎坷。

3 创新创业视角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对策

3.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理论学习,对于专业技能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此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往往极容易陷入瓶颈。为此,为有效打破束缚,提升学生们的职业核心能力,需要将专业教育引入到高校教育工作中,通过提升二者的结合程度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创新创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创新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并且给传统的知识教育带来较大的冲击。为此,只有将专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更优的提升学生们的适应性与专业能力,更加轻松地应对市场变化。

3.2 加強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育质量提升与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样对于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从教学经验、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只有高校不断提升自身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才能有效的挖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潜力,以期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提升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高校需要积极开展教师进修工作,通过鼓励和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学习来提升他们的知识理论储备,并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每一位学生面前。第二,积极引进校外专家。高校可以通过聘请专业团队和管理部门来为学生进行经验分享与知识传授,通过校外专家的专业知识来充实学生们的认知,更好地填充他们社会经验的空白,帮助他们拥有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组建优质的教学团队。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通过组建教师团队来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能力,通过资源共享和互帮互助来尽可能的弥补教师教学工作中的短板,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来逐步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期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们的职业软实力。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学生健康成长是第一要义,全面优化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是最终目的。为保障双方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双方需要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并逐步形成完善的协调咨询机制。与此同时,需要明确双方权责,通过建立健全完整的合作法律制度来最大程度地厘清双方的职能,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另外,完善的评价机制同样不可或缺,只有更加真实与客观地反应具体合作效果才能为双方未来更加健康与可持续的交流合作奠定基础,并形成良好的咨询、保障与合作体系。随着双方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需要逐步完善调研工作,保证校方能够寻找到更加适合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的良好企业,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更加优质的学习实践机遇,为提升综合素养与职业核心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

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其中,只有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们的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才能真正优化他们的创业能力。究其根源,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进行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传授。为此,高校需要在强化学生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拓展创业平台、鼓励自主创新创业来更好的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与学习意愿,保证他们能够在实践教育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更好、更优的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其中,在实践教育课程中,高校必须以实际的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强化专业技能来使得学生们更好的走向社会、走进市场。就教学体系而言,需要坚持提升第一、第三课堂的融合程度,保证整体的教育模式更加富有生活化与可实践性,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能力提升链,从而最大程度的优化高校实践教育课程的实用性。除此之外,适当进行课程改革同样至关重要。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打造完整的课程改革链来更好地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全面优化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为提升实践教育课程质量,可以采用创业竞赛、创业课堂和科研项目学习等形式来提升教学工作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并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更好地组建课堂能力提升链条。学与做相结合是实践教育的第一课堂,在进行创业教育工作时,需要不断优化学生们的研学路径,打造完整的实践链条,为学生们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创业梦带来契机。

3.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3.5.1 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与思想水平的关键,对于大学生们的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极强地推动力。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态是高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能够为其有效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能够为个人成长与进步带来坚实地基础,是学生实现个人理想的重中之重。

3.5.2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挫折与苦难能够顽强应对,不畏艰苦、敢于奋斗是当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只有真正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才能逐步走向成功。为此,高校可以采用创办心理讲座的形式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做好沟通疏导的工作。

4 结语

作为当前热门词汇,创新创业自身的含金量极高。随着国家对于学生就业、创业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学生们的创业梦得到了实现的契机,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健全和营造更完善、更适宜的教学政策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以期逐步走向专业化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林佳.創新创业视角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3):94-95.

[2]柴媛,马艳秋,徐嫣含.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创新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205.

[3]金芯茹.创新创业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1):161-163.

[4]杨红娜,曹禹,孙飞飞.新时代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8(11):32-36.

[5]黄婷婷,覃吉春.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01):205-206+212.

(编辑:杨梅)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创新创业提升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