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自清阅读教学思想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2019-09-10张丽丽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朱自清阅读教学

张丽丽

摘 要:我们熟知朱自清散文大家的身份,但少为人知的是,他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具备复合素质。他与叶圣陶一道,在语文阅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朱自清、语文教育、阅读教学

前言

2018年11月22日,是朱自清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我们熟知他的作品,如《春》《背影》《荷墉月色》《匆匆》等,但他也是一位语文教育家,被誉为“语文教学方向的全才”。

朱自清生活于特殊的年代,先后在南方、北方,中学、大学任教,有着28年的教学经历,在语文教学方面,有深刻的思考和造诣。叶圣陶曾评价他说:“朱自清兼有中学和大学的教学经验,兼有新旧文学的修养,除了文学造诣以外,他又富有研究的精神,除了本国语文修养外,他又有外国语文的精深造诣。”1本文主要从其阅读教学思想进行阐述。

朱自清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教育思想

朱自清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重任务论断:“一方面训练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一方面传播现代知识与文化;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本”2。

针对阅读教学任务,朱自清与叶圣陶合著了《精读指导举隅》(下文简称《精读》)和《略读指导举隅》(下文简称《略读》),系统阐述了其二人总结的阅读方法。朱自清的基本阅读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问读法和参读法。

精读法的特征是“纤屑不遣,发挥净尽”。它要求读者要咬文嚼字,既要理解文章内涵,又要分析句式,探索写法。精读时要先确保通读全文,所以可用宣读法,也就是“依据对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和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精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了进一步涵泳,所以派生出诵读法。这是对中国古代教育教学方法的重大继承,将诵读的方法不仅仅运用于古诗文的学习,也推广到现代白话文的学习。诵读的要求有:“第一求其合于规律”,也就是要根据文字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来诵读,能使用恰当的轻重音、表情和语调来读。“诵读是很有意义的事。有几点可以注意。第一是轻重音的分别。第二是表情。第三是声调。”3“第二求其通体纯熟”,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切己体会作者心绪情感。精读的过程:初读——复读——细读。

略读法的特征是“提纲挚领,期其自得”。这种略既是老师指导上的略,也是学习用力上的略,学生不需仔细咀嚼,这种读是顺其自然的。但要注意的是,需要心到、眼到。略读的步骤:泛读——选读——串读。

问读法。“无论阅读何种书籍,都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总得认清几个问题——也可以叫题目”。问读法贯穿整个精读和略读全过程。问读法对于现代的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批判地、反思地读”。

参读法。“精读方面要多多参考,略读方面还要多多参考”“多多比较方能进一步领会优劣得失”,参读法派生出了比较阅读法。朱自清十分重视比较阅读法在阅读训练中的积极作用,他在《了解与欣赏》一文中提到,“比较的方法对了解和欣赏是极有用的”4 一方面弥补青少年理解力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主题的把握。朱既主张将同一题材的相同文体进行比较阅读,如同样关于亲子之爱的作品,朱建议将鲁迅的《药》《明天》《祝福》和挪威别恩孙的《父亲》进行比较。朱自清还提议教师在授课时将现时所读的课文与“读过的课文或眼前报章杂志的材料”5进行对比阅读。参读法类似于目前教育界的“超文本阅读”,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仍有广泛的应用,参读法的目的在于让读者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内容和情感,训练思维,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高度,真正地达到了解与欣赏文章的目的。

略读——精读——问读——参读,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朱熹读书法(循序渐进、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的理念。

将朱自清阅读教学思想应用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

在2017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这切合了《精读》和《略读》的另一位著者叶圣陶的“读整本书”的理念。新课标的课程结构中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都有关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内容,可见其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地位。朱自清将一本书的阅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认读——了解——欣赏——批评,“了解与欣赏为中学国文课程中重要的训练过程”6。针对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特点,绘制了下表:

由于整本书的阅读量大,耗时长,所以教师是无法像教授例文一样完整监控学生的阅读全过程,因此非常有必要将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和技巧教予学生。朱自清的精读与略读指导,为我们打开整本书阅读的大门,无论是其对阅读流程的划分,还是阅读方法的使用,都 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主页君. 除了“背影”和“橘子”,关于朱自清,你还应该知道这些!|纪念朱自清诞辰120周年.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s://mp.weixin.qq.com/s/SebFcK_acq66jIuXhwS2ZQ.2018-11-22/2018-11-27.

2.林暉 周小蓬.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凌云岚考释.朱自清卷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87-88.

4.杨紫涵.朱自清的读写教学实践及当代意义[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8:5.

5.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1):56.

6.朱自清.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87.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朱自清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朱自清的较真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