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时事热点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梁艳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时事沙尘暴教材内容

梁艳

摘 要:时事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反映了社会热点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地理又是个时空结合体,因此可以把两者结合开发成地理教师的课程资源。运用时事热点不仅使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课堂讲解言之有物,还使说理性增强,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立足于实际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时事热点 地理教学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1],是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深奥或远离生活实际,以致晦涩难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可以用一个比较直观的、浅显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时事热点进行举例教学,从而使理论通俗易懂,以便达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效果。

一、时事热点是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更新

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尤其是人文地理方面。地理教材内容在我国每5年更新一次,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就导致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偏差。地理老师应该及时的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时事热点引入课堂教学,这样就能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让学生学习与时代同步的地理知识。

例如,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增长模式》中讲到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所以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模式向“三低”模式过渡。但在新闻报道中早已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三低”态势。

二、时事热点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语言规范,高度概括,看起来总是那么的高大尚,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就会使讲课内容偏向理论,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费劲,理解不深入易导致遗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适时的引入国内外正在发生的热点新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例如,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这一节,讲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时,可以引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主办了一系列的主题外交活动,精彩纷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开启全新的征程,中国正在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经济全球化。

三、时事热点是对课堂氛围的有力调节

以一个好的导语导入新课往往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2]。在讲授地理课程时,为了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授课的过程中讲课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时,适时的引入恰当的时事热点,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的氛围,使沉闷的课堂活色生香。

例如,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在讲到荒漠化的危害时,可以引入今年日本遭遇沙尘暴的新闻报道:据日媒报道,2017年4月7日,日本遭沙尘暴来袭,范围殃及日本西部到北部的广大地区,算得上是日本自1967年以来首次巨大沙尘暴了。日本气象局表示,此次沙尘暴是由从中国吹来的大风携带的黄沙而成。 “中国吹来的”,此言一出,中国人坐不住了,“什么?你们自己国家发生沙尘暴,怪我们咯?”,“中国的风能带着沙子漂洋过海去袭击日本?日本人的想象力真是够大的,居然让中国背锅?”中国网友怒称不背锅!

四、时事热点是对试题背景的准确把握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偏重于材料性的试题,多考察我们身边的地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2019年高考大纲的说明中写到[3]: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的情景,着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将时事热点和地理学科的命题立意及能力要求有机融合在一起,蕴藏在其中的时代信息、社会舆情扑面而来,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不仅得到了体现和运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也得到实践层面的呼应与统一。这就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时事热点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及早接触与地理相关的时事热点,熟悉试题的出题背景,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稳操胜券。

例如,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文科综合,第6~8道选择题中所给的材料: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等材料信息就是来自于2017年2月7日的新闻报道: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國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五、时事热点是对自身地理素养的有力提升

地理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与理念,或个人能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由地理知识、能力、方法和观念等组成。地理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时事热点一方面能够反映国家意志,另一方面也能够反映民众需求及社会愿望。诸如环境问题、重大工程建设、国际交往、人口、资源、能源等热点,其中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极其丰富,给人启发,使人遐想,有如沐春风、耳目一新之感。对于培育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以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都有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依然在进行,探讨依然在继续。地理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时事。做为中学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主流报纸、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搜集与地理相关的热点信息,分类整理形成素材库,以便上课时使用。总之,在教学里面,穿插一些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解说,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些,一方面可以增加地理学科的教学吸引力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增长学生们的学识修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原理的理解能力,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我们的国家和世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冯增俊.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201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时事沙尘暴教材内容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时事绘
沙尘暴来袭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冬日沙尘
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