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化史观的中学历史教学
2019-09-10王会姣
王会姣
一、课标、教材简析与教学立意
1.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课标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因此本课以“现代化史观”这一史学理论作为核心理念,采用感受、认知、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到“以史为鉴,史为今用”的教学目标。本课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三个方面:
大致知道: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相关史实,以及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相关的典型史实。
初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综合因素的产物,包括新科技革命、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交通与信息技术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跨国公司以及两级格局的瓦解等,其中新科技革命是最根本的动力;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二战后交通运输技术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级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为各国普遍认可并接受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略有感悟: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生产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以及贸易的全球化,通过对其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不论是非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教材解析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全球化趋势。本课既是必修二模块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具有对整个模块总结性的作用。本课内容主要阐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与展望,其中教学重点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原因的分析,可以深刻的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学习过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但初中重在基本史实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的学习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3.教学立意
通过对课标以及教材的简析,本课立足于“全球史观”的史学理论,其教学立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是现代化史观的“时间观”和“空间观”。
这一立意主要体现在本课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重点表现了现代化史观的“时间观”,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重点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空间观”。通过以上的立意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论高度,加深对“现代化史观”的理解,同时也为高考41题小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是现代化史观还体现为一种话语体系。
现代化史观是人类对自身的交往行为在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基础上的扩展与深入的认识,是交往主体自我意识在参照系和拉近过程中的重构。在这一多维度、多主体的重构进程中,每个主体都有自己加入其中的轨迹,也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诠释着自身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既交流、融合,也有矛盾、紧张、甚至是冲突。因而不同的现代化史观反映了不同群体对历史进程话语权的争夺,反映了现代化史观研究进程中对其规则制定权和制度设想权的争夺。这一立意重点是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蔡女士早上的整个日常活动。
引出问题:蔡女士所用的生活用品都来自于哪些国家?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进而引出本课(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讲授新课
(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问题1: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在封闭隔绝的状态下独自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地从隔绝走向交流?经济全球化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1)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启动)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开始)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进一步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进入高潮)
问题2:你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分析下面四则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总结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材料一:组图《被接近的距离》。
材料二:德国的统一,促进德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四: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说:“阻止经济全球化无异于阻止地球转动。”
归纳总结得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是其根本动力;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级格局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疏通了商品流通的渠道。
通过信息产业全球化的分析的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
(2)资本的全球化
(3)贸易的全球化
指导学生观看图片:
通過观看图片分析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对发达国家而言:利大于弊。
2.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课堂小结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经济全球化”。请学生结合身边的故事来感悟经济全球化,讨论中教师可以视情况决定参与程度,最后归纳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是采用感受、认知和体验的方法讲授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感受部分,主要是采用课前搜集和整理资料,进而交流资料来导入新课。在认知部分,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和总结拓展来讲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最后通过课堂体验以及课下体验来进一步感知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