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消防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思考

2019-09-10冷强汪雁

消防界 2019年22期
关键词:消防救援综合人才

冷强 汪雁

摘要:基本掌握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情况,进一步摸清“全灾种” “大应急”能力要求和人才需求,征集各级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至关重要。本文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问题,完善国家应急治理体系和应急能力现代化进行探索思考,发出消防人的声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应急力量建设;能力;人才;综合;消防救援

为进一步了解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转型升级和综合应急救援机动力量建设情况,掌握“全灾种”“大应急”能力要求和人才需求,收集各级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布局决策咨询工作,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抢险救援力量调研组于6月底赴黑、吉两省消防救援总队综合应急救援机动支队开展调研,通过与业务专家和基层指战员广泛交流座谈,获益匪浅。

一、力量建设的现状

这次调研活动得到两个总队的高度重视。总队长对调研活动做了批示,要求全力配合搞好调研工作。调研活动期间,正值应急管理部开展个别干部考核、主题教育等任务,领导干部会议多,但牵头处室对调研提纲都做了较好的研究,将应急救援机动支队建设的相关文件(《总队综合应急救援机动支队建设指导意见》《省级抗洪抢险救援队调整组建方案》《综合性应急救援专业队建设实施方案》《综合应急救援机动支队组建方案》等)进行了梳理分析和论证。

总体来看,两省机动支队的组建方案、力量编成和装备配置,按照应急管理部要求已初步到位,训练和组织管理程序紧凑流畅,全灾种战备救援器材库室门类齐全,架子化、箱子化、标签化,三化要求简明实用,战勤保障大队队员队容严整,精神奋发,操法技能熟练,配合默契,救援战术运用合理,很好地展现了消防队伍新时代昂扬精神面貌及消防员精湛的专业素质。基层单位灭火装备种类齐全,技术先进,装备精良,有多类灭火车辆、无人机和灭火机器人,充分显示了两省消防救援队伍雄厚的装备保障能力、精干管理调配、实训实战和组织协同能力。同时,两省机动支队在营区设施条件、信息化水平、职业化管理、社会化保障等方面开展了科学高效的探索。

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职能任务,提升重特大灾害事故跨区域救援能力,在应急管理部和消防救援局统一部署下,吉林、辽宁、山西、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等消防救援总队相继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机动支队。

二、主要原因分析

目前,消防救援队伍一线指挥员能力还停留在处置常规灭火救援的水平,不能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任务需要,特别是在地震、水域、山岳、核生化等灾种的处置能力,很难达到主力军、国家队的水平。一是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矿山井下、堰塞湖等灾害中的抢险救援能力还存在不少欠缺,缺少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突击力量和抢险装备,难以满足大规模、长时间、远距离条件下的专业化抢险需要。急需加强“全灾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实战组训能力。二是综合保障能力弱。在重特大灾害和事故救援行动中,通信保障、力量投送、战勤保障能力直接影响救援成败。当前,消防救援队伍遂行大规模抢险行动的通信指挥系统尚不完备,无法满足重特大自然灾害中大兵团行动的需要;空中、水上投送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航空救援装备种类和数量极少,难以满足困难条件下快速投送兵力和大型装备的需要;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还不具备在野外环境下数千人以上规模的自我保障能力。三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人才建设特别是适应遂行应急救援任务需要的指挥人才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目前,由于新招录消防员正在集中培训,加上部分人才流失,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缺编少员情况很普遍,现有人员承担了双倍的工作任务强度,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指挥人才的理论素养和思维层次与“全灾种”救援任务的要求差距较大;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科技素质明显偏弱;具有丰富应急救援经验和一定理论积累的应急救援人才相对匮乏;应急救援力量专业训练开展不力,专业救援培训渠道较为单一;人才保留储备较为困难等。

三、建议和思考

(一)加强“全灾种”“大应急”学科专业体系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要紧跟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的新趋势,主动适应“全灾种”“大应急”职能使命,把学科发展方向与队伍当下和长远的力量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前期开办消防指挥、消防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思想政治教育4个本科专业基础上,积极申办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应急救援工程、火灾勘查、装备与后勤保障等专业,覆盖指挥、技术、装备、政工等全岗位,使学科建设水平处在消防救援队伍国内外院校中的领先地位,占领学科制高点。

新开设专业要建立学院、队伍和地方三方专家审核机制。学院作为应急管理部的直属教育科研单位,有责任也有必要建立“全灾种”“大应急”专家库,在学院、队伍和地方,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懂应急管理、善抢险救援的实战性专家,为国家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事业提供智力、人才支撑。

(二)提升教学训练实战化水平

实训课程必须与队伍训练大纲一致,建议按照新的《队伍训练与考核大纲》专业训练内容,学院与队伍成立课题攻关组,修改老旧教学内容,开发新的训练课程,满足基层队伍组织训练的需求,避免学院训一套,队伍练一套。一要提高教员教学实战化教学能力,二要加强学员的体质训练,三要建设实战化教学条件,四要做好假期实习,五要组建尖刀队参加国内外比武竞赛,六要突出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性人才教学培养。

(三)建立灾害救援装备技术研发中心和灾害物证鉴定实验室

从历次重大灾害救援的经验看,灾害救援打的往往是装备战,消防救援队伍目前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灾害抢险装备和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队伍抗击大型自然灾害的能力。学院作为消防救援队伍唯一的本科学院,要想在未来“全灾种”“大应急”战线上凸显地位和作用,建立灾害救援装备技术研发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灾害物证鉴定实验室更好地服务救援战斗任务灾情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更好地服务研发中心,未来不但可服务区域队伍,也可面向全國灾害救援队伍服务,是扩大学院影响力的重要窗口和使命担当,同时也是学院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托平台。

(四)建设“全灾种”教学训练基地和灾害救援国家示范队

依托华北应急中心,建设大型“全灾种”救援训练基地和灾害救援国家示范队。基地由消防救援局和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统一建设,共同管理和使用,避免出现学院和消防队伍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建立一支为我所用、服务队伍的灾害救援国家尖刀示范队,平时可用于学院教学训练,是学院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国内突发重大灾害时,还可以成建制派出,抢大险、救大灾、打头阵、立大功。

(五)开办任职教育培训

目前,随着“全灾种”“大应急”职能使命的扩展,基层干部、消防员普遍有在职学习和进修的愿望。建议尽快开展任职教育需求调研,适时开展任职教育(近期为北京应急管理局安全和森林消防地方专业队的两个任职培(轮)训班,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六)依据现有政策法规,积极研究探索职业化、专业化消防救援队伍的人员退出、淘汰机制。

(七)研究消防一线指战员子女报考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时更优待政策。

(八)基层很多超龄业务骨干是消防救援队伍的中坚力量,能否研究提干、保送入学等晋升渠道,留住宝贵人才资源。

(九)加强通信技能培养力度。现在毕业学生中懂计算机的人员较多,但懂通信的不多,学院下步应因地制宜,内外发力,加强信通人才培养和能力生成。

(十)掌握救援装备和实际操作能力。要通晓救援装备的技战术性能、救援使用特点规律、救援装备发展建设现状及趋势,救援装备的日常管理。对于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人员,尤其是总队级以下的领导指挥人员,不仅对所属应急救援力量的救援装备要精确掌握,达到会操作、会使用、会修理的水平,对于暂未列装的信息化救援装备也要做好跟踪了解,增强技能型人才的校队联合培养力度,走开产教融合的探索路子。

参考文献:

季智洲.公安消防部队承担政府综合应急救援职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张坤.公安消防部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D].中国政法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冷强,男,毕业于四川大学,研究生学历,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抢险救援指挥与装备技术教学。

汪雁,男,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搶险救援装备工战效能与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消防救援综合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基于WIFI定位的消防救援系统软件设计
浅谈火灾事故及预防策略
卫星通信在消防应急中的应用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