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帮助600余流浪者从“心”回家

2019-09-10熊颖琪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救助站流浪者义工

熊颖琪

今年46岁的易雄自1990年来到深圳打工,就开始了帮助流浪者寻找亲人的“第二事业”。经他救助的流浪者超600余人,其中流浪最久者长达50年。

深圳市宝安区救助管理站救助组组长刘伟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部分社会流浪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愿意主动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救助站碍于人力有限,也无法保证对每一名流浪者做到定期回访。“但是易雄和他的团队能够有针对性地多次与街头流浪者进行沟通,真正打开他们心扉。然后,他们能够通过获取有效信息,帮助流浪者联系到家人或者劝其来到救助站生活,成效明显”。

流浪经历让他乐于助人回家

“助人回家”是易雄乐于从事并且引以为豪的“第二事业”,之所以有这样一个不寻常的“爱好”,与易雄童年时期的一段流浪经历有关。他告诉记者,7岁那年,他独自一人坐长途汽车去外婆家,但因为坐反了方向,竟一路坐到了湖南衡阳与株洲交界的城郊。整整三天,年幼的易雄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他回忆,虽然当时是6月份,但夜里桥洞下嗖嗖的凉风与不断袭来的恐惧感,让他此生难忘。直到第四天,好心人王阿姨把他带回了自己家,并问清了详细信息,终于联系上易雄的父亲。

基于这段经历,易雄坚信,无论流浪者因为何种原因走出家门,在外最脆弱的那一刻一定是想回家的。也正是因此,易雄在17岁离家到深圳打工后,也开始关注流浪者这一特殊群体,并希望尽己所能地对其提供最大帮助。

“1991年,我帮到的第一个流浪者几乎和我是同龄人。” 易雄回忆,2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为打工遇到了黑中介,生活没了着落,以流浪为生。易雄带他吃东西,又将其带到自己打工的地方洗澡、住宿,以同龄人的口吻敲开了流浪者的心扉。易雄通过将相關信息提供给派出所,只花了几个小时就联系到了流浪者在湖北的亲人,随后,同在深圳打工的亲属前来对其进行认领。

科技让寻亲效率更高

易雄回忆,1998年前,他只是一个人在自己的闲暇时间帮助遇到的流浪者寻亲,后来,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以易雄为首的爱心飞翔救助寻亲团队成立。

自1991年到1998年前,易雄依靠一己之力,曾帮助100多位流浪者找到家人。此后一直到2018年底,他和团队共帮助600余位流浪者寻亲成功。

易雄回忆,寻亲效率之所以大幅提升,主要是组建寻亲队伍后,与全国近20地义工组织“搭上了线”,加上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有线索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从过去找人需要十天半个月变成现在几乎每秒信息都在刷新,仅需几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就能帮助流浪者找到亲人。

目前,这支来自深圳宝安区的志愿者团队与多个网络寻人平台合作,完成信息匹配,还把直播平台当作了又一寻亲战线。

公安系统的技术升级,也让易雄告别了10多年前靠奔波于各地政府部门求证的寻亲方式。他曾帮助一名已经流浪6年的年轻人,通过公安人脸识别系统,调出了他的身份信息。仅仅几天时间,远在云南的家人就赶来与失散多年的小伙子见面。

如今,在易雄60多人的义工团队中,超过80%是“90后”。他们在与人沟通上或稍显稚嫩,但有朝气、有想法,关键是还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长期参与到这项义工活动中。易雄相信,正是有这些新鲜力量的传承,更多流浪者的寻亲之路将得到关照。有了更多人的关注,流浪者的心灵归途就可以少些艰难。 (摘自《北京青年报》5.16 )

猜你喜欢

救助站流浪者义工
流浪者成美国防疫“定时炸弹”
短镜头
无刺刺猬受到救助站悉心照料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带上孙子做义工
救助站
当义工,好处多
浮世绘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
流浪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