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期线损指标和降损措施
2019-09-10张晓雷
张晓雷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根本,也就是说,线损率高,供电企业没有经济效益,亏损;反之,线损率低,最直接的就是供电企业效益好,因为电量损失少了,利润就上来了,而同时也间接反映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员工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因此,线损率高低与其构成的设备、数据监测、跑冒滴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从线损率构成、分析,说明同期线损率指标导致了其高低变化,进而推演降损措施,降低同期线损率。
【关键词】同期线损率 指标 关系 降低
【正文】供电量、售电量同时统计、读取,在实现远程集中抄表以前的人工抄表年代,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但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供、售电量同时抄取已成为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只有同期的供、售电量才能计算出该段时间最科学、最真实的线损率,这就出现了同期线损率系统。
1影响线损率的因素
1.1线损率的概念。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各工业、农业、居民过程中,通过各级升压变压器、各级输电线路、各级降压变压器来输送的,在输送和分配(变压)电能过程中,电力网中各个元件所产生的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统称为线路损失(供电损失),简称线损。线损电量包括从发电厂主变压器一次侧(不包括厂用电)至用户电能表上的所有电能损失。线损电量不能直接计量,它是用供电量与售电量相减计算出来的。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比称为线路损失率,简称线损率。
1.2同期线损率换算关系。同期线损率是指使用供售电量同期统计的有功电量损失与输入端输送的电能总量之比。同期线损率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相关问题。其计算公式为:
同期线损率=(同期供电量—同期售电量)/同期供电量×100%
1.3线损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涉及到电力规划、设计、基建、更新改造、运行维护、检修、计量、管理等各个方面,影响线损变化的因素也非常多。它主要由電网结构、电网运行方式和技术装备等因素来决定。影响线损的直接技术因素是线路的长短、导线的截面积、导线材料、计量的电能表等。
1.4 同期线损率的高低与设备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电网设备可靠连接,就没有闪络、接地故障,就不能造成电能损失,电网通道没有树障就不可能造成接地和电量损失,智能电能表采集不成功或者计量不准确,就会造成同期线损率不准确。
2同期线损率指标体系构成。同期线损率指标体系共分为六大模块:“四分”同期线损在线监测率、数据质量提升、工作质量提升、理论线损计算、系统建设质量、系统应用成果。
2.1同期线损在线监测又分为,分区线损达标情况(发展专业)、35kV及以上分压达标情况、分线达标以及母线平衡达标情况(调度专业)、10kV达标情况及以上分压达标情况、分线达标情况(设备专业)、400V分压线损达标情况、分台区线损达标情况(营销专业)。
2.1.1数据质量提升:供电关口表底异常率、高压用户表底异常率、台区关口表底异常率,而3项指标有分别含表底完整率、表底倒走率。
发展部门是整个供电企业同期线损指标体系管理的管理部门, 全面协调与落实同期线损指标体系管理的相应工作, 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区域内同期线损率的指标体系管理工作。其中供电企业的调度控制中心为同期线损指标体系的网损管理部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 35~35kV 以上的网损管理工作,其工作内容还包括 35~110kV 变电站中母线不平衡管理的工作,并积极配合运检部门开展 10kV 配电线路中的分线线损工作。设备部(运维检修部)为技术线损管理提供支持,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 10kV 分线线损的管理以及技术降损等工作, 与营销部形成配合开展 0.4kV 分台区线损的管理工作。电力公司的营销部为管理线损的管理部门,其工作主要是负责 0.4k V 分台区的线损管理工作以及相应的管理降损工作并配合运检部开展 10kV 分线路的线损管理工作。
2.2建立严密的督导、考核体系。为确保同期线损率切实降低,能够按照同期线损指标体系的指导开展工作,供电企业应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开展好同期线损率设备维护、指标监测、统计,确保各阶段、各工序畅通。依照专业分工布控,发展部总体牵头、统筹协调,运检部、调控分中心、营销部和供电所履职尽责、密切协同,各部门、各专业之间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为同期系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做到同期线损指标稳步提升。
3对照指标体系落实应对措施。供电企业应以《同期线损重点工作评价指标考核体系》为指导,大力开展线损治理工作,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围绕《同期线损重点工作评价指标考核体系》,同期线损领导小组须将最新指标体系按职责分工分解到各部门,全面解析、分解指标体系,并对新旧指标体系进行解析,组织各单位集中学习,熟悉所负责指标的评价标准,明确工作思路和方向,并将各个指标分解到专业、到岗位,确定该专业的岗位责任,按流程、接点做好同期线损指标准确。
3.1采集全覆盖治理:全覆盖包括关口、设备、智能电能表计三方面全覆盖,即七类设备:公用变电站、电厂、主、配电网线路、公变、专变、低压用户需要达成采集覆盖率目标。治理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采集系统指标进行“摸家底”,然后根据关口类型加装表计及采集设备。营配贯通、测点梳理:该环节为数据治理主要环节,分为营配贯通和测点梳理两部分。治理的重点是加强现场数据核查,通过营销、运检间系统对照和统一,夯实数据基础。数据治理内容包括建立动态准确的站—线—变—户关联关系、计量点普查、测点对应和线损模型建立与核查。接口配置治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系统间接口及数据传递采用数据中心或海讯数据库模式。在同期线损与七大支撑系统间的接口配置,开发部门应严格遵守科信、信通部门的规定。利用同期系统“四分”线损日监测功能,及时处理异常问题,每月对高、负损线路、台区逐线路、逐台区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有效提升各项指标达标率。及时进行维护、配置,确保负损台区数量持续下降。
3.2数据治理质量复检:根据前述工作结果,供售电关口数据已基本采集至同期系统,本环节借助同期系统自检异常及人工排查方法,复检采集数据的全面性、正确性,反查外围支撑系统运行质量,确保数据治理成果。增量数据同步治理:负荷割接、线路改接、新上用户要严格按照营销系统内流程完成添加,并由同期系统专门维护人员在系统内同步更新,做到存量、增量数据的全面治理,完成闭环。加强计量管理,梳理表计缺失、近似配置等问题并进行了集中整治。配网运检管理制度化,规范设备信息变更、配变暂停、恢复和换表流程,保证了同期线损系统基础数据的正确性。
3.3加强日线损监控,各专业每日监控指标完成情况,对于监测的异常数据统一发布在同期线损微信工作群,日统计、日分析、日处理,做到“发现一处、治理一处、巩固一处”的闭环整治;三是创新“五步四监测”工作法,“五步”是管理过程,即查、报、促、帮、评,“四监测”是管理内容,即发展专业、调度专业、设备专业、营销专业在线监测。在日常工作中,“五步”措施形成专业化管控,监测到的所有数据进行“集约化”管理,统一监测、统筹、协调、考评,实现“专业化”管理;四是建立健全考核体系,调动全员降损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以发展策划为核心的同期线损指标体系管理部门,整合人力资源、电网调控、设备运检、营销、供电所资源,加强指标设定、评价、管控以及考核,加强同期系统各项指标监控,保持优势指标,优化提升弱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