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常见消化道疾病诊断与防治(二)

2019-09-10高春花杨瑞娥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高春花 杨瑞娥

摘要:引起猪消化道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在治疗中不明确发病原因,很容易导致治疗失败,使某些致病原产生耐药性,药物治疗效果变差,经济成本增加。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猪常见消化道疾病的发病原因、类型与诊断,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猪常见消化道疾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84

0 引言

生猪养殖中,猪消化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流行传播于各个年龄和品种的猪,发生于任何季节。猪消化道疾病发生后,会严重影响猪群对饲料的利用,导致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死亡率增加,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临床上引起猪消化道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大量致病原侵袭、饲养管理不当均会导致猪群出现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因此,在具体诊断中应该找准致病原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发病率。

1 发病原因

首先,猪消化道自身因素。仔猪出生后,由于消化道器官还没有完全生长发育,很容易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引发一系列的传染性疾病。其次,饲料因素,饲料原料在生产加工中出现霉变或者加工程序不合理,飼料中存在大量生物毒素,进入猪的胃肠道后会影响消化酶的活性,导致胃肠道出现炎症病变引起腹泻。另外,如果仔猪在断奶前后突然更换饲料,或者在养殖中饲料更换过于频繁,均会引起猪腹泻。再次,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猪常见消化道疾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养殖场环境温度不当、湿度较大、光线不足、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粪便堆积、气候发生突变等因素,均会对猪的消化道产生巨大刺激,影响消化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导致消化道蠕动能力减弱,进入消化道的饲料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代谢,随着粪便直接排出体外[1]。最后,致病原因素。引发猪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原,主要包括寄生虫、病毒和细菌。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包括球虫、弓形虫、圆形虫、线虫和蛔虫。常见的病毒主要包括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瘟病毒等,常见的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2]。

2 疾病类型与诊断

2.1 寄生虫消化道疾病

寄生虫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主要为体内寄生虫病,该种疾病常发生于仔猪群体中。寄生虫性腹泻发生后,患病猪会表现出严重的腹泻症状,身体逐渐消瘦,排出糊状粪便。寄生虫疾病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诊断难度较小,结合病理学变化可以对病情作出初步诊断。有实验室条件的地区可以采集患病猪新鲜粪便或者病变脏器组织,采用饱和食盐水法或者漂浮法等手段分离寄生虫虫卵和虫体,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具体致病原。

2.2 病毒消化道疾病

病毒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可以发生在猪的任何年龄和任何生长周期中。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征。其中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属于国家一类或二类传染性疾病,由于上述几种疾病还没有典型药物,因此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病毒感染生猪后均会引发一系列的消化道疾病,诊断难度较大。需要进行严格的病毒学检测和病毒鉴别诊断,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及时扑杀患病猪。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主要危害哺乳阶段的仔猪,仔猪感染上述某种病毒后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很多哺乳仔猪常在发病1~2d后就会衰竭而死[3]。采集病死猪的肠道黏膜组织进行荧光学检测,能明确具体病毒,采用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的原则进行对症治疗,能快速恢复健康。但某些恢复健康的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成为僵猪,需要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2.3 细菌消化道疾病

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的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现严重的腹泻脱水症状,并在短时间内出现死亡。针对细菌性疾病应该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具体的细菌种类,然后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针对性抗生素进行治疗。

3 防治措施

3.1 科学药物防治

临床上引起猪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原多种多样,在具体药物治疗中应该明确具体的致病原,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寄生虫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应该结合具体的寄生虫种类,选择相应的驱虫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引起猪消化道疾病的常见寄生虫为球虫,因此应该重点做好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该种疾病传播流行高发期,提前使用药物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对于病毒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应该明确致病原具体种类,明确患病猪是一类动物疫病还是二类动物疫病,针对治疗效果较差、没有特效药物的疾病,应该采取封锁、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的措施,控制疫病进一步传播蔓延。对于某些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应该立即将病情上报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对于三类动物疫病,应该采用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的原则,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黄芪多糖、病毒灵注射液、利巴韦林粉剂、板蓝根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结合患病猪的具体临床表现,可以将上述药物综合应用;预防继发感染,可以选择使用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应该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抗生素使用中应该确保有效的使用剂量,保证动物体内较高浓度的抗生素水平,抑制致病原进一步繁殖,提高治疗效果,避免致病原产生耐药性。

3.2 做好疫苗免疫接种

疫苗免疫接种是防范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养殖户应该结合本养殖场常见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种类、具体致病原种类,制定针对性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在关键时期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针对性的疫苗免疫接种,提高抗体水平。对于某些仔猪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除做好母猪的疫苗免疫接种外,还应该做好仔猪的疫苗免疫。在疫苗免疫接种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科学免疫接种,避免私自滥用。

3.3 强化饲养管理

养殖场应该始终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哺乳母猪在临产前一定要做好圈舍和体表的卫生消毒工作,在临产中可以使用清温水清洗体表。同时,在冬春季节还应该做好圈舍的通风保暖工作,做好养殖场的定期清扫、定期卫生消毒,避免仔猪吃到发霉变质的饲料或垫草。另外,还应该确保向猪群提供充足的饮用水,降低各种应激,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4结束语

在生猪养殖产业中,猪消化道疾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它不仅影响猪对饲料的利用效率,发病严重后还会导致大批量的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常猪常见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环境卫生、饲养管理不当、某些致病原侵袭等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因此,在实际饲养管理中,需要养殖户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加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l]康梓博,吴昱,卜庆威.秋冬季节猪消化道疾病防治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7(10):90.

[2] 吴清华,王雷振,马璐.猪消化道疾病的类型和特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7(10):278-279.

[3] 祝琳琳.猪消化道疾病防控策略[J].中国畜禽种业,2016(3):39-40.

作者简介:高春花(1969-),女,山西中阳人,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疾病诊断与预防。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