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消化道疾病诊断与防治(一)
2019-09-10卢闯
摘要:猪消化道疾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各个季节均会发生,导致生猪养殖效益降低,生猪死亡率上升,对生猪养殖业长远发展具有较大负面影响。 目前导致猪患消化道疾病的诱因较多,在诊断与综合防治中难度较高。因此,为控制生猪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在日常养殖管理中,要做好防控工作,针对病因采取对应措施,提高消化道疾病诊治成效。
关键词:猪消化道疾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77
0 引言
目前生猪养殖中诱发生猪消化道疾病的病因较多,如细菌感染、病毒侵染、病虫传染等均会导致消化道疾病。在各类消化道疾病发生初始阶要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避免消化道疾病影响生猪正常生长发育。对猪肉质量、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导致生猪养殖死亡率升高,这是目前养殖管理部门与相关兽医管理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于猪养殖中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数猪患病后临床表现为脱水、腹泻、呕吐,此病在各个年龄段生猪群体中均会发生,其中10日龄仔猪患病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5周龄后生猪病死率开始不断降低,成年猪基本无死亡概率。此病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科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潜藏在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粘膜中,在肠系膜淋巴结、鼻腔、扁桃体、气管、颌下淋巴结等位置均能检测到病毒存在。病毒对于日光以及热量较为敏感,对于猪胆汁、胰蛋白酶缺乏抵抗力,选取常规消毒药物能将其有效杀灭。在此类病症治疗中,可以注射阿托品,注射量为2~4mg/头。在30min后,要注射高热一针灵,依照0.1mL/kg体重进行注射。针对育肥猪等要适度扩大剂量,依照0.2mL/kg进行注射,或选取氟哌酸、丁胺卡那进行肌肉注射,或口服鞣酸蛋白2~4mg、活性碳2~5g[1]。
2 猪大肠杆菌病
猪在养殖中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威胁将会诱发肠道传染病症,其基本表现为水肿病、白痢、黄痢等。随着我国养猪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此病呈上升发展趋势,导致仔猪生长成活率较低,对养猪业全面发展具有较大负面影响。致病性大肠杆菌自身存有较大耐药性,其血清较多,抗原组成复杂,防治难度较大。针对腹泻严重的仔猪黄白痢病料要采取药敏试验与病菌分离试验,在病原菌分離中,无菌采集要收取黄白痢病生猪粪便,将其在麦康凯培养基37℃温度箱中培养24h,然后选取红色中等大小光滑菌落,在37℃温度箱中培养16~18h。技术人员要将培养物划线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中。细菌培育24h后选取平板中潜存的菌落膜片进行染色。在大肠杆菌检验中,要开展针对性生化试验,如硫化氢、糖发酵、MR试验、吲哚试验、V-P试验等。选取环丙沙星、头抱噻肟、庆大霉素、红霉素等药物应用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此病高发于3~7日龄的新生仔猪。粪便为黄色水样,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能对其进行针对性诊断。本菌体诱发耐药性,要提前采取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进行控制。选取三甲氧苄氨嘧啶40~160mg、磺胺嘧啶0.2~0.8g、活性炭0.5g,混合均匀分为2次喂服,2次/d,直到其全面治愈。或选取庆大霉素进行口服,2次/d,依照生猪体重4~11mg/kg[2]。
3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于流行性腹泻病毒诱发的肠道感染病症,基本特征为腹泻、呕吐、脱水,在临床变化与表现症状中与传染性肠胃炎较为相似。此病首发于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发生此病。此病高发于冬春时节,在各个年龄段、各类品种生猪中均会感染。在生猪养殖中主要呈流行性传播,一旦发生将会涉及全群。该病主要在饮水源、粪便中大面积传播。部分初生仔猪患病后,会伴有水样腹泻、呕吐,粪便恶臭。在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腹泻后体温开始不断降低,体重下降。脱水问题较为严重,被毛较为粗乱,精神沉郁,厌食明显。仔猪发病3~7d后死亡,其生长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生长体重超过30 kg的生猪各项症状表现较轻,少数病猪精神沉郁,个别存在厌食现象。选取抗生素治疗成效较低,本病流行区域在母猪分娩2周,要刺激生猪机体产生乳源抗体。此病可以选取猪流行腹泻弱毒疫苗以及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注射。在患病阶段可以饮用兽用补液盐进行补液,为对继发性感染问题进行控制,可以选取广谱抗菌药物进行防控,如土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等。中药治疗中,将盐酸山莨菪碱后海穴注射,母猪与仔猪分别注射20, 5 mL, 2次//d。然后选取党参、白术、茯苓各50g,煨木香、藿香、炙草、炮姜各30g,文火煎30min,取出一半汁液加入200g白糖,与精料相拌供给9头仔猪采食。
4 防治对策
4.1 注重饲养管理
在生猪养殖中要做好生猪分娩室与保育室管理,全面参照全进全出原则,对临产母猪进行全面消毒。母猪临产前选取温水对其全身进行冲洗,保持身体清洁。保持养殖环境通风干燥,养殖技术人员要定期对养殖圈舍进行全面清扫,清除圈舍中多余饲料,避免生猪进食发霉变质饲料,导致消化道被病菌感染。另外,要为生猪提供充足水源,在养殖中对各类应激反应进行控制,控制饲养密度,不能过密养殖。养殖中发现患病猪后要及时将其隔离,避免感染。充分隔离后要及时选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降低病猪死亡率,避免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影响。对于不同病原要选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如猪痢疾,针对此类肠道传染病,在治疗中选取痢菌净5mg/kg进行内服,2次/d,连续服用3d为一个疗程。或依照0.5%痢菌净溶液0.5mL/kg进行肌肉注射[3]。
4.2 优化药物防治
积极选取母仔综合治疗、消毒、抗毒、补液措施,母猪在未分娩前要饲喂相应轻泻剂,避免其产生便秘现象。针对患病仔猪,养殖人员要合理选取四环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进行控制。当产出仔猪中病猪数量较少时,针对病猪要选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为病猪补充适量电解质溶液,补充5%葡萄液溶液、微量元素等。相关防疫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补充实践操作经验,在工作中规范化操作,降低失误率,使养猪场整体养殖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4.3 完善疫苗接种
针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病诱发的消化道疾病,各个养殖场要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现状,选取提纯疫苗以及灭活疫苗进行针对性免疫,母猪在分娩前要隔四周免疫1次。不仅要做好母猪机体免疫,为保障仔猪生长抵抗力全面提升,对各类消化道疾病进行控制,针对刚出生的仔猪,要选取安全高效的疫苗进行免疫。免疫操作全面依照规范化要求进行,避免私自随意应用药物。仔猪在出生后产生病毒性腹泻问题,养殖场要选取针对性的弱毒疫苗,对妊娠期间、临产前母猪进行免疫,提升仔猪机体抵抗力。
5 结束语
在生猪养殖中消化道疾病危害较大,此类病症导致生猪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整体质量降低,生猪死亡率升高,养殖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养殖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消化道疾病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高仔猪存活率,提升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智强,赵晓伟.猪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类型及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9(14):112.
[2] 汤思凝,庞学良,林田.猪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类型及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19(2):107.
[3] 唐贤梅.分析猪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J].今日畜牧兽医,2018,34(9):18.
作者简介:卢闯(1984-),男,四川雅安人,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检疫与防控、动物医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