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李氏杆菌病诊治

2019-09-10江希玲常帅徐建波张淑莹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江希玲 常帅 徐建波 张淑莹

摘要: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散发性、流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脑膜炎、败血症、妊娠母羊流产为主要特征。另外,羊李氏杆菌病还属于人畜共患病,一旦防控不及时,很容易导致病情向人群传播蔓延。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羊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羊李氏杆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70

0 引言

羊李氏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染色的小杆菌,单个或成对存在。该种致病菌虽然对羊健康生长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但在自然条件下抵抗能力较差,常用的消毒剂就能将其快速灭火。临床上羊李氏杆菌病主要发生于2月龄到1岁的羊群,每年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患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中携带大量致病原,致病原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和损伤的皮肤感染。李氏杆菌属于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疾病的传播流行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有密切联系,如果天气发生突变、圈舍潮湿不堪或通风不良、运动不足、冬春季节青绿饲料严重缺乏、饲料营养价值较差、缺乏维生素A或维生素B、体内寄生虫感染、沙门氏菌感染,均可引发该种疾病。

1 发病经过

2017年3月13日,某养殖场共养殖山羊89只,其中成年羊33只,剩余为羔羊。该养殖场有6头羔羊相继出现发病症状,基于临床症状较为缓和,主要表现为采食欲望下降,在发病1~2d后,病情在羊群中传播蔓延,患病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采食停止、流涎、跟不上放牧节奏,出现头部麻痹的症状,在羊舍中做转圈运动。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没有犬科类动物活动的痕迹,也没有存在寄生虫的中间传播媒介。但养殖场的整体卫生环境较差,在发病前1周突然降温,圈舍防寒保暖性能较差,羊群拥挤取暖。

2流行病学

李氏杆菌是4大食源性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之一,在动物的体表、体内及饲料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在青贮饲料制作中很容易大量繁殖滋生。该种致病菌通过饮食渠道进人机体后,会通过口腔薪膜创伤侵人,经口腔到延髓附近的脑干部的三叉神经,然后在延髓实质上形成病灶。因此,羊李氏杆菌病的传播流行和羊口腔黏膜损伤有很大关系。在羊养殖中,如果长时间向羊群投喂坚硬的饲料,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很容易造成致病菌传播感染。养殖场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羊和带菌羊。患病羊所排出的粪便、尿液、乳汁、精液、眼睛、鼻腔分泌物、生殖道分泌物中均携带大量致病菌。致病菌除通过口腔黏膜侵害机体外,还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等途径感染。群发性的李氏杆菌病主要与饲料饮水有密切联系[1]。如果饲料和饮用水被李氏杆菌污染,很容易导致群体性发病。李氏杆菌除感染羊外,还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已经查明主要包括42种哺乳动物和22种禽类。因此,在羊养殖中,一定要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避免羊群和其他哺乳动物、其他禽类尤其是野禽接触,重点做好养殖场的防鼠灭蚊工作。李氏杆菌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但该种疾病的发病率不高,常呈现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致死率较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2]。

3 临床症状

养殖场的患病羊采食量逐渐下降,症状较为严重的羊停止采食,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体温升高到40℃以上,行动迟缓,在圈舍中呆立不动,从口腔中流出大量泡沫状唾液,低头垂耳,不能正常行走,行走时左右摇摆。有的患病羊在圈舍中不停地做转圈运动,遇到障碍物时用头部抵住不动,有时还会出现痉挛症状,四肢乱蹬,通常在发病一段时间后能恢复原有状态。患病羊用嘴吃草,但长时间咀嚼后不能下咽。仔细观察患病羊可以发现一个耳朵高一个耳朵低,眼球突出向一方斜视、不能正常转动,并出现零星死亡现象[3]。

4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羊解剖后,发现各个脏器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肝脏外观呈现土黄色,存在明显的肿胀现象,并在肝脏表面存在少量点状的钙化坏死病灶。脾脏呈现严重萎缩现象,表面没有明显的病理学变化。心包积液严重,大脑和脑膜水肿充血,脑实质存在针尖大小的鲜红色的出血点,脑干变软[4]。

5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羊的肝脏组织、病变脑部组织,带回实验室后,进行常规染色镜检,可以发现革兰氏阳性染色的小杆菌,大多呈现单个排列或呈V字形Y字形排列,致病菌两端钝圆,不存在荚膜,不存在芽孢。将病料完全粉碎后制成乳剂,划线接触到血液琼脂平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以及营养肉汤中,在生化培养箱内持续培养24h,温度控制在37℃。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圆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的白色小菌落。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出边缘整齐的黑色小菌落,菌落周围存在明显的溶血现象。致病菌使肉汤均匀混浊,在试管底部存在小颗粒状沉淀,轻轻摇晃试管后絮状物浮起。试管液面不存在菌环和菌膜。将分离得到的致病原进行生化试验,发现致病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甘露醇、鼠李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发酵木糖、戊五糖、甘露醇、棉子糖、侧金盏花醇、菊糖,VP试验、接触酶试验阳性,明胶穿刺阴性,底部呈现伞状生长,不能液化明胶。结合生化试验最终被确诊为林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羊李氏杆菌病。药敏试验发现致病原对磺胺嘧啶钠、土霉素、四环素高敏[5]。

6 结束语

确诊后应该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患病羊肌肉注射20%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5mL,同时肌肉注射水肿克星2mL,2次/d。对具有神经症状的患病羊肌肉注射氯丙嗪,注射剂量为3mg/kg体重。同时,在整个羊群的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剂,添加量为30mg/kg体重,每天饮水2次,连续使用1周。通过采用上述措施治疗7d后,个别患病羊治疗无效死亡,剩余患病羊恢复健康,病情得到很好地控制。在养殖中兽医应该指导养殖户构建严格的防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羊只,从外地引进的羊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期,并调查引种地的疫病流行情况。通过严格的隔离观察、疫苗免疫接种、卫生消毒合格后才能和原有的羊群混合養殖。另外,还应该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饲料搭配中,要确保精饲料、粗饲料搭配合理,坚持以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饲料,严禁大量投喂青饲料。由于老鼠等啮齿类动物是羊李氏杆菌病的传播媒介,因此养殖场应该做好老鼠消杀工作,特别是在每年夏秋季节,应该做好羊舍防蚊灭鼠,减少传播媒介。在日常养殖中,应该密切观察羊群的生长情况、采食情况、精神状态,及时清理羊舍的粪便,出现异常状态及时上报,由专业兽医进行诊治。在整个发病期间应该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及时清理养殖场的粪污垃圾,选择使用3%的来苏儿溶液、5%的漂白粉溶液、2%的苛性钠溶液对圈舍进行彻底卫生消毒。

参考文献

[1] 孙凤兰.一例绵羊李氏杆菌病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3):187.

[2] 杜更尧,刘兰坤.绵羊李氏杆菌病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3(1):52.

[3] 范进江,魏荣安,张若孝,等 绵羊李氏杆菌病探析[J].草食家畜,2001(2):49.

[4] 王敬先,田艳双,李瑞达.绵羊李氏杆菌病的诊治[J].河北畜牧兽医,2000(1):36.

[5] 周彬.绵羊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医学动物防制,2007(5):388.基金项目:吉林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080)

作者简介:江希玲(1964-) ,女,吉林白城人,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工作。通信作者:常帅(1980-)。男,吉林公主岭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