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高考移民”, 改革录取制度需先行
2019-09-10熊丙奇
熊丙奇
又到高考季!近日,深圳富源学校的“高考移民”事件,以及贵州省招生考试院撤销3名“高考移民”学生大学学籍的消息,让“高考移民”问题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高考移民”问题再度引发关注,是因为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高考公平议题,而且一直存在着争议。虽然从维护各省考生的高考利益看,治理“高考移民”是为了维护公平,但是,不少人质疑高考分省录取的制度安排本身就不公平。“高考移民”是由于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录取机会不平等而催生出来的。
这次深圳富源学校的“高考移民”事件,却和以往有所不同。以往的“高考移民”,主要是学生、学生家长个体进行运作,违规办户籍、学籍,采取学籍空挂方式,获得高考竞争优势。这一次却是民办学校主导推进,从外省购买生源,违规办户籍,再采取合作办学方式,让学生在外地继续读书,高考时再到落户省参加高考,以此快速打造升学品牌,再以升学品牌招揽生源,实现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
这表明,部分学校在畸形的高考竞争驱动下,已经盯上了“高考移民”。对于此类“高考移民”,也有部分家长抱以同情,认为他们面临的升学竞争太残酷了,为何凭自己的本事考出了高分,却被认为是违规?可以说,这起“高考移民”事件,为治理“高考移民”、推进异地高考以及高考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考竞争陷入畸形
“高考移民”办理户籍,就是冲着高考而去的,侵犯了户籍考生的高考利益,不属于合法的异地高考。这起事件更大的危害在于,把全国所有地区都卷入了畸形的高考竞争中。
毋庸置疑,在衡水中学、衡水一中办学模式的推动下,河北省学生的高考分数越来越高。北大、清华在河北省的录取分数比广东省高20分左右(两地实行同一套全国卷),一名在河北考不进北大、清华的学生,到广东参加高考,可“轻松”进北大、清华。这是民办学校运作“高考移民”的现实基础,一些河北家长也赞成。但是,这能说明河北的基础教育质量就比广东的高吗?事实并非如此。河北考生高考分数高,是学校狠抓应试训练的结果,这种模式虽然“育分效果”突出,却受到广泛质疑。广东省的高中学校近年来正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学生的高考成绩“拼不过”衡水模式培养的学生,是很正常的。
因此,如果不對这种“高考移民”进行治理,会刺激很多学校参与这种畸形的高考竞争,让正在推进的素质教育改革遭遇巨大阻力。广东省已经宣布取消“高考移民”学生在该省参加高考的资格,同时追究民办学校的责任,减少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数。但是,还需要进一步防止基础教育办学倒退为“唯分数”升学竞争。
合法模式面临终止
除违规运作“高考移民”外,富源学校和衡水一中合作办学,由衡水一中“代培”学生的命运如何,也是家长质疑的问题。这种“代培”办学模式,本来是符合法律法规的,因为广东省的高考政策,并没有要求本地户籍考生有本地连续高中学籍,因此,一名广东户籍考生在外地读完高中,也可回广东参加高考。这一政策给本地户籍考生提供了求学的便利,却被部分民办学校用来进行高考竞争。另外,学校间合作办学也是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可让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拥有更完整的教育体验。但很显然,合作办学,因目的变为对学生进行应试训练而异化,遭遇质疑。
据媒体报道,除与富源学校合作办学、为其“代培”学生外,衡水中学异地办学的分校在国内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衡水中学已在我国10个省份开设了至少18所分校,遍布昆明、遂宁、张家口、南昌、合肥、邯郸等地,甚至在马来西亚也设有分校。衡水中学的分校普遍采取和衡中一样的办学模式,其对学生升学成绩的提升是显著的,但是,也毫无疑问地刺激、加剧了高考升学竞争。
在当前的高考制度框架下,要遏制合作办学的异化,地方教育部门有可能调整高考报名政策,要求本地户籍考生必须有连续高中学籍,即“户籍+学籍”双证制度,这会给随父母到外地学习、生活的学生带来不便,但却是无奈之举。未来,各地的高考报名可能都会以学籍为主,实行“学籍+户籍”“学籍+居住证”制度。如果这一制度实行,合作办学“代培模式”就有“学籍空挂”之嫌,将被纳入“高考移民”进行治理。贵州省招生考试院通报的3名学生,就属于“学籍空挂”。
改革不能走回头路
针对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差异,不少人提出,要根治“高考移民”,就应该实行全国一张卷、一条分数线录取。然而这种想法并不现实。
如果实行全国一张卷、一条分数线录取,会导致高考竞争进一步加剧,出现全国性的“超级高中”及全国范围的大择校。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进重点大学的比例会进一步减少,而教育发达地区,也会卷入高强度的高考升学竞争之中。
如果取消现在的分省录取模式,就用高考分数录取,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一个众所周知的结果,必然是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缺乏竞争力,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名额大大减少。对此,国家可以采取单列计划进行调整(如同现在的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但是,当整体高考分数偏低时,最终会回到分省录取计划。另外,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为提高高考分数,必然会想办法到强调应试训练的地区学习,这会导致跨省择校、“高考移民”的现象更加严重。
观察富源学校“高考移民事件”和其与衡水一中合作的“代培模式”不难发现,这背后有三股力量在推动:一是追求升学政绩的地方政府;二是逐利的资本;三是渴望孩子进更好大学的家长。显然,如果取消分省录取,实行全国一张卷、一条分数线录取,这三股力量会变得更强大。
另一个结果则是,全国各地的学校都进入分数比拼模式。也许有人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好,“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然而,基础教育“育分不育人”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甚至影响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因此,改革决不能走回头路,重回更加顽固的唯分数评价。
配套制度亟待跟进
在我国新高考改革中,恢复全国统一命题是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恢复全国统一命题除了提高命题质量的考量外,还希望给异地高考学生创造便利,甚至有人提出异地借考(在求学地高考,在户籍地录取)。但现在看来,恢复统一命题,而不改革分省录取制度的政策倾向,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虽然有的省(市)用同一套试卷,有本地户籍考生,确实可以到外地读书,高考时再回本省,可是,由于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家长担心这会被利用,并刺激高考竞争。考虑到各地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异地借考显然难以实现,家长会认为这就是“高考移民”。
另一方面,采用同一套试卷的省(市),面临提高学生高考分数的压力。由于采用同一套试卷,各地的高考分数就有了可比性,尽管各省还实行分省录取,好事者还会比较考生的分数。比如文理科600分(满分750分)以上的考生有多少,高考成绩低的省(市)就会被质疑基础教育没办好。同时,各地因录取指标、考生考试情况不同而存在的录取分数差异,激发了运作“高考移民”的冲动。
按照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恢复統一命题,各省采用同一套试卷的改革会受阻。在笔者看来,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改革,需要录取制度改革来配套,即实行统一考试基础之上的高校自主招生。这既可打破“唯分数论”,也可全面解决分省录取问题。
具体而言,我国的高校可按举办属性分三类进行录取改革。
第一类是国家举办的重点大学。这类大学应面向全国招生,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学校自主招生”模式。所有考生自由报名,参加统一考试,在考试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多所学校,大学再根据统一考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地区教育因素、大学面试考察等综合评价录取学生。一名学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这样的改革突破了户籍限制,并以统一考试保障了基本的公平,由大学独立评价录取,综合考虑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多元评价。目前,社会关注的高考公平主要集中在重点大学招生上,这一改革可以选择“双一流”大学进行试点。
第二类是地方本科院校。这类院校采取原有模式招生。由于地方本科院校主要由地方出资办学,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可把更多的招生名额分配给本省户籍考生,招生方式采取“统一考试成绩+分省录取”模式。
第三类是高职高专院校。这类院校实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在推进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等改革,但是,对申请者仍有户籍、学籍要求(达到高考报名条件)。其实,完全可以取消户籍要求,由有高中毕业证或有高中同等学力的受教育者(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自由申请。如果能取消户籍限制,那么,占我国高考招生数一半的职业院校招生就可以完全开放异地高考,这不论对职业院校办学,还是学生选择职业教育,都大有裨益。在实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之后,高职院校要推进“宽进严出”的教育改革,以保证高职教育质量。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