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思考
2019-09-10张建文
张建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通过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在做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础上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针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简要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分析;策略研究
前言
在新课程实施下,作业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从提高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效果出发,做好作业设计工作,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设计内容单一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些教师习惯性结合课后练习题与辅导材料等来选择相关题型,以此来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但是由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并没有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來进行设计,造成了学生虽然能够完成作业,但是却并不能够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二)作业应用性不足
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教材中虽然已经具备了随堂联系内容,但是教师更多的是将其看作是对数学知识的总结,并没有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这样也就降低了学生的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推行下,教师就要主动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避免直接使用知识点套用公式的方法,而是要从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出发,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1]。
(三)作业针对性不足
在进行作业设计中就要从班级学生实际水平与能力出发,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来布置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固有的作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尤其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如优等生能够快速掌握知识,所以如果单纯完成课后练习题,势必会造成学生出现倦怠感。而对于学困生来讲,如果难以及时掌握知识要点,那么在面对作业时表现出了难以完成的现象,这样也就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措施
(一)满足新课程理念要求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下,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做好创新工作,对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进行创新,保证作业设计的先进性。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并不单纯是书面练习,同时也涉及到了实践活动的运用。所以教师在设计中就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确保所设计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如对于一些学生来讲,由于自身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就要从提高作业趣味性入手,综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业。其次,要确保所设计的作业能够满足学生的生活要求。在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就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正确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2]。
(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这一阶段学生来讲,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存在着极强的好动性。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就要从引入数学游戏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后续教学开展奠定基础。如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知识时,就可以选择糖果、水果等来作为教具,从而吸引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当学生在学习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计量单位后,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选择相应的物品来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并引导学生在面对不同长度物品时应当要选择哪种测量单位。
(三)保证作业设计的对比性
布置作业很容易让教师与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也就是说布置与当天课堂所讲述内容相关的习题。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出投机取巧的心理,在面对作业题目时往往不愿意进行过多的思考。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从保证作业对比性出发,不仅要涉及到新旧知识,同时也要引入相关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时感受到不同题目之间的差别所在,从而实现准确判断与分析,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3]。
(四)保证作业的差异性
由于受到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接受能力也是存在着一定差异性的。因此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确保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只有保证作业设计的差异性,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第一,要结合课堂重点,确保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兼顾简单、中等与困难三个模式,确保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水平与能力来做好选择工作。第二,由于数学知识有着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就要设计出不同的问题,以此来保证问题难度的逐层加深,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第三,做好题目层级划分,设计出基础、应用与开放题三种,让学生能够在完成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来进行自主选择。
(五)发挥出数学知识实践性特点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主动将生活现象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去,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学生在学习《克与千克》这一内容是,就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换算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物品大小与重量之间的关系。在面对50克棉花与50克石头时,就可以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后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从而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这一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延伸学生的学习思路,实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保证作业的探究性,引导学生对未知知识进行探索,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提高数学作业趣味性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从课堂教学出发,做好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工作,同时还要给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借助作业来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彦,文春蓉. 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46-49.
[2] 杨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上),2014,(11):89-89.
[3] 赵华.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14,(02):45-45.
[4] 陶端钰.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