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9-09-09王美懿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金融学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热门专业。金融学是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各高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主要培养学生金融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能力。目前现阶段“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金融学教学随之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文将就在此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做出了几点思考,并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金融学》是各大高校管理专业必修的课程,是学生了解金融、学习金融的向导,主要培育学生的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到来,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个领域都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新的发展与创新。各所高校也不断地利用互联网,逐步建设完善综合信息系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升金融学的综合教学质量。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合理地利用互联网,优化了学校的网络条件,学生在校园里可以随时连接校园无线网,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进行学习。
一、《金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金融学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受到很多家长与学生的高度关注,各高校该专业学生蜂拥而至。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但在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尽管问题不严重,但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否则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综合教学水平。
1.在教学内容上讲
由于金融学逐渐成为热门的专业,教材的版本也越来越多,版本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有些高校使用的教材不适合本校学生,然而教师们经验不足,仅仅一味追求教材知识,对教材无味地讲解,学生很难培养出学习兴趣,实现金融学的教学目标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教学顺序的设置也至关重要,教材要有合理的章节顺序,前后的知识理论没有必要的联系,没有融入先进的理论知识等,教师要对于教材要有选择性,寻求教材要与本校该专业课程大纲要求内容具有一致性。
2.在教学方式上看
信息化使用没有普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只是教师应用于金融课程的示范课。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依旧循规蹈矩,按照教材对应的章节,讲解知识,梳理知识点,但是这些教学知识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辅助学生学习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匮乏,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与学生虽然可以使用常用的聊天软件进行沟通,但是目前还是没有专用的教学平台,缺乏金融学教学的辅助功能,例如批改作业、课下提问、日常测验以及模拟考试等。课程考核过程中,期末考试的知识点分值所占比重較大,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不利于学生思维模式养成。
二、《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合理选取教材
在现阶段金融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主要适用于学生的教材,必须结合本校的金融学教学大纲,不能千篇一律,一味地寻求通用教材。要“因人而异”,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教材的难易程度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不同专业学生适用的不同教材。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理论上的教学,使学生深入地了解金融;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把握教学顺序,合理利用先进理论知识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中的章节顺序进行调整,不能固定于教材中的顺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时刻引导学生跟紧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金融学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时刻关注金融先进理论,不管是平时的金融新闻、日报,还是专业的金融学术界的研讨会的理论创新等,并且及时在金融课堂中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应用在理论实践中,以便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以及综合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金融教学质量,还有促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教师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学生对于金融学习的实际水平,以便于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及时进行调整,有助于提升金融学的综合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金融市场也不断发展,因此,对于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供不应求,金融课程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刻不容缓。与此同时,完善综合信息教育系统是各大高校课堂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学生可以随时使用手机在线上听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网课与课堂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的质量以及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黎琼.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244-245.
[2]马路贤.“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8(29):322-329.
[3]张丽丽.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6).
(王美懿,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