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困境:《天窗》观感三点初探
2019-09-09胡怡
摘要:《天窗》是一部真诚的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它反应的社会现实和戏剧特色都值得深入探究。本文着重通过充满运气的随机命运之网球意象,戏剧中的悲剧形象之知识分子,以及个人意识觉醒之房中天使出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天窗;意象;知识分子;觉醒
引言
观罢《天窗》,不得不说,这部戏剧很真诚。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曾说:“上剧场,我总是希望把我那卑微的日复一日的存在所包含的美、崇高和真挚显示给我,哪怕仅仅是一刹那也好;希望能让我看见哪些我不认识的存在、力量或上帝与我同处于斗室之中。”[1] 也正如梅特林克所期待的,《天窗》正是这样一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
一、充满运气的随机命运:网球意象
在第二场Tom向Kyra吐槽公司因上市而迎来的新主席时,他提到自己对做生意的理解:“这是一个现代游戏。这是男子网球,人们才不会操心多拍来回。你轰出了一个大力发球,然后打心底里诅咒球永远不要被接回来。”(汤姆转身,健谈又尖刻。)
当Kyra问起这位新来的主席——银行家是什么来头的时候,Tom叫嚣道:“某个不知好歹的商学院毕业生,25,30,屁都不懂,净知道穿金戴银。劳力士,亮瞎眼的柠檬黄高缇耶领带!”
在Tom的眼里,做生意即是买卖,并非是管理,正如网球一般,多个来回的博弈,挣得利润就是终极目标。Tom自认为自己是企业家、实践家,他融入社会,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给人们提供工作的机会。
Tom轻描淡写地把做生意比作网球,无非是想一再强调自己的事业成就,强调物质充裕带来的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否定人的生存本身,否定弱者的无能为力,否定平庸者的日常,否定他自己的孩子。甚至认为他们这一代人辛辛苦苦赚钱给下一代人创造优越的条件,花大量金錢供孩子教育,而他们的孩子除了畏缩退步什么都不会。
二、喜剧中的悲剧形象:知识分子的困境
从剧作家David Hare的创作动机出发,我们了解到在那前后十五年,政府到货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群体是企业家,而不是那些从事公共事业的人们,像老师、医生、护士,他们都没用。社会予以公共事业的认可度极低的背景下,显然Kyra是特立独行的。Tom认为Kyra是在糟践自己的天赋,而Kyra却说人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帮助这些孩子,因为他们需要被帮助。她认为干这行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不做,没有人会做。
Kyra是家庭优渥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她善良敏感,当Alice发现他们的婚外情时,她选择主动离开,不愿Alice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她有很强的平等意识。Tom认为让司机在楼下等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是司机的本分工作。而当Kyra听到司机在楼下等了好几个小时,她几乎惊呼Tom怎么能这样。因此她会放弃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而在底层从事教育工作。
而在Tom眼里,他在乎的仅仅是Kyra住着廉价寒冷没有暖气的公寓,吃着没有品质的奶酪,在他眼中一切都可以被物质化。“你知道吗,很多人需要多少忍耐、多少勇气,才能坚持度过每一天。你会觉得你是幸运的。”Kyra的爱却是理想化的、广阔的、精神的。不过幸运的是Kyra仍然坚持自我奉献于教育事业,她坚信教育能够带来感化和改变,并且乐在其中。
三、个人意识觉醒:出走的房中天使
从戏剧美学的角度看,“艺术创造则往往是两种精神同时并存——对抗与顺应同时并存,互为一体。这就给许多艺术作品带来双重冲突……在戏剧中,通常有两种对立的理想呈现在舞台上,一种力量是以主人公为代表的人类本质力量,另一种则是阻碍、压迫主人公理想、行动的逆向力量。这种逆向力量可能来自人类无法掌控的自然或神。”[2]
《天窗》中第一次冲突的爆发是在第二场,戏剧进行到大概51分钟的时候,Kyra和Tom对待司机的不同态度引发了第一次价值观冲突。Tom认为司机不过就是拿钱做着本职工作,Kyra却认为Tom是不尊重人。Tom指出,这就是商业和道德之间的冲突,也认为这就是Kyra出走的原因。事实上,Kyra认为是Tom脱离了现实,直到她离开了Tom的豪华,她才意识到部分人不是Tom这样的,她认为Tom没有权利轻视这样看似悲哀的生活。她甚至认为Tom的肢体语言都充满了占有欲和傲慢,她感到害怕被看作是物品。很讽刺的是,Tom的回答是:“你离开了我,这就是事实。你做的决定我没有同意过。”这里,用的是“同意”。可见印证了Kyra对Tom的控诉。
Kyra的出走是她自身意识的觉醒,她对自己价值观的坚持,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于商人伪善的厌倦。这样一个干净澄澈的女子,她向往的是有温度的生活,哪怕清贫一些,对她来说生活气息胜过一切冷冰冰的物质。
结语
这部作品中的闪光人物Kyra抵抗威胁人类生活的异化力量,她无暇将精力浪费在虚无和悲观上,而是拿起尽管不甚锐利的武器,与她小小世界中的杂乱无章、支离破碎进行抗争。她没有麻痹自己接受现状得过且过,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一切的异化。她是时代的缩影,是个人觉醒意识的延伸。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梅特林克.日常生活中的悲剧[J].选自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5-42
[2]蹇河沿.舞台与讲台[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9
[3]梅特林克.日常生活中的悲剧[J].选自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5-42.
[4]蹇河沿.舞台与讲台[M].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胡怡,女,2017级武汉大学研究生,武汉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湖北武汉,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