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9-09-09程倩李燕

数码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程倩 李燕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应用广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对于人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是时代的发展必然趋势,因此,高校要在总结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积极探索出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措施,从而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校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文章最后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 新阶段 教学改革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积极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尤其是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作为一项先进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提高生产生活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计算机基础技能是一项必要的技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操作方式可以增强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现阶段,越来越多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纷纷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且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必修课程,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使学生可以灵活的应用计算机技能,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化知识的应用解决现实中各种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而言,要重视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奠定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且可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实力,从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差异性大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知道,随着高校近些年来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在校学生的数量和规模不断的扩大,而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由于地域教育水平的不同,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通常来说,来自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质量更高,许多学生已经具备运用基础计算机软件的能力,诸如Wirldows操作系统、Excel以及Word等,而来自于经济实力不强的偏远地区学生由于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知识的认识寥寥无几。鉴于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高校有必要加快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工作。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性较强

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具有实用性与操作性强的特点,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选择上,教师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区分,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从我国计算机教学现状来看,当前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学生则被动的在台下听讲与记笔记。虽然这样的计算机教学可以在短期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但是却无益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围绕着某个问题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

三、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最新的教学方法

作为崇尚个性发展的80后与90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因此教师在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特点,转变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方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的学习,激发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智慧,从而打造出高效的高中计算机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加快构建交互性演示课堂,让学生在多媒体实验室中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与学习习惯开展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从而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此外,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亲身示范相关的知识点并让学生拥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在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采用分层教育模式,改进考核方式

由于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同,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干差万别。因此,在新生入学时高校要开展计算机摸底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以此为根据将学生划分为拔尖班提高班以及基础班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其中,对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基础班学生,主要可以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基础较好的提高班学生,教学难度可以有所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方面内容;而对于基础稳定的拔尖班的学生,要重点讲解Windows系统以及常用软件的运用与创新方面,实行对学生的分层教育的作用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当前在计算机教育课程的考核环节中,教师采用上机与笔试两者相互结合的考核方式。然而,该考核方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上机操作考核比重不高,无法实现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全面的考核。因此,为了保证考核的质量与效果,高校要将上机与笔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于校内网与互联网,向学生发布学习资料、模式试题以及习题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知识复习与巩固。

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考核中,教师可以在评分环节中要参考学生的平时上机情况、期末卷面考试与上机成绩等多方面,从而实现对学生对全面、真实、客观的考核,这样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相应的给予学生的科学化的指导,让学生提高对上机操作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课外知识的自觉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高校要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视,积极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工作,根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从而为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慧强,郭方方,冯光升,吕宏武,李永华,李冰洋,面向计算机类学科的协同式、多维度、一体化研究生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8,01:116-119+123.

[2]孫平安,刘瑞军.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1:24-26.

[3]尚新萍.“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计算基础教学研究[J].科技视界,2018,20:64-65.

[4]罗刘敏,孙彦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9:181-182+184.

[5]李永梅.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探讨[J].环渤海经济嘹望,2019,02:192.

课题

①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研项目: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JY2017Bl2)

②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研项目(一般):基于微信平台的计算机考级移动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TCS22018JYB002)

③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研项目(重点):商贸与电子信息系学生技能竞赛水平提升的长效体系构建(项目编号:TCS22018JYA002)

④2017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智慧课堂试点《Fla sh动画制作》(项目编号2017zhkt433)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