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群体网络素养教育提升路径研究

2019-09-09孙彪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教育对策青少年

摘 要 网络世界潜在的不良信息,潜在影响着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通过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多方面结合,来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精神,旨在培育青少年抵御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能够健康地成长,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素养 教育对策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微社群”中的青年集群行为研究(SK2018ZD00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孙彪,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法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及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307

媒体信息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存在形形色色的不良信息搅乱社交网络空间,混淆社会现实,致使青少年对信息缺乏明辨能力,三观受到威胁和挑战,造成他们价值观迷失和日常行为失范,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范式和行为习惯。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升青年公民素养,对培育他们成为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影响

网络时代催生海量、快捷信息,令人耳目一新,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负面问题,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青少年疲劳和匮乏于当今社会海量信息容易使思考能力严重下降

信息技術的发展催生了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们被信息牵着鼻子走,盲目从众的心理,而人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没有改变,缺乏处理、应对能力的现象就是“信息疲劳”。信息爆炸致使人们淹没在众多的信息泡沫中,致使人们往往只能够了解事件的表层信息,很难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人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知识更是生产开工不足,这导致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容易简单化和平面化,长期以致青少年语言表达、逻辑推理、思考计算的能力显著下降。

(二)网络上各种纷繁芜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严重污染着社会的信息源

自媒体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极大地挑战着社会舆论的权威性,使传统舆论“把关人”的权威性受到前所没有的抵制和消解,网络空间混杂着各种虚假、错误信息甚至各种有害信息,日益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公害,致使民众愈发感到信息真假难辨、茫然困惑,青少年网民身处其中,更是深受其害,无用的信息污染物制造者是大量的网络传播媒介。

(三)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性在日益加剧着

人与媒介之间就会形成一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双向性,但其中较强一方是媒介,它们主要从传播内容方面控制受众,人们越是指望收到有用信息,依赖性就越强。网络等媒介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联系的重要纽带,人们对媒介信息的过分依赖性在日益加强,日益被海量信息所支配从而对网络信息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时,所以思想会感到无比的困惑,人们就会逐渐沦为“信息动物”,导致了人们对网络信息缺乏了批判性的审视和清醒的认识,是人们过度依赖媒介信息而陷入病态的表现。青少年生存在现实世界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过分沉迷和依赖于网络媒介信息,容易造成青少年失去判断力和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他们从网络中却很难获得现实社会中人们面对面的真实的交流体验,以及也很难感悟到蕴藏在人们内心中的许多人性化的东西。

二、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的路径

(一)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载体的先进形式,可以通过丰富网络素养的内容以及拓展其教育的新途径去普及媒介素养教育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网络媒介的重要社会环境,媒介机构占据着媒介资源的优势:媒介机构应自觉履行媒介素养教育职责,加大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对媒介素养教育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形式,应该形成多方参与的合力的方法,去丰富其教育内容和普及其教育形式。

在创新拓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新途径方面,应该通过由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团体等社会多方结合来共同担当起培育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学校应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对媒介的认知水平,分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在家庭里,父母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引导和规范子女共同学习媒介素养知识,还要以身作责,积极营造家庭媒介交往的互动情境;政府应创造媒介素养教育所必需要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去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各类法规,制定分级制,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宏观指导与管理,有力净化网络环境。在2015年12月16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让互联网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各类社会团体应当按照要求制定必要的培训标准来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合力推进来开展。“随着许多国家政策制定者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认可和教师与学生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热情的日渐高涨,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似乎终于来临了。尽管媒介素养教育之路上还有巨大的障碍,但媒介素养教育是所有学生所应接受的教育这一观点已经是难以抗拒的了”。

(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社交网络品格,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社交网络媒体的正当运用能力,引导青少年社交网络素养的正确自我教育

健全的人格是社会和谐必备的条件之一,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对其进行审美教育,重塑青少年高尚的人生品格,完善他们的社交网络人格修养;针对目前社交网络世界里鱼目混珠的现象,严重扰乱了社交网络空间的纯洁和虚拟社会的清静,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着青少年们的主观能动性,培育青少年们的自律意识、加强个人内省方面、提高个人自我修养教育等来培育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升他们理性运用社交网络媒体的自觉性;将青少年的社交网络素养教育贯穿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行为教育之中,不断提高青少年驾驭运用社交网络的能力;结合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去认真研究设计社交网络游戏,在社交网络游戏中体验到虚拟空间愉悦的同时也对三观进行一种健康、有价值的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目标和追求。

(三)应该去建立多方有效联动的社会组织机构工作机制来有效贯彻落实社交网络素养教育

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长们多方通力合作,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风清气朗、公平正义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培育青少年三观建立丰厚沃土的人文社会环境,通过诸如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才能把青少年的社交网络素养教育做好。为此,政府应该协同有关部门在推进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应该建立一整套价值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来为网络素养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行动指南;学校应该为青少年开设专门的社交网络素养教育必修课程;家长应积极主动地远离不良社交网络习惯,积极学习媒介素养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社交网络行为习惯;增强社交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素质能力,为了满足当代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社交网络文化需要,需要共同携起手来建立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应该很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资源的重要平台去传播具有符合社会效应、符合时代精神、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的文化产品。

(四)完善学校教育以及重视家庭教育

应该将网络素养教育常态化进行,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育中去。在我國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应当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通识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也拓展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同时将媒介素养知识融入到各课程中去,对教师队伍进行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做好优良充裕的师资配备,开发编写适合各年龄阶段的网络素养教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也有助于治理和防范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教育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比拟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日常行为和态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父母首先要带头积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还要掌握正确的网络素养教育方法,与子女共同提高网络素养,正确引导孩子利用网络,帮助孩子解决网络运用中的困惑和困难,家长关注、指导孩子使用互联网络,是保证孩子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

(五)拓展社会教育

青少年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社会教育是一种活性教育,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实施是否有效能够检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应积极支持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来,并且要根据青少年年龄阶段成长的特点去编写媒介素养读本,到中小学实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系列讲座,联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的政策措施,以支持各种社会组织采取各种方式参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中来;通过发挥大众传媒的自身优势去对网络暴力进行批判和反思,同时积极宣传和报道那些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活动典范,以此推广和普及网络素养的知识,来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社会各相关机构可以通过组织诸如举办网络素养系列教育讲座、培训班以及大型社会调查,并借助媒体网络平台广范地传播网络素养知识,扩大它们的社会影响;大众传媒还可以采取广泛传播网络法规和网络礼仪,增进受众网络行为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以及道德素养,学会保护自己,并用法律、道德约束自己网络上不去伤害他人,提升网络素养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与应对网络暴力行为。

(六)激发自我教育

通过自我教育来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意识,将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化为自觉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实现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意识教育的根本途径和基础力量。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我教育能够达到实现认清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以及正确地调控和客观评价自己,从而达到自己能够教育自己的任务,所以自我教育因素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自我教育来实现影响制约着个人的成长成才,它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化社会,青少年学习、生活总是离不开网络的,网络虚拟世界日益成为青少年成长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青少年的自觉性差、自律性弱,在上网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造成和产生各式各样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应该积极主动去动员牵头发挥社会各界组织主体的作用,去规范青少年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络行为道德规范,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快乐地成长。由于社会的复杂性,青少年网络素养意识教育的提升是一项由多方参与、共同维护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社会多方参与活动、共同维护去实施,才能够使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最优化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倩.信息时代的媒介依赖与媒介识读[J].青年记者,2005(1).

[3]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2-17(1).

[4]大卫·帕金翰文.英国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J].宋小卫,摘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2).

[5]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教育对策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