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5G场景设限
2019-09-09周路平
周路平
今年初,华为和虹桥火车站联合搞了一场全球首个5G火车站的发布仪式。我当时非常期待,耳闻了5G的种种神奇之处,总算能一睹它在现实中的应用场景。
主办方专门在火车站的一个角落搭建了临时体验区。里面的陈放与一般的展区并没有不同,几台电脑和自助售票机,两三台机器人在人群中穿梭,运送可乐。
但因为没有5G手机,现场还需要通过CPE的设备,将5G网络信号转化为Wi-Fi信號,最终通过我们的4G手机去链接Wi-Fi,间接体验5G。一位媒体同行通过自己的手机测出的Wi-Fi网速是37MB/S。
现场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震撼,几位好奇的大爷路过,问我这个有什么用。我除了告诉他这是下一代通信技术,并没有办法让他有更切身的体验,因为无论是电脑上网还是自助售票机,在4G的环境下早已毫无压力。
所谓全球首个5G火车站,在一定程度上是营销噱头大于现实意义。
这种失落感同样出现在2019年的巴塞罗那电信展。5G is on的标语随处可见,几乎所有的通信业巨头都打出了5G概念。我专门在现场用OPPO的5G手机玩游戏,手机状态栏能看到连接的是5G网络,不过游戏的体验很难让你有置身5G时代的惊喜。无论是小米、OPPO,还是中兴、一加,展示的5G手机除了背面印了5G的标识,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并无区别。
我并非怀疑5G的前景和现实意义,恰恰相反,我满怀信心。上述的体验更多地是指明了5G前期的场景需求,就是在火车站、机场、大型体育馆等这种客流非常密集的区域,5G的高带宽可以极大缓解上不去网的尴尬,原有的基站远远无法满足短时间爆发的连接需求。
我们暂时没有看到太多5G的具体场景,并不代表这种需求和场景不存在。就像2G网络时,彩铃彩信火遍大江南北。在iPhone诞生之前,人们一度认为GSM已经能够满足浏览网页的需要,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用手机这么小的屏幕去看电视,所以当时的流量使用也非常有限。手机除了是一个通信工具,并没有其他的需求。
我们或许没有办法做出精准的预判,很多场景只有在5G网络到来之后,才会被有趣的灵魂或者现实的痛点创造出来。
但如你所见,手机在4G时代正全方位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样的道理,我们或许没有办法做出精准的预判,很多场景只有在5G网络到来之后,才会被有趣的灵魂或者现实的痛点创造出来。这一切将变得非常有趣,而创造出的场景也远比之前的几代通信技术要广泛。
不过在铺天盖地的5G宣传之下,消费者在短时间内需要放低期待,因为这一切还不会马上到来。
这里有三个基本判断:一是网络建设以非独立组网(NSA)优先,5G网络先从4G的基站上进行升级改造,节省建设成本;二是5G网络将在重点区域率先部署,哪里有需求就部署到哪里,不会像3G和4G几乎是无差别覆盖;三是5G手机短时间内依然是小部分人的专属,这些人包括数码爱好者、不差钱的土豪和行业相关从业者等。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6月6日,工信部发放了4张5G牌照,比原本业内的预期提前了半年。要知道3G和4G牌照的发放我们整整比欧美国家晚了5到10年,而5G几乎与欧美日韩同步。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中国的通信技术实现了从空白、追赶、同步到引领的蜕变,而中国的消费者也终于能与全球消费者同步体验到最先进的网络。这一切正在加速到来。